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肖復興:讀書路上“貴人”助

肖復興其人

肖復興,當代作家。1947年生,北京人。現任《人民文學》雜誌社副主編、北京市寫作學會會長。1968年到北大荒插隊;1982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當過大中小學教師,曾任《小說選刊》副主編。

已出版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報告文學集、散文隨筆集和理論集80餘部,曾多次獲全國及北京、上海地區優秀文學獎。近著有《肖復興自選集》(三卷),《肖復興散文》藝術卷、情感卷等。

著有長篇小說《我們曾經相愛》、《早戀》、《青春夢幻曲》,中短篇小說集《四月的歸來》、《北大荒奇遇》,報告文學集《國際大師和他的妻子》、《多夢時節——肖復興報告文學集》等。報告文學《海河邊的一間小屋》、《生當作人傑》分別獲全國第二、三屆優秀報告文學獎。

肖復興:讀書路上“貴人”助

讀書

18年前,第一本觸及中學生男女情感的長篇小說《早戀》因為觀念的“前衛”和“大膽”而觸及雷區,導致絕版。今年年初,《早戀》被再版。在文學的畫廊裡,《早戀》開拓了一個新的生活領域,給人驚心動魄的藝術感覺彌久常新。

2005年的春節,肖復興是在極度興奮中度過的。18年前的一部《早戀》今年初被再版。最近剛完成一部《黑白記憶》,主要寫他在東北那些年的生活及感悟,這部書可以說是肖復興的青春回憶錄,即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

現在他正在寫一部《前門外》,以前門的衚衕為背景,寫他曾經生活過的這個地方,透過自己的經歷寫老北京的風俗民情。

肖復興沒有理由不高興。高興歸高興,但生活規律卻沒絲毫改變,讀書寫作。當記者在他家中見到他時,他臉上的愉悅仍難掩飾,一聽說要談的是讀書,他的兩眼猛然放射出強烈的光芒:“好,我先給你講兩個故事吧。”

高老師的偏愛

肖復興的讀書之路上有多個“貴人”相助。中學時最讓他難忘的是兩位姓高的老師,尤其是一位叫高揮的老師,給了他一生都難以忘懷的幫助。

中學時候的讀書生活對肖復興的一生來說也許是最重要的,尤其是高中時。他的大部分基礎都是在高一的時候打下的。

當時就讀的學校是一個有一百多年曆史的老學校——匯文中學。這個學校的藏書特別多。圖書館在五層,佔了整整一層樓,但是很多解放以前的書都藏在了圖書館旁邊的一個小屋裡,堆在那裡,沒人整理。

當時圖書館的老師叫高揮,她知道肖復興特別愛看書,就破例讓他進這個小屋裡去看書。她的上一任圖書館的老師也姓高,這兩個姓高的老師好像特別偏愛肖復興這個學生。那段時間,肖復興在這個小屋裡讀了很多書。這段時間的讀書經歷對他打下文學的基礎至關重要。就在這間小屋裡,肖復興找到了解放以前冰心先生所有的文集、散文集。高二時,他還寫了一篇自認為是論文的《論冰心的創作》。

“文革”爆發後,因為學校“封資修”的書比較多,就拉到現在的北京東單體育館那兒燒了很多。學校圖書館也被貼上了封條,任何人都不許進,但管圖書館的還是高揮老師。

1967年的一天,高揮老師對肖復興說:“你要想看書,就寫個書單給我。”每次拿到肖復興寫的書單,高揮老師都會從圖書館找到這些書,用報紙包起來,放在學校的傳達室裡。然後肖復興再到傳達室去取。

現在回想起來,肖復興說:“那就像當年的地下黨傳遞情報一樣,都是秘密活動。”從這年的冬天到第二年的春天,他看了一冬一春的書,然後就到北大荒插隊去了。臨走之前,他還借了幾本書,有一本至今他還記得非常清楚,那就是屠格涅夫的《羅亭》,這本書被他帶到了東北。

對這段時間的讀書,肖復興的體會是,書的滋養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尤其在那樣一個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環境裡。

高中的時候,所有能找到的冰心的書肖復興都讀了,而且還抄了《往事二》。這是他一生中惟一一本全部抄下來的書,印象特別深。當時一般能看到的都是冰心的《往事一》,而這本《往事二》是輕易看不到的,所以肖復興整本抄了下來。“所以說,買書不如借書,借書不如抄書。”

