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既不好笑,又不好哭,過度煽情的《你好,李煥英》,值得誇耀嗎?

這部電影改編自賈玲2016年的小品《你好,李煥英》,她想在這部電影裡完成

“子欲養而親不待”

的缺憾。

心意值得誇讚,但整部影片就像很多小品強行拼湊而成,

我感覺自己在看長達128分鐘的春晚小品,不好笑,不好哭,又強迫你笑你哭,我真的一點都不感動。

既不好笑,又不好哭,過度煽情的《你好,李煥英》,值得誇耀嗎?

賈曉玲從小學習很爛,以致媽媽總是被學校的老師喊去教育。滿頭白花的媽媽,她有些疲憊地說:

“你什麼時候能給媽長回臉?”

高考後,賈曉玲整了個假一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欺騙媽媽。

爸爸高興得像個孩子,媽媽自豪又特別開心的大辦酒席,賈曉玲也覺得自己終於給媽媽長了回臉。

結果現場翻車,媽媽在親朋好友面前丟盡了臉。

如果這是你的女兒,你的反應是什麼?

我的回答是:

我抽不死她!

既不好笑,又不好哭,過度煽情的《你好,李煥英》,值得誇耀嗎?

2020年8月,廣東雷州一個學生,偽造了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訊息傳遍了整個村,以致於村口拉上了條幅「熱烈祝賀曹某某考上清華大學」,引起了當地教辦的關注,鬧上了新聞。

這場孩子的騙局,讓曹同學承擔了極大的心理壓力,內疚和羞愧讓他在家中難以入睡,也讓父親和母親承受了“空歡喜一場”的傷害,母親為此哭了好幾天。

然而電影中的李煥英居然並不在意,還很開心地和女兒侃大山,騎腳踏車帶她還被車撞了,這個劇情真的很low。

既不好笑,又不好哭,過度煽情的《你好,李煥英》,值得誇耀嗎?

李煥英傷痕累累地躺在病床上,戴上了呼吸機。賈曉玲卻

毫髮無損地

陪坐在病床前,哭著說:“你說我當你一回女兒,連讓你高興一次都沒做過。”

電影之外賈玲的真情實感讓我覺得很動人。

但電影之內的故事劇情、人物情感、穿越梗,以及最後的反轉,都讓我味同嚼蠟,它並不是值得誇耀至此的好電影。

既不好笑,又不好哭,過度煽情的《你好,李煥英》,值得誇耀嗎?

李煥英認為自己虧欠女兒,她一方面對女兒高要求,希望女兒出人頭地,好在親朋好友面前炫耀。謊言被拆穿後,又對女兒說,只要你開心就好。

賈曉玲也認為自己虧欠母親,還未報答,她卻將離開這個世界。

表現在電影中,就是母親角色和女兒角色的錯位,

這種穿越只是一種溫情的幻想,一種假裝成愛人的自愛。

這只是一名女兒私人情緒的無限釋放,她沉浸在各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並不是那種融入現實日常的愛。

《你好,李煥英》這部作品表達的恰恰不是母女二人在小事上的愛,一直不停強調的是犧牲與缺憾!

既不好笑,又不好哭,過度煽情的《你好,李煥英》,值得誇耀嗎?

穿越到1981年的賈曉玲,想實現一個最樸素的願望——

讓媽媽高興。

於是她費盡心思地幫媽媽搶到第一批最後一臺電視機的購買權,成為全廠第一位買電視機的人,出盡了風頭。

她還記得酒席上包玉梅阿姨說有

“天大的好事”

,於是慫恿媽媽帶領“打鐵娘小隊”參加排球賽,贏得老廠長的青睞,以及與廠長兒子沈光林相親的機會。

甚至冒著自己可能就此消失的代價,幫沈光林追李煥英,她想要幫媽媽換一個更開心的人生——

有錢又有權的老公,國外留學且月薪八萬的女兒。

同時也隱含著現實中賈玲內心的念想,

如果年輕的媽媽不嫁給爸爸,是不是不用過得那麼苦,是不是不用遇到後來那場災禍,是不是不用早逝。

既不好笑,又不好哭,過度煽情的《你好,李煥英》,值得誇耀嗎?

