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面對劉邦的追殺,究竟是什麼原因?項羽寧肯自殺都不願過江?

在中國歷史中,項羽的形象一直都是光輝亮麗的。項羽起兵八年,大大小小七十餘戰沒有敗績;可謂是神勇無敵,長槍所向破盡八方阻擋。他是項羽,千古無雙的西楚霸王。這是《史記

·項羽本紀

》中,司馬遷對項羽的評價。

面對劉邦的追殺,究竟是什麼原因?項羽寧肯自殺都不願過江?

“本紀”記載的都是帝王、君主。項羽雖然名聲極高,但還是改變不了他失敗者的身份。一個失敗者出現在“本紀”中,由此可見,在司馬遷心裡,項羽已經無異於一位帝王了。

司馬遷妙筆生花,講一個失敗者的英雄事蹟訴諸於紙張,殺秦王,燒阿房,坑殺二十萬秦卒;更是將其悲劇的情節渲染到了極致,楚歌圍,夜飲帳,愛妻與歌舞劍殤,功敗垂成之際,烏江自刎,末路悲涼,讓人不禁潸然淚下。

面對劉邦的追殺,究竟是什麼原因?項羽寧肯自殺都不願過江?

經過這些渲染,後世讀者開始為項羽不公,為他感到惋惜!如果

“鴻門宴”上項羽能夠狠下心殺掉劉邦,也就不會有後面的悲劇。如果項羽聽從勸說,乘船渡江會像詩人杜牧說的那樣:“

捲土從來未可知

”。畢竟“

江東子弟多才俊

”!

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如果項羽過了江真的可以捲土重來嗎?在於劉邦一爭高下?

答案是:不能!

我們先來看看江東之地位於何處。江東指長江以東地區,因長江在蕪湖到南京這段向東北方向斜流,便以此段江為標準來確定東西和左右。歷史變遷,古以中原為中心,長江以南為外,外即表,故稱江南為

“江表”。又因古人以東為左,故又稱“江左”。

面對劉邦的追殺,究竟是什麼原因?項羽寧肯自殺都不願過江?

據《史記》記載,江東在東漢之前屬於人煙稀少的不毛之地,經濟落後。還記得烏江亭長物件與說的話嗎:

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

可以看出江東之小,彈丸之地。而

如此貧瘠之地,如何支撐項羽東山再起。就算項羽過江而去,劉邦會給他發展的機會嗎?劉邦此時已經坐擁天下,

兵精糧足,文有張良,武有朋越。

隨便造幾艘船就可過江。

其實關於項羽不過江還有一個猜測:

項羽本來就是要逃亡的,不然就不會有棄十萬大軍於不顧,虞姬自殺,

28騎突圍的故事了。但是項羽的自尊心是非常強的。而烏江亭長的一句:“

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

”這句話表達的意思太多了,對項羽來說就如同一柄尖刀插在心中。

面對劉邦的追殺,究竟是什麼原因?項羽寧肯自殺都不願過江?

如果這個江邊只有一艘船而沒有這個亭長,可能項羽會豪不猶豫的坐上去逃跑。

項羽那自負的性格,極強的自尊心導致他輸不起,所以連一個亭長都無法面對,更何況回江東面對眾多父老。所以項羽聽完烏江亭長的話,大笑著說道:

“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什麼意思呢?就是

老天要亡我,我就算渡過江去又有什麼用呢?何況我項羽原來帶了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進,如今江東子弟一個也沒有回去,只剩下我一個人渡江西歸,即使江東的父老兄弟愛我,可憐我,仍擁戴我為王,我還有什麼面目再見江東父老呢?雖然江東父老不會責備於我,但我又豈能無愧於心?

面對劉邦的追殺,究竟是什麼原因?項羽寧肯自殺都不願過江?

可以看出項羽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還是埋怨老天的不公,但我們也看到一個可歌可泣的大英雄,也看到了項羽此時內心的無奈。

他不是不肯過江,而是過江也無把握東山再起。

面對善於攻心計手下又人才無數的劉邦,項羽的優勢已經不再了

所以,身處烏江邊的項羽只好選擇自刎,一來儲存了自己的名節,二來還能使江東父老免遭戰火的摧殘。

面對劉邦的追殺,究竟是什麼原因?項羽寧肯自殺都不願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