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什麼逼死了自己的救命恩人,背後有何隱情

在中國歷史上,亂世是最為人才輩出的時代,很多仁人志士都懷著“大丈夫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的想望,想在這樣的時局中大展拳腳,成就自己的霸業。但是功成名就的也只是鳳毛麟角,而宋太祖趙匡胤就是在亂世中黃袍加身所誕生的開國君主。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什麼逼死了自己的救命恩人,背後有何隱情

在群雄並起的時代裡,趙匡胤所面對的不僅是戰場上的正面交鋒,還有一些明槍暗令人猝不及防的暗箭。正是因為他一直為人虎視眈眈,作為他的部將也是做好了提防與隨時獻身的準備,其中就有對趙匡胤有救命之恩的張瓊。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什麼逼死了自己的救命恩人,背後有何隱情

張瓊自幼出身於將門,他的武藝與家教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而他精於騎射,很是驍勇,這樣的軍事素質自然也希望在亂世中能夠有所作為,於是他選擇了投入軍中效力,以期能嶄露頭腳,實現建功立業的理想。趙匡胤在當時是柴榮手下的一員大將,除了戰場上奮勇殺敵,在軍中趙匡胤也建立了極高的威信。趙匡胤剛好是招募士兵的負責人,張瓊仰慕他的威名,被安排在他的手下,當上了他的隨身護衛。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什麼逼死了自己的救命恩人,背後有何隱情

正是由於趙匡胤的軍事素質,他所帶領的軍隊成為了名噪一時的虎狼之師,令人聞風喪膽。即便如此,同樣有毫無懼色的對手進行頑強抵抗。在壽春一役中,趙匡胤面對的就是除了無懈可擊的防守,還有城高水深這樣的地理條件,趙匡胤久攻不下,一時陷入了僵持。無奈之下,趙匡胤只好採取強攻,全軍開始準備強趟護城河。城牆之上的敵人眼見如此,第一反應就下令放箭,一時間他們就身陷箭雨亂矢之中,傷亡很是慘重,但是這並不能阻止趙匡胤的決心,他依舊奮勇向前,想遊過護城河的另一端。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什麼逼死了自己的救命恩人,背後有何隱情

就在此時,城上計程車兵注意到了他,將手中的箭矢對準了他。就在流星颯沓的瞬間,眼看趙匡胤就要殞命此處,箭矢射中的卻是他的護衛張瓊,正是張瓊幫他擋下了致命的一箭。而那“矢粗如椽”的長箭在張瓊的腿骨上,很是駭人。此時的趙匡胤自然是救命要緊,他先把張瓊安置在了岸邊,在沒有軍醫隨行的情況下,只能用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在沒有藥物麻醉的前提下,張瓊讓身邊計程車卒為他將長箭直接拔除,這樣的疼痛非常人可以忍受,但是張瓊談笑自若,令人欽佩。自此之後,趙匡胤對他很是倚重,張瓊也逐漸成為了他的心腹。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什麼逼死了自己的救命恩人,背後有何隱情

趙匡胤的崛起來自於陳橋上的黃袍加身,這是歷史上少有的不帶血腥的政變,天下從此易主,完成了從柴氏到趙家的政權轉移,趙匡胤也由此建立了宋朝。建朝之初,論功行賞就是頭等大事,而張瓊就升任為內外馬步軍都軍頭。但是再深的兄弟情都抵不過權位的重要性,隨即不久,趙匡胤就開始上演了“杯酒釋兵權”的戲碼,讓曾經為自己立下汗馬功勞的兄弟都解甲歸田,將兵權總攬於一人之手。與此同時,趙匡胤也在防範自己的弟弟趙光義,將他殿前都虞侯的職務罷免。這個職務相當於禁軍統領,事關自己的性命,趙匡胤就讓自己一直信任有加的張瓊頂替,於是張瓊就這樣回到了趙匡胤的跟前。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什麼逼死了自己的救命恩人,背後有何隱情

儘管如此,趙匡胤並不放心,在很多大臣身邊安插了眼線。而這些眼線就開始藉著自己的身份開始排除異己,作威作福。雖然朝中大臣對此不滿,但是趙匡胤卻不以為然,這樣一來,這些眼線行事更為放肆,甚至開始攀誣大臣。即便是救命恩人,趙匡胤也並不例外,在張瓊軍中一樣有史珪和石漢卿這兩個眼線來監視他的一言一行。史珪和石漢卿有了特殊的身份,開始在軍中仗勢欺人,橫行無忌。但凡有得罪過他們的人,都成為了他們口中的佞臣,所以軍中眾人也是忍氣吞聲,都儘量避而遠之。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什麼逼死了自己的救命恩人,背後有何隱情

但是張瓊偏偏是一個耿直難欺的主,這樣的小人在他軍中橫行霸道,他當然要予以懲戒。經歷過張瓊多次當眾斥責他們為“巫媼”之後,他們二人惱羞成怒,開始瘋狂報復張瓊。不久之後,張瓊的“罪狀”就開始送達了趙匡胤的御案上。所謂“罪狀”,當中的任何一條都足以置張瓊於死地。除了把軍中的官馬當作私騎,還收留了叛臣李筠的隨從,在軍中大肆詆譭趙光義,甚至私自組建了死士。趙匡胤讓張瓊前來對質,張瓊自然不如他們巧舌如簧,辯白之餘,頂撞了趙匡胤,趙匡胤大怒,對張瓊施以杖責。石漢卿聽令,對張瓊頭部大力撞擊,張瓊當場昏厥。待他醒轉時,自己已經深陷囹圄,心中很是憎憤,在交託信物給家人後,含恨自盡。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什麼逼死了自己的救命恩人,背後有何隱情

經過查訪,趙匡胤才知道了張瓊的冤屈,就開始質問石漢卿他所說的死士何在,石漢卿心知不妙,就開始忽悠起了趙匡胤,聲稱張瓊所養的死士是以一當百的。但是趙匡胤卻放過了石漢卿和史珪,只是極力安撫張瓊的家小,給與了豐厚的撫卹金,將其兄弟張進任命為龍捷副指揮使。作為趙匡胤的救命恩人,張瓊的一生既可歌可泣,又可悲可嘆,著實令人感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