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從高度精度深度三方面解讀《葉問4》的電影魅力及對功夫片的思考

關於這部影片的解讀有很多,今天我們就換個角度來欣賞這部影片。從武術精神的高度、武打設計的精度以及人文核心的深度三方面解讀這部影片,以及分享更好理解功夫片的三個方法。@凡人阿甘

《葉問4》作為葉問系列的完結篇,上映至今票房突破10億,成為中國影視票房最高的功夫片。故事主要講的是在上個世紀60年代,葉問的小兒子葉正在學校打架被開除,恰逢徒弟李小龍邀請他去美國觀看比賽,同時他發現自己得了癌症,不久於人世,於是他決定在他離開前先幫兒子在美國找好學校,卻意外地捲入了一場美國軍方勢力與華人武館的糾紛的故事。

不過,也有不少觀眾覺得這樣的完結篇劇情老套,如葉問依舊延續了關於民族壓迫與抗爭的主題以及熱血澎湃的格鬥場面,只是對手從系列前作的日本軍官、英國拳師到如今的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但打戲也不如第一部“一個打十個”精彩。

但其實,《葉問4》所呈現的絕不僅僅是看上去的這麼簡單,而這也正是我準備在今天這篇文章力想要探討的部分,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為中國功夫正名,弘揚武術精神,“以武載道”一直貫穿著葉問電影的始終

精彩的武打場面貼近於劇情和人物設定,是一部高明的功夫片

兩段親情的呈現,揭示深刻的人文核心,讓劇情更加飽滿動人

這三點並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聯絡。我會結合《葉問4》中的故事情節和武打設計,並結合自己的理解進一步解讀這部功夫電影,同時我會在文章的第四部分也會結合當前功夫片式微的市場環境,分享如何更好的欣賞傳統功夫片以及關於功夫片未來出路的思考。

從高度精度深度三方面解讀《葉問4》的電影魅力及對功夫片的思考

01,為中國功夫正名,弘揚武術精神,“以武載道”一直貫穿著葉問電影的始終

功夫片是中國獨有的片種,如同印度的歌舞片一樣被深深烙上民族的烙印。外國的電影人對中國的功夫片也非常感興趣。

實際上,無論甄子丹還是袁和平都曾嘗試到國外擔任動作指導和導演,但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袁和平曾經擔任過《駭客帝國》的動作導演,後來他接受採訪曾坦言:“好萊塢的電影人雖然對中國功夫很感興趣,但由於創作理念、工作方式的差異,中國電影人在好萊塢很難立足,也不太可能融進主流電影圈。”

在現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像成龍、李連杰、甄子丹、袁和平等功夫巨星在好萊塢的發展如此舉步維艱,更不用上個世紀60年代,普通中國人在國外求生存更是難上加難。所以甄子丹才在《葉問4》裡說了那句“美國的月亮其實也沒有那麼圓。”

在影片中多次體現中國的武術精神。當葉問到學校為兒子申請資格時,看到有人在欺負萬宗華的女兒,他先是用自己的手擋了壓向女孩的門,導致手受傷,然後用言語警告施暴的孩子,在孩子一意孤行後才出手教訓他們,體現不以大欺小明事理的宗師形象。

事後,為了安全起見,葉問專程送女孩回家,路上才知道她是萬會長的女兒。誰知被萬宗華誤會,發出挑戰,於是兩人比試切磋。宗華髮現葉問一隻手受傷,於是也以單手迎戰,最後雖然未見勝負,但也能夠看出葉問有留手,一位詠春宗師一位太極宗師,以武會友的方式展示了中國的武術精神。

不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葉問準備挑戰巴頓前說出這句話:“練武之人,遇到不公義的事情就必須站出來。”回顧整部影片,甄子丹詮釋的葉問始終為人低調,不輕易炫耀武藝,在與別人比武時也不願意用重手法傷人,但遇到不公義的狀況,也絕不迴避,這也就是所謂的中國人的武術精神。“以武載道”一直貫穿著葉問電影的始終。

從高度精度深度三方面解讀《葉問4》的電影魅力及對功夫片的思考

02,精彩的武打場面貼近於劇情和人物設定,是一部高明的功夫片

《葉問4》的整體武打設計要遠高於第三部,考慮到葉問終究是一個患癌症的老年病人,儘管詠春技法老練如初,但他的站姿、步伐及抗擊打能力已經有明顯的不足,如動作設計不可能像第一部年輕時一個打十個看起來那麼爽,這次用的是更細膩的單打對抗設計。

