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朱自清夜遊線路來了!

今年起

夫子廟遊船線路調整為

以泮池碼頭為起點

駛往復成橋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朱自清夜遊線路來了!

槳聲燈影秦淮河。

這一最新線路

也是文學家朱自清和俞平伯

寫出《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時的

遊覽線路

據瞭解,由於武定橋維修,且內秦淮河中華門至泮池段河道狹窄,畫舫會船不便,為提升遊客遊覽感受,豐富內秦淮河歷史文化,今年起調整秦淮畫舫的遊船線路。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朱自清夜遊線路來了!

江南貢院。

遊船線路比之前長約300米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朱自清夜遊線路來了!

南京秦淮夫子廟。

值得一提的是,在東水關岸邊有文學家朱自清和俞平伯的雕像,1923年,他倆來到夫子廟,乘畫舫游到東水關,又從東水關向北游到覆成橋,然後回到夫子廟。二人相約各寫一篇同名散文《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一舉成為現代散文史上的名篇。兩位文學家的遊覽路線便是調整後秦淮畫舫的遊船線路,線路調整後,遊船線路比之前長約300米。

其中,東水關向北延伸的遊線是秦淮畫舫新增的遊覽路線。這一段水系,又稱楊吳城濠,是1100年前五代十國時期楊吳政權開鑿的護城河,也是南京十朝都會之一南唐都城的護城河。朱元璋建造大明京師城牆時,再次擴大南京城,把南唐都城的護城河圈在城內,而楊吳城濠就是現在南京城南的外秦淮河。

東水關是著名的“十里秦淮”起點,又稱上水門。秦淮河流到此一分為二,流入城內的叫內秦淮河,大約十華里,所以稱“十里秦淮”;圍繞明城牆外圍的,叫外秦淮河。五代十國的楊吳時期,擴建南京城時,為調節內秦淮河水位建造了東水關。明朝定都南京後,便將這裡闢建為通濟水關。它原有三層,第一層由於戰爭被毀壞,現在只能看到中層和下層。上面兩層一般用於安置守城將士和儲存物資,最下面一層可作調節內秦淮河水位,所以此處通水而不通航。如今東水關已成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朱自清夜遊線路來了!

夫子廟遊船線路將調整為以泮池碼頭為起點,駛往復成橋。

坐著遊船從東水關往復成橋而去,沿途經過的通濟門,是中國古代防禦性建築的傑出代表,這座城門建於明朝初年,和聚寶門、三山門是南京城牆規格最高的三座城門,也是南京城門中佔地面積最大、結構最複雜的城門,已於上個世紀60年代拆除。

沿線的釣魚巷相傳是因為明清兩代皇帝在此釣魚而得名。明武宗朱厚照在此賞花燈,一不小心將玉壺掉落水裡,此地便取名為“玉壺坊”;這位皇帝后來又在此釣魚,於是更名為釣魚巷。

隨即看到的大中橋一帶,有不少與“白下”有關的名稱,白下路、白下門、白下橋、白下亭。其中,白下亭是古代文人雅士迎來送往和餞別之所。李白離開金陵後,還寫道“小子別金陵,來自白下亭”。

坐在遊船上,遊客能看到河岸兩側的牆壁上,鐫刻有南唐後主李煜的不朽詞作,《浣溪沙》《浪淘沙》《虞美人》等。兩岸的浮雕,反映了南唐時期的繁華之景。東邊岸上能看到刻有南唐宮人形象的浮雕。西岸的5幅浮雕,刻畫了《南唐江寧府城圖》,展現了南唐時期南京的城市佈局。

再經過青溪、半邊橋和明御河等與歷史典故相關的地方,就到達覆成橋,朱自清在《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裡描繪覆成橋“大中橋外,本來還有一座覆成橋,是船伕口中的我們的遊蹤盡處,或也是秦淮河繁華的盡處了。”

覆成橋附近的常府街是朱元璋為常遇春興建府邸和牌樓所在;棉鞋營則是明朝的軍鞋製作工場,清朝嘉慶年間狀元趙文楷的狀元府就坐落在棉鞋營。清末民初時,傍河還建有春園、鑑園等。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朱自清夜遊線路來了!

南京夫子廟。

據瞭解,未來秦淮河的遊覽線路將以泮池為中點,往復成橋方向為東五華里遊覽路線。計劃今年四五月份,開通西五華里線路,打造演繹類遊覽體驗,透過聲光電等多媒體方式,結合南都繁會圖、上元燈綵圖等歷史場景,將演員與場景串聯,打造區別於東五華里的遊覽體驗。

未來秦淮河的遊覽路線將一直聯通至長江路步行街,聯動周邊景區,為市民遊客帶來別樣的觀感。(內容來源:南報融媒體記者 田詩雨;通訊員 黃誠 ,圖片來源:南報融媒體記者 馮芃 董家訓;秦淮區文旅局;視覺中國,文章及插圖版權屬於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