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楊洋轉型硬漢?導演徐紀周:《特戰榮耀》是圓夢之作

最近,在熱播劇《特戰榮耀》中,楊洋的畫風與《你是我的榮耀》完全不同。但見他膚色變黑,外形陽剛乾練,演繹了一個素質突出的“刺頭新兵”燕破嶽,卻與集體格格不入,接下來他如何在軍隊嚴酷環境與艱鉅任務的錘打之下,與戰友們並肩作戰共同成長,最終成長為優秀的武警特戰隊員,也引發觀眾期待。

導演徐紀周在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採訪時透露,《特戰榮耀》是楊洋的圓夢之作,也是為他度身定製的,畢業於軍藝的他這些年一直想在影視劇中出演軍人。

楊洋轉型硬漢?導演徐紀周:《特戰榮耀》是圓夢之作

文藝兵內心都有一個特種兵的夢

《特戰榮耀》根據小說《中國特種兵之特別有種》改編,講述燕破嶽(楊洋飾)出身軍人家庭,為了向父輩證明自己,毅然棄筆投戎。電影《紅海行動》以及電視劇《深海利劍》《和平之舟》的編劇馮驥加盟該劇,導演則是執導過《永不磨滅的番號》《殺虎口》《中國刑警》等眾多軍旅、刑偵題材作品的徐紀周。

此次楊洋在劇中的轉型嘗試,也成為該劇的一大看點。徐紀周表示,在跟楊洋見面之後才敲定了會接這個專案,然後根據楊洋個人特質給他量身定製了劇本。雖然是第一次合作,但之前看過楊洋的作品。“他原來偶像的那些作品,我覺得是他人生另外一些面的表達,起碼在這個戲裡頭,我能看到他對軍人,對熱血的那種渴望。”他說,“我們倆聊過,好像每個文藝兵的內心都有一個特種兵的夢,看誰幸運,能圓夢吧。我覺得這個英雄夢一直在楊洋的心裡頭,我很高興能幫他圓了這個夢。”

楊洋轉型硬漢?導演徐紀周:《特戰榮耀》是圓夢之作

楊洋化身特種兵,幕後經歷了什麼?徐紀周表示,“其實特種兵的訓練是非常艱苦的,我們的訓練伴隨著開機前一個月和拍攝的九個月。比如頭一個月是基礎的佇列操練,然後搏擊、射擊等,我們科目的訓練是在每天拍完之後回來繼續強化,這個階段的科目和訓練內容拍完了,我們再準備下一個階段的,所以就是訓練和拍攝是揉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貫穿始終的。”導演還強調,該劇聚焦於“搞事業”,感情戲方面只有戰友情,沒有愛情,“或者說,愛情只是點到為止,更多是惺惺相惜。”

近年來,在《特戰榮耀》《號手就位》《愛上特種兵》《王牌部隊》《你是我的城池營壘》《藍盔特戰隊》等多部軍旅題材劇中,楊洋、龔俊、任嘉倫、黃景瑜、李易峰、白敬亭等偶像派明星,挑戰突破性十足的軍人形象。像黃景瑜就憑藉硬漢形象,在這類劇集中站穩腳跟。

談及明星轉型,徐紀周導演認為,在他心裡沒有什麼流量這回事,合作的時候,就把他作為一個演員、合作者,共同完成一部作品。“考慮太多功利性元素,並不好。我覺得楊洋也是非常好的演員,非常有個性。他們能走到今天的位置,身上也有不可替代的東西。我要做的,就是儘量把他跟角色貼近,跟其他拍攝沒有區別。”

此外,導演也對劇中女性角色點贊。憑藉《鶴唳華亭》《媚者無疆》《愛我就別想太多》等影視作品為大眾熟悉的李一桐,此次一改往日甜美風格,上演颯爽高冷知識型軍官艾千雪。因為《紅海行動》為觀眾所熟悉的蔣璐霞在劇中飾演爽朗英氣的女狙擊手郭笑笑,擁有超高技能,是一名巾幗不讓鬚眉的強兵,戲裡戲外都是颯氣滿滿。

楊洋轉型硬漢?導演徐紀周:《特戰榮耀》是圓夢之作

觀眾從軍旅劇中,完成人生的嚮往

導演表示,這部戲是自己拍的最艱苦的一部戲。但拍戲的時候,內心真覺得挺幸福的。因為我拍戲的經驗是,一般外部條件越艱苦的話,內部反而會越團結。大家情感上的那種惺惺相惜,彼此之間的信任,我覺得是我最難忘的。這種難度恰恰是成就這部戲的動力,因為只有在這種極端的環境之下,才能讓我們的演員有這樣的精氣神兒。“雖然這個型別前面兒已經拍過很多了,但這部戲拍的是我最想拍,最想表達的,希望觀眾能在其中找到新穎的點吧。”

軍旅劇發展至今,個人的英雄主義和集體主義之間的碰撞,個人的成長,始終是無法離開的永恆衝突。徐紀周說,“這是每一個軍事題材的劇,可能都要去完成,都要去表達的,也是所有年輕人加入部隊之後都會面對這個問題。優秀的作品,觀眾能從中看到自己,透過我們這個戲完成一種人生的嚮往。無論是《士兵突擊》,還是我們這個戲,部隊生活的那種單純,努力營造那種單純和浪漫的理想國度,可能這個是能打動大家的吧。”

說到創新,徐紀周認為,軍事題材有些東西是恆定的,比如說部隊傳統和部隊裡頭的人際關係,是幾十年不會變的。“在價值觀的傳達上,軍事題材有一些傳達,就是軍人的職責,對自己榮譽的堅守和對自己使命的堅守,我覺得是共通的,這是任何一部軍事題材作品裡頭都要去傳達的。”而創新體就現在我們的軍事技能,科技日新月異,不斷在變化。“包括我們的作戰方式、訓練方式、兵種的變化,但這些還是比較好抓的吧,因為這些我覺得相對是可量化的。”

他還表示,“就當代軍事題材而言,軍人就是強大祖國的代表,給我們帶來安全感,這個一定要塑造好。就個體和整體的關係來說,我個人認為,個性的東西需要服從於集體,需要強調一種集體主義精神。”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