第一部裡最驚豔的日字衝拳以“車輪拳”的方式搶攻對家,同樣是空手道,池內博之被打的那叫一個毫無還手之力,到巴頓,依然是這套動作但結果已截然不同,他頂著你的車輪拳攻勢一腳或一拳把你擊退,就是在告訴觀眾:當對手有足夠強大的抗擊打能力和更靈活的走位以及更多樣的進攻手段,詠春拳也不是萬能的。

《葉問4》這次單打對抗設計不僅更加真實可信,而且難能可貴的是,居然把詠春拳的弱點也拍出來了,詠春也不是萬能的,這是前三部裡最缺的東西。武打設計終於完美的結合了劇情和人物的設定,迴歸真實和負責。

我看網上一直在爭執萬宗華為什麼輸給巴頓,葉問卻贏了。其實影片沒有直接告訴我們,卻透過“武打”交代了細節。

巴頓在“體格速度力量”方面完勝葉問和萬宗華,把兩人打得無還手之力。萬宗華的困境在於,他的太極功夫雖然有效,也屢次化解了對方攻勢,以柔克剛,但是美國教官身強力壯,並沒有被打傷。而太極宗師卻氣力不濟,最後技術跟不上體力,幾個失誤而受傷後,就直接被打掛。

而葉問面臨同樣的問題,雖然靠詠春拳善於短兵相接的套路,勉強抵擋,但還是不敵對方的力氣與速度,被打得受傷。在葉問趨於敗勢後,他看準了美國教官變招的空隙,使出詠春拳的絕招,手腳並用,封截了對手的腳步,克服了體格上的劣勢,然後一擊致勝。

在第一部面對踢館的空手道選手,葉問在對方失去戰意後,逼住喉結的詠春殺招並未使出,這是武學的禮儀。但再這一部美國教官卻沒失去戰意,還想頑抗,葉問就直接攻擊咽喉要害,讓對方倒地不起。這個動作細節也是完全沒對白交代,觀眾只能從武打動作中領悟到,葉問作為武學宗師的思考。

就功夫片來說,最強的呈現方式,就是靠“武打”來交代情節。所謂的意在言外,即觀眾可以從武打對決中,就體會到劇情走向,而無須對白與情節來交代細節。本片中的武鬥場面,很多類似上面的細節,而這些細節,讓原本故事薄弱的電影,變得更加豐滿和引人注目,這也是《葉問4》大獲成功的原因之一。

從高度精度深度三方面解讀《葉問4》的電影魅力及對功夫片的思考

03,兩段親情的呈現,揭示深刻的人文核心,讓劇情更加飽滿動人

除了打戲,《葉問4》中還有一條貫穿全片的感情線,就是兩段極其相似的父愛:葉問對兒子的愛和萬宗華對女兒的愛。

葉問得知自己患有癌症後,為了讓兒子有一個更好的前程,隻身前往美國考察兒子去美國上學的事宜。但是兒子不理解,他的想法是希望學武術,而葉問卻不同意,還打了他一巴掌,父子關係非常緊張。

後來,在美國葉問無意間救了正在被同學欺負的萬若男。葉問在與萬若男的相處中,得知萬宗華堅持讓自己的女兒學習中國功夫,這讓她非常痛苦,他安慰萬若男的時候,也開始思考自己與兒子的關係。

後來葉問終於想通了,孩子有自己的人生,做父母的應該鼓勵他們支援他們,過好自己的人生。於是給兒子打電話,跟兒子道歉,並且告訴兒子如果喜歡打拳,回來以後親自教他。

其實看到這一段挺讓我感動的,武術精神和炫酷的武打離我們太遠,而這對父子情深的戲碼卻非常貼近老百姓的生活,試問哪一家沒有為自己孩子的教育問題傷過肝動過氣,這一情節讓葉問的硬漢形象充滿柔情,更容易打動觀眾。

同樣的問題也存在於萬宗華和女兒之間,但影片從另外一個角度表現父女情深。萬若男是一個很獨立很有思想的女孩,她沒有因為自己是華人而在洋人面前做出妥協,而是積極追求平等和自己喜歡的事情,並透過自己的努力成功成為啦啦隊隊長。但是她的父親一直告誡她不要和外國人起衝突,注意退讓。

在葉問送萬若男回家後,萬會長看到她臉上的傷痕,問了一句:”又打架了吧?“若男回答說沒有,萬會長給了她一巴掌。隨即又用他那套退讓的理論教育起女兒。葉問隨即為若男解釋,她只是為了自保,沒有錯。

