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世界首次!4遊客乘坐SpaceX三手龍飛船,同時造訪國際空間站

3月18日俄羅斯聯盟MS-21號載人飛船把三名俄羅斯宇航員送上國際空間站,3月30日聯盟MS-19號帶著一名美國宇航員和兩名俄羅斯宇航員返回地球。目前國際空間站裡,有7名宇航員,其中三名是美國、三名俄羅斯的,還有一名歐空局德國宇航員。

世界首次!4遊客乘坐SpaceX三手龍飛船,同時造訪國際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是由16個國家共同設計構建的太空合作平臺,自1998年俄羅斯曙光號升空入軌,到今年在軌執行24年。國際空間站目前已經過了設計壽命時間,不是這裡漏氣就是那裡裂縫的,但目前各方預設的退役時間是2024年,NASA當然是希望國際空間站越晚退役越好。

世界首次!4遊客乘坐SpaceX三手龍飛船,同時造訪國際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除了各合作國的職業宇航員外,還會掙一些外快進行商業發射,一些土豪會花費重金進入國際空間站,來一次外太空的觀光旅遊。

不算這一次的四位遊客,此前國際空間站一共有11名遊客造訪停留,最近的兩次分別是俄羅斯聯盟MS-18號任務中,女演員尤莉婭·別列希爾德進入國際空間站拍攝電影,同行的還有一名導演。他們在國際空間站短暫停留10天左右,之後便乘坐聯盟MS-19返回地球。

世界首次!4遊客乘坐SpaceX三手龍飛船,同時造訪國際空間站

這也導致美宇航員馬克·範德·黑必須在國際空間站多待一個週期,也就是六個月,3月30日他返回地球已經太空飛行355天。

而最近的一次是21年末日本的億萬富豪前澤友作(Yusaku Maezawa)和他助手平野陽三(Yozo Hirano),搭乘俄羅斯聯盟MS-20號進入國際空間站停留了12天。

世界首次!4遊客乘坐SpaceX三手龍飛船,同時造訪國際空間站

這一次國際空間站將再迎四名遊客,並且這是首次全部由商業遊客組成,北京時間4月8日23時17分11秒,獵鷹9號火箭發射升空,四名遊客乘坐龍飛船從地球出發,在十多分鐘之後與二級火箭分離開始自動飛行,大約需要20多個小時的爬升,才能達到四百多公里高的軌道,開始於國際空間站自動對接。

世界首次!4遊客乘坐SpaceX三手龍飛船,同時造訪國際空間站

預計在北京時間4月9日19時45分對接在國際空間站美國軌道段的和諧號功能艙上,這次任務時間是10天,除去往返的時間,龍飛船會在國際空間上停留8天的時間。四名遊客中只有任務指揮官邁克爾·洛佩茲-阿雷格里亞(Michael López-Alegría)有過飛行經歷,他是NASA的退役宇航員,目前是公理太空公司副總裁,這一次的商業飛行就是由公理太空公司發起的,因此說他是不需要掏“船票”的。

世界首次!4遊客乘坐SpaceX三手龍飛船,同時造訪國際空間站

另外三名遊客分別是美國富商拉里·康納(Larry Conner)、加拿大投資家馬克·帕西(Mark Pathy)和以色列富商埃坦·斯蒂貝(Eytan Stibbe)(曾是飛行員)。

比較有意思的是,這一次把四名土豪送上太空的是“五手”火箭,而他們乘坐的也是“三手”龍飛船。此次執行運載任務的火箭獵鷹9號一級火箭編號為(B1062。5),這個一級火箭此前曾參加過美國太空部隊的GPSIII-SV04衛星發射任務、GPSIII-SV04衛星發射任務、Inspiration4(4名平民宇航員將前往太空繞地球飛3天)以及Starlink 4-5(向地球近地軌道發射49顆星鏈衛星,這也是該公司第34次星鏈任務)。

世界首次!4遊客乘坐SpaceX三手龍飛船,同時造訪國際空間站

而這一次是該一級火箭的第五次發射,在發射9分鐘之後,這個一級火箭再次被回收。

這一次使用的龍飛船此前也執行過兩次飛行任務,這一次是它第三次進入太空,首次是2020年5月30日“奮進號”龍飛船首飛,同時也是自2011年美國太空梭退役以來在美國本土首次載人發射任務,從那時候開始美國宇航員不用去俄羅斯聯盟號飛船那裡買“船票”了。第二次是執行““Crew2”任務,把四名宇航員送上國際空間站並停留六個月後返回地球。第三次就是這一次的發射了,把四名土豪送入國際空間站。

目前正在國際空間上的三名美國宇航員和一名歐空局德國宇航員是執行“Crew3”任務,2021年11月進入太空,6個月的任務週期,會在5月初返回地球。而按照計劃“Crew4”任務要在4月20日開展,三名美國宇航員以及一名歐空局義大利宇航員,將進入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接替“Crew3”任務四名宇航員乘組。

世界首次!4遊客乘坐SpaceX三手龍飛船,同時造訪國際空間站

不得不說,雖然目前關於國際空間站的合作還是“一地雞毛”,美國極力主張讓國際空間站執行到2030年,但是俄羅斯的態度很堅決,拒絕合作直到制裁徹底解除,如果國際空間站上沒有俄羅斯軌道段的出力,並不是那麼好運營的。

但目前來看,4月份將會有兩個龍飛船先後造訪國際空間站,NASA貌似也沒有受到影響。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