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忽必烈汗:英倫浪漫主義詩人的白日夢,西方人眼中的神秘東方世界

古往今來,以夢為題材的文學作品不少,比如說莊周夢蝶,莊子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大蝴蝶,醒來不知是蝴蝶變成了自己,還是自己變成了蝴蝶;南柯記:唐代東平遊俠淳于棼夢見自己去南柯國遊玩,最後做了駙馬還當了南柯太守,醒來發現居然是一夢;就連紅樓夢裡,最重要的人物命運也是透過賈寶玉夢裡所見所聞透露的。

但是像《忽必烈汗》這樣,作為一個從未到過中國的英國詩人,柯勒律治寫自己在夢中來到了中國,還見到了倒回去幾百年的元代開國皇帝,場景又是充滿異域風情的,這不可謂不奇特;更奇的是,這首詩並沒寫完,只寫了一半,後面卻再也續不下去了;最為奇特的是,即便這首詩只寫了半截,是個爛尾樓,但一點都沒妨礙它在西方浪漫主義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也成為柯勒律治在西方文學史上的代表作之一。

忽必烈汗:英倫浪漫主義詩人的白日夢,西方人眼中的神秘東方世界

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年)

這樣講可能不是特別直觀,柯勒律治寫的這首詩,就好比是餘秀華做了個夢,夢見林肯在白宮裡喝茶,用的還是汝窯的雨過天晴雲破處,然後她醒來寫了半首詩,寫了一半忘了詞了,最後這詩還是成了的代表作,一提起餘秀華大家就說,這詩寫得真好啊,千古絕唱,就是隻有一半。

閒話休提,我們來看一下科勒律治夢裡的元上都宮殿吧,看看它究竟有什麼魅力,能讓老外們這麼多年都魂牽夢繞神魂顛倒!

忽必列汗在上都曾經

下令造一座堂皇的安樂殿堂:

這地方有聖河亞佛流奔,

……

有方圓五英里肥沃的土壤,

四周給圍上樓塔和城牆:

那裡有花園,蜿蜒的溪河在其間閃耀,

詩裡的場景即便是在當今的中國人看來,也是非常具有異域風情的:流向大海的聖河、鮮花盛開的花園、古老的宮殿,還有樓塔和城牆,撇去宮殿不說,跟中世紀的歐洲莊園倒是比較像。

而詩裡出現的人物就更加奇幻了:

有一回我在幻象中見到

一個手拿德西馬琴的姑娘:

那是個阿比西尼亞少女,

在她的琴上她奏出樂曲,

歌唱著阿伯若山。

阿比尼西亞指的是古代的衣索比亞,少女一邊彈琴一邊唱著世界上並不存在的阿伯若山,而在詩的結尾,詩人看到的忽必烈汗,有著“飄動的頭髮”和“閃亮的眼睛”,喝著蜜樣甘露和瓊漿仙乳。這樣的形象,與其說像一個戰功赫赫的大帝,不如說像一個詩人,說是柯勒律治自己內心的投射,倒是更準確一些。

忽必烈汗:英倫浪漫主義詩人的白日夢,西方人眼中的神秘東方世界

忽必烈的畫像,想必柯勒律治沒看過

坦白說,這哪裡是一首寫中國古代的詩呀,我們說他是指環王或者權力的遊戲裡的一個場景,大概也不為過吧?

不得不說柯勒律治的文采和想象力很好,也非常善於渲染氣氛,整首詩已經初具魔幻現實主義的色彩,不僅畫面感十足,還音韻優美,具有節奏感,意像豐富澎湃、氣勢磅礴,甚至有那麼些史詩的意味,但是卻在最高潮處戛然而止,就像哐當哐當疾馳的火車,突然咔地就停了。

1、忽必烈汗的元上都,18世紀末歐洲貴族心之所向的彼岸世界

忽必烈汗:英倫浪漫主義詩人的白日夢,西方人眼中的神秘東方世界

如今的元上都遺址:曾經有宏偉的宮殿

為什麼就這樣的一首詩,竟然能夠成為西方兩大文學流派之一——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被推崇備至呢?要知道浪漫主義文學在19世紀發揚光大之後,湧現了無數優秀的文學巨匠,英國有拜倫和雪萊、濟慈三大詩人,法國有雨果,美國有惠特曼、梅爾維爾,每一個提起來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師。

