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少年不識宮崎駿,相識相識已不再少年,回望《千與千尋》

少年不識宮崎駿,相識相識已不再少年,回望《千與千尋》

一直都很喜歡看宮崎駿的動畫,很早以前就把宮崎峻動畫看了個遍。最近千與千尋在電影院上映,又去觀看了一遍,不免感慨宮崎駿不愧為動漫詩人,幸好他一次次隱退又復出,讓宮粉們能看到更多宮崎駿的作品。它的電影裡主旋律一直在成長和反戰爭中間去切換,用詩意的表達讓人思考,也許過了很久反覆回味才猛然醒悟,原來這份單純的美好背後寄託著如此深刻的警醒。

少年不識宮崎駿,相識相識已不再少年,回望《千與千尋》

10歲的小女孩荻野千尋在與父母搬家的過程中,因父親的固執己見,誤闖了人類的禁地——神隱世界。這個世界充滿著誘惑,也埋伏著危機,千尋不安地跟著父母深入腹地。令千尋沒想到的是,父母竟因為貪吃變成了豬。千尋這個原本膽怯的女孩為了救父母,不得不變得勇敢,在白龍的指引下,努力湯屋裡爭取到了工作,並也因此差點丟掉了自己的名字,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在這裡她得到了白龍、鍋爐爺爺、小玲等的幫助,並結識了無臉男,幫助他找到了歸宿。

少年不識宮崎駿,相識相識已不再少年,回望《千與千尋》

在神隱的世界到處都充滿著誘惑,如何的取捨將徹底改變每個人的命運。如千尋用僅有的河神給的藥救了白龍、救了無面男,因此喪失了救父母的機會,卻因此得到了兩者的友誼與愛。白龍幫助千尋留下得到救父母的機會,而千尋也救了白龍的命,並幫白龍找回了自己。最後還千尋正確的選擇,幫助她救回了父母,讓她們重返原來的世界。這一次充滿誘惑與冒險的旅途讓那個曾經柔弱、膽怯的女孩發生了徹底的蛻變,變得獨立、勇敢,而不變的依然是善良與愛。

少年不識宮崎駿,相識相識已不再少年,回望《千與千尋》

反覆地看一部經典電影,讓人細細咀嚼電影深層次的寓意。讀懂宮崎駿的自述“我們生活在一個娛樂氾濫的社會。成年人追求不斷的娛樂,以填補心靈的空虛。這同時反映在孩童身上。過剩的娛樂,使他們的知覺淡化了,天賦的創造力減退了。我們的電影創作,就是要刺激那麻木了的知覺,喚醒那沉睡了的創造力。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捨不得讓孩子獨自面對種種困難。我相信一出用心製作的電影將是孩子借鑑的好物件。就是這個信念,促使我製作出了這部電影。”

少年不識宮崎駿,相識相識已不再少年,回望《千與千尋》

透過這部電影我們看到了現代生活中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失敗,他們比較重視自己的快樂,生活對他們來說就是規矩,適應別人的規矩,也讓別人適應自己的規矩。他們在路上行色匆匆,看不到花的凋謝,看不到石像的陰森,顧不上自己的孩子的不適。父母的反應那麼的平淡,他們放棄了和孩子的交流,錯過了與孩子陪伴的美妙時光,他們在意的是讓孩子不給自己惹麻煩,他們只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旁觀者,而不是參與者。孩子在改變、成長,他們卻在退化、固步自封因為自身的缺陷,註定要被社會淘汰,孩子們能夠依靠的,只有自己作為成年人觀影,是否該從中自醒,趁一切還來得及,陪伴之於孩子不過短短几年,而獨立對他們的人生來說卻很漫長,為何不趁能擁抱的時候去擁抱,能攙扶的時候去攙扶,該放手時去放手。

少年不識宮崎駿,相識相識已不再少年,回望《千與千尋》

孩子一天天長大,只要走出家去,孩子並不孤單,會有追捕她的湯鳥,也會有幫助她的白龍。爸爸媽媽說過,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可是如果爸爸媽媽都變成了豬,能信賴能依靠的,就只有陌生人了。在試錯中謹慎辨別,該伸手時一定不遲疑,這樣千尋才沒錯過白龍的幫助。就在那時她學會了信任,才發現友情的種子就埋在自己心裡。 在神隱之地的日子裡千尋從此懂得,朋友就是不發脾氣,就是原諒,寬容和鼓勵。

少年不識宮崎駿,相識相識已不再少年,回望《千與千尋》

《千與千尋》的故事中蘊含了太多的隱寓。比如河神,被人類汙染,是千尋的努力為人類實現了救贖,得到了大家的敬重,為未來父母的救贖埋下伏筆。比如無面男,是隱喻找不到自我,找不到自己的喜怒哀樂,現代人在日得一日的生活中、慾望中迷失,沒有自我,只有在別人的誇獎和逢迎裡才能快樂。他以為金子就是一切,有錢就是上帝,這也恰恰是現代社會的通病,所以儘管他有錢卻很孤獨,畢竟很多珍貴的東西都不是用錢買來的。比如朋友、比如信任……

曾經看過一句話“少年不識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這句話用在宮崎駿身上又何嘗不可。人性善良,可又各有缺點,怎樣才能不在貪慾中迷失,怎樣才能走出這片慾望都市,迴歸。我想這就是《千與千尋》想要傳達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