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官員迴應問題水泥只張嘴不出聲,這是在等誰給配音

01:18

山東棗莊問題水泥事件繼續發酵。

據披露,今年3月,河南省鹿邑縣鹿邑志成寄讀學校擴建宿舍樓時,發現買到了來自山東棗莊的25噸問題水泥。面對政府權威部門出具的“不合格”質檢報告,涉事企業不願賠償。此事經媒體曝光後,引發廣泛質疑。7月15日上午,山東棗莊市臺兒莊區幾個行政管理部門跨省來到鹿邑取樣,可當在場的央視記者追問臺兒莊區市場監管局幹部時,這名幹部卻只動嘴不發出聲音,說起了“唇語”。最新訊息顯示,臺兒莊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已對這名幹部提出嚴肅的批評教育。

儘管如此,這名幹部“表演啞劇”的畫風仍讓人匪夷所思,也重新整理了很多記者的從業經驗。從影片看,那名臺兒莊區市場監管局幹部先是表態“不會回答記者的任何問題”,然後面對記者的追問,竟然使出了“殺手鐧”,光動嘴不出聲,十分搞笑。

官員迴應問題水泥只張嘴不出聲,這是在等誰給配音

監管幹部從山東跨省跑到河南,當然不是無事閒逛,不管是問題水泥取樣,還是調查事情原委,總歸是帶著任務來的。當下,問題水泥已經引發了廣泛關注,作為涉事企業所在地的監管部門及時透過媒體傳遞資訊,是職責所在,也是迴應社會關切的需要,算不上什麼困難的事情,卻何故要裝聾作啞?毫無疑問,這是一種不作為、不擔當、不負責任的表現,本質上講,不過是意在逃避輿論監督罷了。

對於市場監管部門而言,一者,轄區企業大量生產並銷售不合格水泥,當地監管部門肯定有責任。這些水泥是如何檢驗並出廠的?監管部門有沒有一個抽查或者常態化檢測的制度?這些都是需要倒查責任的。

再者,出現了問題水泥,作為涉事企業所在地的監管部門理應以更積極的態度明確表態、迅速善後,盡最大可能補齊漏洞,追查責任,挽回當地企業的聲譽損失。

然而我們看到的卻是一拖再拖,無所作為。事先既已疏於監管,“牛欄關貓”;事後也遲遲不動,甚至連問題水泥的去向也說不清楚,這顯然不是正確履職的態度。據披露,來自棗莊的問題水泥,同批次的有200噸,其中50噸銷往河南鹿邑,剩下的150噸,相關人士只是籠統地說,這些水泥銷往了安徽、江蘇等地,至今人們也不知其確切去向。

而就是在這樣晦暗不明的情況下,棗莊的監管幹部不是去積極作為,而還是把心思放在如何對付記者上,說“唇語”,玩把戲,實在讓人無語。

事實上,這一套所謂的應對輿論的伎倆,不過是“小兒科”“小聰明”而已,非但不能平息輿論,反而會引發公眾更大的不滿,導致更強烈的批評。要知道,問題水泥不光是用手一掰就碎,也經過了河南、安徽等權威機構的檢測,其質量問題無法迴避,即便監管幹部把嘴巴都上了封條,也不可能逃脫追責問責。

要之,有關方面既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盡職履責,擔當作為,也要正確對待輿論監督,切不可自作聰明玩花樣,丟醜不說,還會壞了大事。

□龍之朱(媒體人)

編輯 王言虎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