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契訶夫的小說集和戲劇集、屠格涅夫的六部長篇小說,這些書給肖復興的影響特別大。“這種影響是一生的”,他特意強調說。

同時肖復興還寫了大量的讀書筆記,這對他以後的思想和寫作起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基礎作用。“雖然時代是在變化的,但書所起到的影響是一樣的。

在精神特別貧乏的那些年代裡,書給你的那種精神滋養的作用是任何東西都取代不了的。現在物質不貧乏了,書所起到的作用仍然是其他東西所取代不了的。”

“及時雨”曹大肚子

如果沒有兩位高老師的偏愛,也許就不會有戲劇性人物曹大肚子的出現。在肖復興的讀書生活中,曹大肚子可以說是一個“及時雨宋江”式的人物。他的出現,解決了肖復興當時無書可讀的困境。

到東北去插隊的時候,肖復興帶了很多書。在插隊的那些知青中,他帶的書是最多的,整整一箱子。這一箱子書很快就看完了,他就想看點新的,可是那會兒找本書太難了。

當時肖復興的工作是餵豬。豬號在最偏僻的地方,豬號旁邊有一間屋子,是他和另一個知青睡覺的地方。

有一天晚上外面下著大雪,他的一個在獸醫站工作的同學,頂著風雪走了18裡地來找他。他心想:這大半夜的,他冒著風雪走這麼遠來找我肯定是有什麼重要的事。

沒想到這人說了一句讓他感動一生的話:“我們那兒有一個釘馬掌的,叫曹大肚子。他那兒有很多書,你要看什麼書可以找他。”

於是肖復興就找到了曹大肚子。曹大肚子說:“你想看什麼書,就開個單子吧!”肖復興一聽這話,心想:“喲,這人口氣可真夠大的,還讓我開單子!”開就開吧,他就寫了三本書的名字:亞里士多德的《詩學》、艾青的《詩論》和伊薩科夫斯基的《論詩的秘密》。

沒想到第二天,曹大肚子就遞給他一個用報紙裹著的包,肖復興開啟一看,還真是這三本書。本來沒抱什麼希望的他,這下可被吊起了好奇心:“他一個農民怎麼會有這些書?他究竟藏了多少書?”一連串的問號閃現在肖復興腦中。

曹大肚子從不邀請肖復興去他家,於是肖復興的好奇心越來越重。

這一連串的問號在肖復興的腦中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終於在有一次冒訪中,這些問號被一一擊破。

話說這年秋天的一個下午,肖復興吃完飯後直奔曹大肚子家。剛推開門,一隻大狗就撲了上來,張嘴便咬,肖復興躲閃不及,被咬了一口,褲子被撕爛了,幸好裡面還穿著秋褲,沒被咬破。這時曹大肚子和他愛人出來了,見此情景,曹大肚子也不好意思不讓他進去。

進屋落座,曹大肚子讓肖復興脫下褲子,叫他愛人去縫補一下。他愛人拿著褲子去了另一個屋子。肖復興開始打量這個屋子,心想:“這書到底在哪兒藏著呢?”看了半天,發現除了炕和灶火間,屋子裡空蕩蕩的,惟一能藏書的地方也就是牆邊一米多長的條櫃。

這時曹大肚子問道:“你借什麼書?你寫個單子吧。”肖復興就寫了幾本書的名字。曹大肚子看了看說:“行,你等等,我去給你找找。”說完曹大肚子提著一盞馬燈就出去了,這時天已經黑了下來。曹大肚子一出屋門,肖復興就更納悶了:“他這是上哪兒去給我找書去了?他們家就這一個院子啊!”於是,肖復興就跟出去了。

出門只見院子角落裡有一個小偏廈(過去農民放菜、農具等雜物的小倉棚),曹大肚子推開柵欄門進去了,肖復興跟了過去,走近一看,終於揭開了所有的謎底:只見裡面有十幾個大木箱子,曹大肚子正彎著腰在那兒給他找書。

回頭見到他站在偏廈門口,曹大肚子有些不好意思了,他說:“你可別埋怨我,這都是我當兵的時候攢錢買的書,我不願讓人知道,知道了我就又多一條罪狀。”