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它產生的時代背景很特殊,18世紀末的歐洲是一個風雨飄搖,革命和戰爭頻繁的年代,政治上的黑暗和社會突發的各種事件,讓人們很失落:新生的資本主義制度原來並不像啟蒙思想家描繪得那麼美好,理論家們給大家畫的餅很圓很大,理想非常之豐滿,現實卻無比骨感,人們失望之餘,就努力尋找新的精神寄託,而這時浪漫主義的始祖們就給大家虛構了一個夢中的烏托邦,古老神秘而又遙遠的東方國度,一下子抓住了很多人的心。

另外,大革命摧毀了舊時代的社會秩序,貴族階層逐漸落寞,滋生了人生虛幻的悲觀情緒,他們也十分嚮往神秘莫測的彼岸世界,在這種心理之下,柯勒律治勾勒的神秘東方,成為了他們逃避現實,獲得心靈慰藉的精神庇護所,也許醒著的時候我一無所有,但當我進入夢境之後,或許也能成為神秘東方君主的座上賓,跟他一樣飲著瓊漿玉露,跟他一起在一望無際的草場上策馬揚鞭,享受快意的人生呢。

忽必烈汗:英倫浪漫主義詩人的白日夢,西方人眼中的神秘東方世界

18世紀末的歐洲動盪不安

更何況,柯勒律治的詩歌,描繪的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國之都。在馬可波羅遊記誕生之後的幾百年,上都就是無數西方文人眼中繁榮而神秘的東方傳奇,那裡繁榮而奢華,充滿了讓人驚歎的奇蹟,那裡黃金遍地,各國使者及商人往來頻繁,作為一個超級強國的國君,忽必烈汗慷慨而熱情,任選能人,馬可波羅就曾是他的座上賓,受到了極高的禮遇,又有誰不想成為忽必烈的座上賓,盡情享有美酒佳餚,盡情地在他的宮殿裡宴飲歡歌,過著如夢如幻神仙般快樂的日子呢?

那麼接下來我們來探究一下,柯勒律治是在什麼樣的情形下寫了這首奇特的詩吧。

2、隱居山林的英倫陶淵明,心裡藏著一個烏托邦

忽必烈汗:英倫浪漫主義詩人的白日夢,西方人眼中的神秘東方世界

湖畔詩人曽在此寄懷山水,將養靈性

柯勒律治跟華茲華斯是好哥們,哥倆加上塞尚,被稱為“湖畔派”,他們的特點就是崇尚自然,放飛自我,詩歌以溫婉清麗著稱,大部分的內容都在歌頌自然之美。

湖畔三詩人得名的由來也是因為他們都居住在英國西北湖區,就相當於蘇軾在黃州東坡墾荒種地,然後自號“東坡居士”一樣。

那麼,如此淡泊名利,忘情山水之間的柯勒律治,為什麼會做夢夢見元朝戰功赫赫的開國皇帝忽必烈呢?

照常理說,他如果不是夢見威廉四世(1765~1837,1830~1837),那也應該夢見當時的大清皇帝乾隆,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為什麼會夢見幾百年前的忽必烈呢?

忽必烈汗:英倫浪漫主義詩人的白日夢,西方人眼中的神秘東方世界

乾隆爺和柯勒律治竟然是同時代的人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撇除神秘主義所說的與人的靈魂感知相關的夢,很多時候人的夢境都是現實的折射,既我們可以推測,這個夢是柯勒律治當時內心的觀照。

柯勒律治並不是生而淡泊的,年輕時的柯勒律治滿懷抱負,有著自己的政治夢想,1791年之後,從英國劍橋大學出來的他,找了幾個志同道合的詩人朋友,計劃建立一個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但很快,隨著法國大革命的失敗,1795年,他們的烏托邦之夢破滅了,柯勒律治轉而開始逃避現實,把興趣轉移到旅行和寫詩上,跟當今的文藝青年一樣,用腳步丈量大地,用靈魂撰寫奇詩。

