愛伊米

劉邦大殺功臣,蕭何卻獨善其身,多次猜疑都被他成功化解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這是《史記》中,漢高祖劉邦說的一段話,其中提到的三個功臣分別是張良,蕭何和韓信。

劉邦大殺功臣,蕭何卻獨善其身,多次猜疑都被他成功化解

這三人被稱為“漢初三傑”,為劉邦的大漢江山立下汗馬功勞,但晚年的劉邦變得多疑,不再信任任何人,開始誅殺開國功臣,這三人功高蓋主,位高權重,劉邦自然要處理他們三個,第一個被殺死的就是領兵統帥的韓信。

張良是謀臣,不貪戀權位,他親眼目睹了彭越、韓信的悲慘結局,深深體會到“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道理,所以他果斷選擇辭退歸隱,遠離朝堂。“漢初三傑”只剩下蕭何安度晚年。

但是,劉邦也曾多次懷疑過蕭何,甚至對他動過殺心,只是都被蕭何化險為夷。

劉邦大殺功臣,蕭何卻獨善其身,多次猜疑都被他成功化解

第一次:蕭何跟韓信跑路

劉邦雖然率先攻入咸陽,卻也不得不將之拱手讓給更加強大的項羽,自己被封到窮鄉僻壤的巴,蜀,漢中等地,而且為了防止劉邦東進,項羽讓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鎮守關中。

這讓劉邦憋了一肚子氣,但也只能忍氣吞聲,休養生息,等待時機。

這個時候,很多將士思鄉心切,不願留在蜀中,偷偷跑了。而韓信因為在軍中不受重視,一氣之下,也離開了漢營。蕭何知道後,放下手裡的一切軍務,連招呼都沒給劉邦打,就去追韓信了。

劉邦正為將士們逃跑心煩意燥,突然聽到士兵報告蕭丞相也跑了,劉邦暴跳如雷,第一次開始懷疑這個跟自己從沛城闖出來的夥伴的忠誠度。

劉邦大殺功臣,蕭何卻獨善其身,多次猜疑都被他成功化解

蕭何並不是逃跑,而是去追韓信了。三天後,帶著韓信回來了。

劉邦看到蕭何回來,又驚又怒,說道:“你居然也想逃跑?”蕭何趕緊解釋:“我哪敢逃跑,我是去追韓信了,此人國士無雙,定能助大王奪得天下。”

後來,劉邦啟用韓信,果然成就一番霸業,而劉邦對蕭何的懷疑卻還沒結束。

第二次:蕭何統領後方,劉邦心中犯疑

劉邦與項羽對峙的那些年,蕭何負責後方的糧草調動,人員安撫,是後方的主心骨,幫助劉邦穩定了後方局勢,也為前方輸送了充足的人員和糧草。

當時,劉邦攻下項羽老巢彭城,得意忘形之下被項羽殺了個回馬槍,幸好使用“金蟬脫殼”才得以逃脫,後來,又在蕭何的排程下,才讓劉邦能夠重整旗鼓,如果蕭何有二心,分分鐘可以要劉邦老命。

劉邦大殺功臣,蕭何卻獨善其身,多次猜疑都被他成功化解

但劉邦不這麼想,他總覺得蕭何在後方做得太多,嚴重威脅了他的位置,對此十分顧忌。

蕭何跟隨劉邦多年,察覺到了劉邦的心思,趕緊趁給前線送糧之際,把自己家的子侄統統送往了前線,名義上是去輔助劉邦,實際上就是送去做人質,讓劉邦安心。

這一招果然高明,劉邦對蕭何才算放下心來。

第三次:自毀名聲,全身而退

劉邦稱帝后,開始清除功臣,韓信,彭越,英布統統被劉邦殺死,蕭何最為第一大功臣,也不免被劉邦猜疑。

剛開始,蕭何還沒有意識到,劉邦賞賜給蕭何一名都尉和500名兵士做護衛,蕭何還十分高興。但是一個門客卻來弔喪,這讓蕭何十分生氣,大怒道:“你喝多了吧?”

劉邦大殺功臣,蕭何卻獨善其身,多次猜疑都被他成功化解

門客一看蕭何並沒有理解自己的意思,只好解釋道:“大人不要高興了,你這是要大禍臨頭了。”

蕭何還是不明白,問道:“為啥?我現在貴為丞相,寵眷逾分,做事也小心謹慎,怎麼會大禍臨頭呢?”

門客說:“陛下經常南征北戰,而大人不上陣殺敵,卻加官進爵,恐怕陛下這是在猜忌你啊。”

聽完這話,蕭何嚇出一聲冷汗,酒也瞬間醒了。

第二天,他就辭掉了封賞,捐出錢財充當軍餉,才讓劉邦放心。

後來,蕭何做丞相時也一改愛民如子,清正廉潔的好形象,故意敗壞自己名聲,放鬆了劉邦對自己的猜忌,才保住了自己的小命。

劉邦大殺功臣,蕭何卻獨善其身,多次猜疑都被他成功化解

都說伴君如伴虎,遇到一個胡亂猜忌的主上就更危險了,還好蕭何才思敏捷,小心謹慎才沒有步韓信等人的後塵。生存需要智慧,這一點,不管是以前朝堂之上,還是如今的職場之中,都十分重要,光有才華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學會生存的智慧,方能如魚得水,平步青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