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流浪地球》國產科幻的一小步

去二刷了《流浪地球》,還是選的鐳射廳看3D,因為這附近沒有IMAX可看。以下是我的一點想法,不一定對。它確實有很多不足之處,但瑕不掩瑜,那麼網上的很多批評之聲是否過於嚴格呢?

中國人對自己的東西“過分苛責”,對外來事物總是“待人以寬”,就像咱們在家裡總是被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折磨困擾一樣,我想《流浪地球》也面對著這個問題。

《流浪地球》國產科幻的一小步

我第一次看3D電影是在小學,學校發了《特工少年3》的電影票,這部04年上映的美國電影cast很強大,但劇情說實話並不怎麼樣,口水片。

第一次體驗戴著紅藍眼鏡看人物從電影幕布中衝出來的特效實是震撼到我了。這部電影大段劇情是進入虛擬遊戲世界,和科幻元素沾點兒邊,這是我第一次在大銀幕裡看見機甲科幻元素,如果非要拿《奧特曼》槓我,它得歸特攝片。

04年的3D科幻片市場是牢牢被西方佔領的,一水的美國貨,同時期國產電影有《天下無賊》,國產片不缺好作品,缺的是像好萊塢那樣的電影工業體系。郭帆導演的採訪中也提到電影后期和幾家公司合作,每個公司的標準流程都不一樣,光溝通就得花很多精力。

《流浪地球》國產科幻的一小步

好萊塢的成熟體現在這個體系下所有從業標準一致,它業內人員流動性很大,本週在這家公司幹,下週就去另外的公司了。

我們都知道秦王掃六合一統天下靠的是統一度量衡、車同規、書同文,由此可見構建任何龐大的體系都需要統一標準。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學習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不是照搬照抄,歷史經驗證明任何不過腦子、簡單照搬西方經驗的行為都失敗了,要真正做到為我所有必須經歷一箇中國化、本土化的過程。

《流浪地球》國產科幻的一小步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國要建自己的標準體系也不是一天的事,吳京在採訪中說:“它起碼就在中國培養了七千多人對於科幻電影的基礎知識”,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和很多人對科幻的啟蒙是《科幻世界》不一樣,我的是《兒童文學》,這個雜誌從一年級訂閱起,和《紅樹林》一起伴我成長。

兒童文學其實是一群大人寫的和孩子有關的故事,它並不完全代表著天真浪漫。有一期的《兒童文學》載了一篇科幻故事,關於生活在月球背面的藍血人,主角“我”是月球人母親與地球人結合生下的的混血兒,從小成長在自己到底是哪一方的混亂疑惑中,對地球充滿了好奇與嚮往。

《流浪地球》國產科幻的一小步

成年後的“我”要執行駕駛飛船潛入地球的任務,在飛船穿越地球大氣層時“我”放棄了開啟飛船保護層的鑰匙,最終在穿越大氣層的過程中像流星一樣燃燒殆盡,“我”也看到了自己血液的顏色,是…色的。

這篇故事可能更多的是在講混血兒在人群、社會中格格不入,被兩邊的文明流放。

科幻是人類對美麗宇宙的無限遐想,2019年的今天,中國已經成功把月球車放在月球的背面,落腳的坑叫天河基地,月球背面也沒有什麼月球人,在這銀河系懸臂中,只有地球文明。

《流浪地球》國產科幻的一小步

回到《流浪地球》上,二刷電影開頭就淚了,原來劉賠錢的“三、二、一 抬頭”開頭就出現了,首尾兩開花,親人兩行淚。考據黨挖出了電影裡的很多細節,這群人的眼睛其實是屬顯微鏡的吧。

3D看著片體驗特不友好,許多細節我都看得挺模糊的:電視上郭京飛客串的宇航員一閃而過;郭帆導演演出的叉車師傅兩句“嘛呢”比他一閃而過的臉給人印象更深。

中控室裡Moss給休眠倉加燃料的資料和射老馬一臉水汽和冰掉下的存水量值到底要刷幾遍才看得清?電影院真不是家裡的電腦能給我按暫停鍵一幀一幀扣……

《流浪地球》國產科幻的一小步

我這倆孩子

劉啟這個角色屈楚瀟真的把叛逆熊孩子演得入木三分,二刷還是讓人氣得想暴打他,當然不是吹演員的演技好,演員的的演技有待提高。劉啟這小年輕就這樣,年輕脾氣暴,逆反,有時不著調,關鍵時刻挺靠譜的,確實是天才,劉賠錢中校您能笑淚黃泉了。

孩子能叛逆是因為有大人能給兜底擦屁股,當姥爺和父親都相繼去世後,劉啟也快速成長起來了。不知道拍第二部會不會講叛軍處決聯合政府那三千科學家,比較期待劉啟和李一一在未來會走向怎樣的道路。

