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思考,讓人生由“淺薄”而深厚

今天再向大家推薦一本古代言情小說——風流書呆的《愛誰誰》。大家可能會說,你怎麼老推薦古代言情小說?淺薄!筆者解釋一句,推薦古代言情小說,首先我個人比較喜歡古代的內容,其次,言情小說不一定淺薄,比如這次推薦的《愛誰誰》,就引發了我對很多司空見慣的文化和歷史的重新思考。下面就分享我的看法,看能否引起各位看官的共鳴。

思考,讓人生由“淺薄”而深厚

圖片來自網路

《愛誰誰》講了啥?

《愛誰誰》主要講述了生於儒學大家的女主角關素衣在重生後,勇敢做自己,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了真正愛自己、珍惜自己的良人,收穫了幸福,並使家人富貴平安的故事。這本書是筆者看過的古言小說中最有深度的一本,文中有大量的思想論戰,寫得都很有深度,很精彩,併成功引起筆者的對書中所述內容的思考,也教給了我一種深度思考的方法 。我想信,作者風流書呆肯定在中國文化方面有深厚的積澱,否則不會有那樣精彩而激烈的文化思想碰撞。

思考,讓人生由“淺薄”而深厚

圖片來自網路

法家治國的恆久之道是什麼?

儘管我是文科生,上學期間學習歷史、文學等學科時都會涉及到法家學說,但卻從沒有思考過:法家治國為何不能長久?其治國的恆久之道是什麼?

思考,讓人生由“淺薄”而深厚

圖片來自網路

眾所周知,先秦時期百家爭鳴諸子爭鋒,但論治國之道,當屬法家,因為戰國七雄之秦,就是採用法家學說,透過商鞅變法,強國強兵,從此糾糾老秦一統天下。但女主卻提出:

管仲變法興齊,一代止,齊亡;李俚變法興魏,一代止,魏亡;商鞅變法興秦,一統中原建立霸業,二世說暴政國亡。法家治國的恆久之道是什麼?”

思考,讓人生由“淺薄”而深厚

圖片來自網路

不知各位看官是否思考過,反正筆者是從來沒有這樣思考過。這告訴我:方案優劣與否,是要透過實踐結果來驗證的,不蓋棺永遠不能定論。

”禪讓制“就是個謊言

思考,讓人生由“淺薄”而深厚

圖片來自網路

禪讓制是記載在《尚書》中的,上古聖君以德為先,禪讓君位的美好品質,體現儒家的”仁“、”禮“思想。但關素衣卻認為禪讓制可能是個謊言。她的依據來源於比《史記》早幾百年的《韓非子》和《竹書紀年》中有相關記載。其中《韓非子說疑》中記載:

舜逼堯、禹逼舜、湯攻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而天下譽之“

思考,讓人生由“淺薄”而深厚

圖片來自網路

而《竹書紀年》中則記:

堯之末年,德衰,為舜所囚,復偃丹朱,使不與父母相見 ”

思考,讓人生由“淺薄”而深厚

在此基礎上,關素衣又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舜在登位前,遭其生父瞽叟、繼母、同父之弟的百般陷害,為何百忍而不分家單過,無非為爭家中家財、地位和權利。瞽叟乃一小部落酋長,為爭位都親父殺親子,何況部落聯盟之首領,又怎會願意實施禪讓?細想一下,很有道理,這才符合人性。何況上古之時,生產力低下,物質匱乏,為了生存,其爭奪過程只能更加血腥殘酷。都說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真相已永遠湮沒於歷史長河之中,這也是歷史的迷人之處,對真相孜孜以求,又對疑因莫釋,只能在午夜夢迴中得到些許滿足,催人思考。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都是偽命題

”性善“說和”性惡“說,相信大多數的看官都有自己的看法,莫衷一是。關素衣的觀點是,人性如白紙,善惡由人畫。行善行惡要看環境,沒有絕對的善惡,善人會有陰暗的心思,惡人也有光明的一面。豐衣足食之際,行善之事則多,兵荒馬亂,天災人禍之際,則打家劫舍之輩劇增。 之所會有善惡之事發生,孔子和告子都曾解釋過,《禮記》曾言: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告子也說:

食色性也”

思考,讓人生由“淺薄”而深厚

食為生存,色為繁衍,在威脅生命的境況下,善人可能會易子而食,而惡人也會以命護子,區別只是前者把自己的生存權看得更加重要,而後者則更看重後代繁衍,都是人的慾望,有何好壞、善惡之分。而統治者會打上人性”善“、”惡“的標籤,其目的無非是為引導人們有序生活又不危害他人。總而言之,無論是法家的嚴刑酷法的威懾,還是儒家的博大仁愛的勸解,都不及讓人民安居樂業更能有效治民。大家看看,關素衣從人性本質分出善惡動因再引申出治民之道,層層遞進,如剝洋蔥般把其思想核心呈現在觀者的面前,有理有據清晰透徹,讓人不得不服。

思考,讓人生由“淺薄”而深厚

以上便是《愛誰誰》中,讓筆者深以為然的歷史質疑和觀點,教會了我在文章的字裡行間看真相,很是受益。一千個人就會有一個哈姆雷特,同樣一本古代言情小說,不同的人也會看出不一樣的內容,只要我們遇到問題去思考,任何 ”淺薄“都能深厚。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大家關注,提出意見和建議,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