據柯勒律治在自傳裡說,當時他有很嚴重的風溼,不得不借助藥物來緩解痛苦。一個夏日的下午,磕了藥的他在讀《珀切斯東方遊記》,讀到‘忽必烈汗下令在此興建皇宮和豪華御苑,於是十里膏腴之地都被圈入圍牆’這兩句時,藥性發作,昏昏沉沉地睡了三個小時,夢裡異象紛呈,文思泉湧,作詩不下二三百行,醒來後,記憶甚為清晰,急取紙筆一一寫下。不巧,這時有人因事來訪,使他寫作中斷,約一小時後再來續寫時,記憶俱已模糊,遂被迫擱筆。

經查證,《珀切斯東方遊記》裡的這兩句,就是摘自《馬可波羅遊記》。

是馬可波羅在他的潛意識裡,種下了這首詩的種子,而崇尚一切由心出發的柯勒律治,則用自己瑰麗的想象力,在夢中蓋起了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詩性殿堂,因此他看到的不是真正的忽必烈的宮殿,而是他心裡復活的烏托邦之邦。

忽必烈汗:英倫浪漫主義詩人的白日夢,西方人眼中的神秘東方世界

馬可·波羅:請叫我中西文化傳播大使

3、忽必烈時期,對標中世紀歐洲,西方人眼中的神秘東方世界

為什麼中國的皇帝那麼多,浪漫主義詩人柯勒律治卻偏偏熱愛忽必烈呢?

主要是因為,在法國大革命失敗之後,西方人有不在少數都有“復古情結”,現實不美好,那就不如“回到過去”。

回到過去的什麼時代呢?當時歐洲很多國家的人,包括浪漫主義的文人和落寞的貴族,他們都無比嚮往中世紀(從公元5世紀後期到公元15世紀中期),即原來歷史上的“黑暗時期”,那個時候還沒有工業革命,沒有環境汙染和破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過著詩意而又田園的生活。

忽必烈汗:英倫浪漫主義詩人的白日夢,西方人眼中的神秘東方世界

中世紀的歐洲,揹著“黑暗”的鍋好多年

那段時期的後期,也是忽必烈(1215-1294年)統治下的中國在世界上威名赫赫的時期,當時的中國和中世紀的歐洲有許多共同點:大部分時期都屬於封建制時代,軍事上主要使用冷兵器,崇尚武力和個人英雄主義,騎兵作為戰鬥的主力,在軍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忽必烈就是帶領著一支鐵騎南征北戰多年,把中國的疆域擴充為世界上的第一大帝國,因此也在亞歐大陸留下了赫赫威名。

除此之外,忽必烈可不只是跟他爺爺成吉思汗一樣“只識彎弓射大雕”,他還很重視文化治國,在治國方略上他以漢治國,重用漢人。此外他還十分重視商貿和科技的發展,國力空前強盛,當時不但陸上商路可以通達西亞和東歐,海外貿易也非常發達,最多的時候就單單泉州的商船都有1。5萬隻,它的盛極一時在世界歷史上也找不到第二個。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在中國旅居多年,最後在其《遊記》中寫道:“百貨輸入之眾,有如川流不息”,“外國巨價異物及自物之輸入北城者,世界諸城無能與比”,也因此在西方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力,構建出一副富饒而文明的場景,成為西方人所向往的“遍地黃金”的神秘東方世界。

忽必烈汗:英倫浪漫主義詩人的白日夢,西方人眼中的神秘東方世界

馬可·波羅遊記裡的泉州港

這種描述,成為中世紀時期,歐洲人對於東方中國的最初認知,掀起了航海潮。哥倫布從佛羅倫薩出發,就是為了去東方,但陰差陽錯,卻跑到了西方,發現了新大陸。而那個東方中國,在他們眼裡,依舊是神秘的,直到西方人大批闖到中國的時候,已經是 19 世紀了。

但這種神秘氛圍的營造和傳播,可以說,是忽必烈汗時期開啟的,那時候的東方中國,像一個夢,歷經數百年之久地縈繞懸掛在西方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