崇拜的感覺在減弱

肖復興認為,年輕人讀書應該有選擇性。“我們那會兒讀書是很困難的,想找一本書很難,而現在不一樣了,書太多了,對他們來說,有很大的困惑,選擇性是至關重要的。選擇的標準有兩個:第一是真正有意義的書,第二是自己喜歡的書。”

“書,就是你的伴侶,是和你融為一體的,它不是你的衣服,很多人把書當成裝飾品來對待,讀書不能跟著‘時尚’走。不能為讀書而讀書。

如今人們的欣賞水準在降低,很多人在這個市場中亂了方寸,讀書人的素質也在下降,讀書量也在下降。

今天的社會正處於一個轉型時期,從政治社會轉型到經濟社會,在政治社會當中人們對書是崇拜的,現在人們對書那種崇拜的感覺沒有了。真正要從書中尋求書的本意的人越來越少了。書的神聖感沒有了。從書中看熱鬧的人多了。尋找‘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人多了。所以現在,真正閱讀書的人少了。”

肖復興認為,在今天這個多媒體時代,書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今天仍真正讀書的人是那種還保持著古典情懷的人。“我對書崇拜的感覺也不如以前了。”肖復興無奈地說。

“書是農業時代的產物,現在到了電子時代,書就被淘汰了嗎?不是。在當今這個時代,只有仍保持著古典情懷的人才能與書交融。當然書這種紙面上的東西所給你的遠遠不如電子時代所給你的更直觀,更五彩繽紛,但是它給你的紙面上的那種想象能力是電子時代所無法給予的。

今天我們為什麼還要讀書?過去的牛車被汽車取代了,但讀書跟坐牛車不一樣,在讀書這條大道上,汽車永遠取代不了牛車。”對於肖復興來說,讀書和寫作的快樂是別的替代不了的。

閱讀在肖復興的生活中佔有很大比重,他的大部分時間是讀書和寫作交替進行。

肖復興:讀書路上“貴人”助

擦肩而過 肖復興

檢視

肖復興書語

無論到任何時候,讀書對於我們心靈的撫慰作用都是無法泯滅的,它給予我們的溫馨和美感,以及善感和敏感,將會讓我們一生受用,而不僅僅是為了知識或考試之類功利性的目的。

開啟一本書,彷彿打開了一個靈魂一樣,那裡面有超拔人生的萬全良藥。

開拓文學新領域的《早戀》

18年前,第一本觸及中學生男女情感的長篇小說《早戀》因為觀念的“前衛”和“大膽”而觸及雷區,導致絕版。當時新華書店進這本書只進了一次就不進了,很多同學想買都買不到,只好用手抄書。

也有人認為,《早戀》沒有得到社會的認同,是這本書過早“夭折”的原因。那時候很多家長和老師把這本書視為大毒草,一看書名就生氣,至於內容是什麼根本不管,他們總覺得這本書會誤導孩子,於是不允許學生看,更不允許買。

但是,優秀的文學作品不會因為時間的推移而被埋沒。2005年,作家肖復興的這部作品終於由朝花出版社推出,重見天日。

一本書已經出版18年,當年悄悄讀著它長大的少男少女,如今已經是為人父、為人母的中年男女了。但只要提起《早戀》,很多人都會對這本情竇初開的中學生情感小說產生深深的眷戀。

《早戀》18年前出版時,在社會和校園裡引起廣泛的關注和爭論,成為震撼當時一代中學生和他們老師心靈的作品。作家以他在大、中、小學當過整整十年教師的生活積澱,以他的大膽和敏銳的思想鋒芒,以他的清麗、質樸的筆墨和起伏跌宕的情節,通過幾對早戀同學的故事,圍繞著早戀風波而展開的不同的教育思想,生動地展現了中學校園裡豐富多彩的生活,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他們對愛情天真、迷茫卻真摯的嚮往,以及他們對社會、對人生的困惑與追求。

這本書使那個時代的青年開始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戀愛,什麼時候應該開始真正的戀愛,過早地開始只會讓人生誤入歧途。在文學的畫廊裡,《早戀》開拓了一個新的生活領域,給人驚心動魄的藝術感覺彌久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