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由洗臉刷牙衍生出的一場離婚事件,究竟隱藏著怎樣的邏輯?

在電影《失戀33天》裡,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

我們那個年代的人,對待婚姻就像冰箱,壞了就反覆地修,總想著把冰箱修好。不像你們現在的年輕人,壞了就總想換新的。

這句話,非常形象地道出了離婚的時代之變,離婚似乎變得越來越簡單易得。

由洗臉刷牙衍生出的一場離婚事件,究竟隱藏著怎樣的邏輯?

阿晨36歲,小薇32歲,兩人剛剛結婚不久,因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矛盾,譬如洗臉和刷牙的先後順序不同而發生爭吵,最後竟鬧到要離婚。

阿晨每天起床後,習慣先刷牙後洗臉,而妻子小薇則剛好相反,習慣先洗臉再刷牙。這原本是一件極其微小的事件,怎麼就會鬧到離婚的地步?

其實,都是因為夫妻倆各持一套“糨糊邏輯”,按照這個思維 ,把一件小事鬧大了覺得非離婚不可。

由洗臉刷牙衍生出的一場離婚事件,究竟隱藏著怎樣的邏輯?

在婚姻關係中,很多人擅長給自己編織這樣一個因果關係:“因為我這樣了,所以你也必須那樣做!”

其實,這樣的因果關係根本就站不住腳,因為男女的行為模式和思維習慣大有不同,這種不同是因為男女生理機能的本質區別,並不會因為婚姻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如果“婚姻必須這樣做才幸福”是一套公式,那麼男人和女人的公式註定是不一樣的。公式不一樣,各自認定的因果關係自然就有區別甚至完全相反。

由洗臉刷牙衍生出的一場離婚事件,究竟隱藏著怎樣的邏輯?

女人認為“因為我這樣了,所以你也必須這樣”,男人覺得“因為你不喜歡這樣,所以我才揹著你做這樣的事”。

這就是婚姻中的“糨糊邏輯”,顧名思義,就是指不切實際的思維方式和邏輯習慣。

很多人在婚姻裡都有一套“糨糊邏輯”,就像阿晨和小薇。首先,小薇認為阿晨那樣的習慣不好,應該像自己一樣。但誰說一定要先洗臉再刷牙呢?

由洗臉刷牙衍生出的一場離婚事件,究竟隱藏著怎樣的邏輯?

阿晨呢,堅稱自己20多年的習慣一直都是這樣,而且他的父母也是這樣,所以根本不值得妻子大驚小怪,所以他打死也不會改的。

夫妻倆誰也不讓著誰,到後來越說越惱火,小薇氣憤得不行,罵丈夫阿晨:“家教不好,你爸媽都不咋的!”小兩口吵架牽連家人,阿晨也火了:“咱們倆的事你扯我爸媽幹嘛?”

小薇說:“我也不想扯你父母,可你不是老說我什麼事兒都不想著你爸媽嗎?”越說越來氣,越口不擇言了:“當初那麼多人喜歡我,我怎麼偏偏就瞎了眼嫁給了你!”阿晨的火更大了:“我天天在外邊累死累活賺錢養家,你還想要怎麼樣?”

最後,兩個人幾乎是不約而同:“既然這樣你為何要跟我結婚?離婚算了!”

由洗臉刷牙衍生出的一場離婚事件,究竟隱藏著怎樣的邏輯?

這對夫妻的婚姻裡就充滿了各種“糨糊邏輯”:

“我認為是這樣的,但你沒有這麼做。”

“我沒有問題,都是你的問題!”

“你家人跟我沒關係,但我家跟你有關係!”

兩個人腦子裡都有一套“真理”一樣的公式,既然對方和我是夫妻了,那就必須按我的公式來做事。

諸如此類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雙方都按照自己的邏輯思維來,夫妻關係自然就很難處理好。

由洗臉刷牙衍生出的一場離婚事件,究竟隱藏著怎樣的邏輯?

美國《時代》週刊曾針對中國80後的婚姻狀況釋出一項調研後的撰文:“他們婚姻破裂的主要原因在於過分自我。”並將這種現象命名為“Me Generation”,意思就是指“以自我為中心的一代”。

這樣的個體過分關注自我的體驗和感受,強調自我。而夫妻關係中強調的“相互”和“共性”,是要把婚姻雙方合二為一,形成一個共同體。

但過分強調自我的婚姻態度與婚姻的本質是相互背離的,無論是因為離婚成本低,從而懶得修補婚姻選擇草草離婚的人,還是在婚姻裡固執地堅持“糨糊邏輯”而導致婚姻岌岌可危的人,他們其實都是典型的“以自我為中心的一代”。

當婚姻產生矛盾成為必然,如果沒有及時合理地解決問題,出現各種問題甚至因此分道揚鑣便在所難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