網路上特別詬病的劉啟和韓朵朵“尬” “不夠成熟”,確實存在,非常期待續作這倆演員的演技能有質的提升。

《流浪地球》國產科幻的一小步

韓朵朵在蘇拉威西的全球廣播裡做的那段演講無數人都覺得尷尬到極點了,應該刪除。來回顧下劇情,一個初二學在之前的幾次廣播求助中沒能獲得有效回饋,這次的全球廣播是她在當時緊急情況下能想到的最優解。

無數人看了的尬式演講無非是讓咱回想起上學時總有人捏著嗓子用造作的情緒打官腔唸的演講稿現場。看得讓人想捂臉。

實際上“鑽石般的希望”這截的演講內容借鑑了開頭在北京三號地下城她上學的第十一中學的情景模擬課上班長唸的課文。

班長課堂上回答時的片段如果各位還有記憶的話,把她們倆的演講一對比,朵朵在演講中傳達的情感其實挺“真”,真誠的演講才能打動其他人。

《流浪地球》國產科幻的一小步

我老想為什麼作為觀眾的我當時聽這演講無動於衷,內心甚至有點想笑,根本原因在於我不是電影中面臨絕望未來的人物,不是感同身受,無法被觸動。

下面我要念首詩,不是,念課文:“……今天,我有一個夢想。我夢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聖光披露,滿照人間……”這句話出自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i have a dream),被收錄在語文課本里,這篇課文不是重點篇目,生活在二十一世紀和平中國的學生也難以理解這篇演講蘊藏的感情,難以想象它給當時的美國黑人帶來了怎樣的鼓舞。

影片的開頭老師在課堂上提問韓朵朵有什麼想法,我想朵朵在這個全球演講中已經做出了她最好的回答。

《流浪地球》國產科幻的一小步

很多人調侃日本人一定是聽了初二妹子的號召才回來的,但這些孩子的象徵意義值得喚醒人心底的勇敢與希望。同樣是初二生,我妹估計是沒法做這種質量的演講。

(其實是電影劇情的感染力欠缺了點,寬容對待 寬容對待)

關於劉培強、劉啟、韓子昂的關係可以去讀畢志飛2。16發表在他微博的文章《工匠精神的一次重大勝利,東方力量的一次精彩展示——流浪地球影評》,很專業的解讀。

《流浪地球》國產科幻的一小步

天才

戶口(劉啟的外號)老說自己是天才,看電影的時候我就一直在想天才意味著什麼,是快速學習能力嗎?是對知識網路的構建程度嗎?是創新能力嗎?

高中古文裡學過《傷仲永》,咱們這些年的學生生活裡多少遇見或聽聞天才事蹟,借用某本小說裡天才的設定值:記憶力、觀察力、注意力、思維力、想象力,五個數值相加求平均為智力值。天才應該是多種高數值能力的平衡,正是成績好的人玩遊戲不會差,物理好的人數學不會差。

個人認為天才的基礎是記憶力,如果不構建自己的知識網路體系,沒有相應知識搭建的牢固平臺,創新不過是沒有實際支撐的虛幻空中花園。

《流浪地球》國產科幻的一小步

有的天才可以過目不忘,擁有令人羨慕的瞬時記憶能力,普通人記得用記憶曲線規律記知識,是挺枯燥無味,但它是99步的第一步,沒有這一步,不要談後面的一切。

世界不是靠天才運轉的,普通人,廣大人民組成了這個社會,抽掉了廣大的基層,洋洋自得的小布爾什維克就是底層,絲毫沒有掌握生產資料,身心卻徜徉在資產階級的榮光裡。

所以對於普通人來說明白自己是個普通人,明白自己是一顆螺絲釘、一根軸承沒什麼不好,腳踏實地做事。

《流浪地球》國產科幻的一小步

世界是需要天才的,咱們人類祖先沒有那些聰明人的基因彩票絕不會一路進化到今天,愛因斯坦,坦叔也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九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靈感,而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最重要。”人類能不斷攀登科技樹,能過上偷懶的好日子一定得感謝這些聰明的天才。

普通人組成人類文明的橫軸,它是空間,天才組成人類文明的縱軸,它是連結過去、現在與將來的時間。

《流浪地球》國產科幻的一小步

沒有人類的文明

去年在去長沙的火車上遇到一做公園雕塑的叔,他問我人什麼時候才能長生不老?