讓萬宗華真正發現自己錯了,是在被女兒同學的爸爸以莫須有的罪名抓進監獄,萬若男跪在同學的爸爸面前懇求他放過自己的爸爸,洋人只是狂笑。這時萬宗華才意識一味的退讓,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就在萬宗華被帶走前,和女兒說了一聲”對不起”。

我相信萬宗華也是非常愛自己女兒的,和葉問站在一個父親的角度不同,萬宗華考慮的更多,作為中華總會的會長,承擔的責任更大,對於女兒的要求也更嚴格。但當他發現退讓解決不了問題,改變洋人對華人的看法時,他選擇正面一戰,展示思想上的蛻變。

從高度精度深度三方面解讀《葉問4》的電影魅力及對功夫片的思考

04,觀看這部電影后,我結合自身對電影的理解,談談如何更好的欣賞一部功夫片以及對功夫片未來出路的思考

目前功夫片巨星在世的只有成龍、李連杰和甄子丹,甄子丹退出功夫片市場後,真得是青黃不接了。那麼,作為功夫片迷的我,真的希望有更多的優秀人才帶給我們更好的功夫電影。今天我就會結合我自己的觀影經驗和對電影的理解,並結合影片的情節,談談如何更好的欣賞一部功夫片以及對功夫片未來出路的思考,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①根據觀眾的需求,借鑑其他國家型別片的成功案例,分析功夫電影的發展方向

功夫片一般偏武戲少文戲,特別是十幾年前的功夫片,說不上幾句話就開打,為了打而打。我們看甄子丹年輕時候的功夫片,身手矯健,但是表情都是一樣的,其實也不能說是演員的問題,那時候功夫片重視武戲,只要能打有真功夫都可以上,但是慢慢隨著觀眾要求的提高,越來越多觀眾重視故事情節的合理性,於是文戲的比重越來越大。

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借鑑印度的歌舞片的發展,之前只要是印度片,一定少不了載歌載舞,但是最近2年我們發現印度片變化很大,歌舞部分不在是影片的大頭,而是根據故事情節需要進行新增,既可以保留印度片的特色,又可以對故事情節推波助瀾。

其實這個思路也可以用於我們的功夫片,功夫片不一定全程打打殺殺,雖然很酷炫,但是不現實,容易讓人齣戲。在劇本需要的情況下,新增武打場面,會更讓觀眾覺得真實可信。少而精才是以後的趨勢。

②隨著功夫片文戲的增加,拍功夫片的難點也在變化,但無論怎麼變,本質都是為了更好的表現電影的主旨

上面講了功夫片以後發展的趨勢,下面就要談談所帶來的內容上的變化。功夫片包括文戲和武戲,以前武戲為主,難點在動作設計以及找到實現它們的人就可以了。現在不一樣了,隨著文戲的增加,最困難的是如何把文戲和武戲更好的揉合在一起,表現影片的主旨。

《葉問4》就有不少觀眾吐槽它的故事太老套,不如武戲精彩,其實從我上面講述的武術精神和人文核心,可以看出它的文戲並不弱,只是武戲太強了。如果在細節上加強文戲的感情線和邏輯性,應該會平衡很多。

③對文戲和武戲的具體要求,文戲要合情合理、深層豐滿,武戲也要能呈現和推動故事情節

有人會問了,就拿《葉問4》舉例,按你的理論,如何完善劇情呢?在上面我已經談到《葉問4》的武打設計非常細膩合理,連練過功夫的行家都信服,可以說非常成功了。

但是人們吐槽的是影片為了打鬥而打鬥,而且因為葉問的主角光環,最後一定是他上場收拾殘局,而且一定打贏,中間缺少鋪墊,情節稍顯薄弱。

所以我的第三個建議就是在武打設計能更好的呈現和推動故事情節,而不是透過對白表現時,文戲也要齊頭並進,合情合理的展開故事,更深層次的豐富人物個性。

從高度精度深度三方面解讀《葉問4》的電影魅力及對功夫片的思考

結束語:

要想真正欣賞好《葉問4》這樣的傳統功夫電影,一定要多方面考量整部影片帶來的價值,不能單單隻關注動作設計方面或文戲方面。《葉問4》在弘揚武術精神,營造精彩打鬥場面的基礎上,也承載了創作人對功夫涵義的傳達,以及對人性最柔軟一面的理解,在高度、精度、深度上都做了進一步探索,這在功夫片裡實屬少見。

以上就是這部電影帶給我的情感觸動和幾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