電影中賈曉玲感動於上一代貢獻自己的人生,又對李煥英抱有無限的遺憾,

於是她熱衷於以一名好女兒的標準為母親規劃未來的人生,將愛詮釋為血緣關係的捆綁,而不是一個自由的個體。

這就好像母親以“為你好”的名義幫孩子決定未來,選擇道路一樣,賈曉玲也在以“高興”之名綁架媽媽做出選擇,力圖改變她的人生軌跡。

聽到李煥英說她領證了,最後還是選擇賈文田,賈曉玲焦急地要她趕緊把婚離了。

在兩人的爭奪中,那紙結婚證被扯爛了,李煥英雙眼含淚說:

“我覺得我這輩子過得特別幸福,怎麼就不相信我呢。”

既不好笑,又不好哭,過度煽情的《你好,李煥英》,值得誇耀嗎?

在這部影片的片尾,給出了李煥英的真實資料,她18歲成為東方化工廠的一名工人,並加入排球隊。20歲時和偷偷戀愛了三年的廣播員賈文田結婚,並買下廠裡第一臺電視機。

對應賈曉玲幫媽媽買到全廠第一臺電視機的劇情,看得出來,這只是賈玲為完成自己內心缺憾設定的故事橋段,一點都不真誠。

電影最後的反轉則是她的救贖,某種程度上來說,化解了她內心的愧疚和痛苦。

既不好笑,又不好哭,過度煽情的《你好,李煥英》,值得誇耀嗎?

賈玲電影催人淚下的原因不是愛,而是愛表層下的虐,它在強調一個事實“我們的媽媽,總是會死的”,從而引導觀眾走向愧疚心理

“我對不起媽媽”

年輕觀眾進而代入到賈曉玲的視角,都希望即使自己很爛也能被母親無限包容。

看完電影淚流滿面的人,又有幾個人用心去聽過自己的母親講述她的一生呢?

既不好笑,又不好哭,過度煽情的《你好,李煥英》,值得誇耀嗎?

對於排球賽,李煥英一開始並不想參加的,但為了讓女兒開心,她參加了。對於廠長的兒子沈光林,她並不喜歡的,但為了讓女兒開心,她和對方約會了。

為了賈玲,重新活了一次的年輕媽媽還是沒能活出自己。

影片從“我想讓媽媽高興”走向了“媽媽願意為我犧牲一切”,無論出於有意無意,這都是在選擇最卑劣的手法,消費觀眾。

既不好笑,又不好哭,過度煽情的《你好,李煥英》,值得誇耀嗎?

電影不能只是私人情緒的發洩,有其社會公共意義。

要思考如何用電影促進整個社會的認知水平,而不是無腦的爛俗強制煽情,更不能是這種捆綁式的愛。

父母對兒女的期待,是真誠地希望開心成長,讓他們放飛過自己的人生,承認兒女只是普通的平凡人,而不是成為自己未完成理想的繼續,向同事炫耀的資本和工具,更不能無條件底線地兒女開心就好。

兒女對父母也不必總是抱有虧欠,尊重父母的選擇,給他們自由,讓他們創造自己的生活,在迴應父母期待的同時,獨立自由地活著。

現實日常的愛,在我看來,就是有時間常回家看看,和媽媽說生活的煩惱,跟爸爸談工作上的事,幫父母洗洗筷子,刷刷碗。

既不好笑,又不好哭,過度煽情的《你好,李煥英》,值得誇耀嗎?

賈玲的《你好,李煥英》終究是她一個人的自說自話,而真相,我們永遠也聽不到。與其說它成就了張小斐,不如說張小斐成就了李煥英。

影片最好的結局,是母女之間的和解,李煥英要承認自己的期待和抱怨給女兒帶來了傷害,賈曉玲要直視母親對自己的期待落空,在母親有生之年,沒能爭口氣如她所願。

這部影片最站不住腳的,恰恰是沒有最起碼的真誠。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