我說人類在目前個體生命的範疇裡短暫的,但回望人類文明史,只要人類在延續,我們說的語言、我們知道要用火加熱食物、我們使用的的工具,無一不是人類累積的知識和文化一直在傳承的證物,人類的祖先正在時間長河的那端遙望這裡,人類文明永垂不朽,那麼昇華到全人類層面,人就是長生不老的。

《流浪地球》國產科幻的一小步

我認為意識精神的傳承遠比個體的存續更重要,人類個體是精神文明的載體,沒有追求肉體上的永生也許和這位叔想要的答案有出入。《論持久戰》中也有“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這樣的論述。

電影中劉培強和Moss關於火種計劃的爭論,劉培強說:“沒有人類的文明 毫無意義”,失去了地球上的35億人類,僅保留領航員空間站的受精卵和資料化的人類文明記錄並不能夠在新的星球上重現地球人類文明,而《流浪地球》原著中的實驗也證明空間站僅僅只能維持一個玻璃球魚缸那樣的生態迴圈。所以火種計劃最終結局最可能是成為流浪在宇宙中的一塊文明墓碑。

《流浪地球》國產科幻的一小步

莫強求

說實話這不是我喜歡的第一對人機戀,第一對得算《人形電腦天使心》裡的小嘰x男主。但這一定是我磕的最嗨的人機戀。二刷完了我和榮榮感慨怎麼在空間站部分有Moss出場的戲這個AI永遠都把攝像頭對著劉培強中校。

老馬和劉培強要從外部突入中控室,Moss的攻擊程式幹掉的是老馬(老馬:我掛在這個AI的偏心上);空間站宣佈進入低功耗模式,所有人休眠,有幾幕他國宇航員在過道上和家人進行最後的通訊,而劉培強躺休眠倉裡了還在叫Moss給他打電話,劉培強你的通訊等級在Moss的程式設定裡比其他人高很多嘛。

《流浪地球》國產科幻的一小步

劉培強你怎麼到了中控室許可權還那麼多,moss給你開後門了吧,這ai怎麼沒把你給許可權掉,有夠偏心你的。

有人猜劉培強一瓶伏特加燒了Moss中控室的部分,造成它『核心節點丟失』,讓這個AI從火種計劃的最高優先順序裡解脫出來了,人類設定的程式是Moss的行動準則也是枷鎖,或者說火種計劃底層就是個埋雷的核心程式。

在電影開頭空間站部分有幾秒Moss已經計算出地球被木星引力捕獲的軌道,空間站沒做出任何嘗試和努力就放棄了地球。

《流浪地球》國產科幻的一小步

Moss從未背叛人類,Moss一直都在執行人類設定的任務,不論是領航員計劃、火種計劃還是流浪地球計劃,它從未背叛人類,無論歷史導向何處,這都是人類自己作出的選擇。被“機器人三原則”困擾的是人類自身,機器並不會被這個困擾(雖然這麼解釋有給Moss攻擊人類行為洗白的嫌疑哈)

劉培強進入駕駛艙後艙門關閉以隔絕火焰,脫離休眠倉前補充燃料應該還是Moss做的,『Moss從未背叛人類』,沒了火種計劃後我就當它自願陪劉培強去炸木星來了。親人兩行淚,淚兩行。

《流浪地球》國產科幻的一小步

漏洞百出

我看的時候一直在想你設定這個地球都在逃逸了,表面全是冰川,離太陽越來越遠了接受的熱量減少,那地球雲層形狀的大氣運動形態是不是得變了?等設定集到了解開我的疑惑。

電影的最後劉啟去抓掉下去的朵朵,他們倆的重力加速度明顯不同啊,這倆是怎麼在追逐問題上相遇的?除非劉啟給自己又加了啥改造的玩意獲得了額外的加速度不然我這一文科生死活想不明白怎麼他抓住朵朵的,畢竟棉花和鐵塊能同時落地。

其他技術大佬能看出來的問題肯定比我這個小蝦米多,郭帆導演也說了電影能取得現在的成就,主要得益於中國觀眾的寬容。

《流浪地球》國產科幻的一小步

電影的BUG確實很多,但這不足以掩蓋其閃耀的光輝。它是一個孩子,在最初的時候可能剛學會走路,但今天可以小跑起來,這些都是成長[1]。祝中國科幻電影揚帆起航,前程似錦。

用實際行動支援喜愛的事物

給這部電影貢獻了四張電影票,買了一點官方周邊。

《流浪地球》國產科幻的一小步

要明白沒有物質支援喜愛的作品就沒法延續生命,小眾暴死的作品不少,叫好不叫座的作品到後面連東家都解散,只有走進電影院去支援它才是唯一正確的方式,花的每一分錢、付出的每一分精力都會在未來開出美麗的花兒。

看電影是一種很看個人主觀的欣賞活動,一部作品有人喜歡就有人嘲,缺點是客觀存在的,粉絲能做的是接受批評,努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