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新三農的這些問題都是表象,在資本面前都不是事兒,比如綠色金融

新三農的這些問題都是表象,在資本面前都不是事兒,比如綠色金融。

所謂的

“資本下鄉”

,是一種已經放棄將村集體作為一個經濟單位的

傳統公社模式

,那隻好推資本來做。

而所謂的

“鄉賢自治”

,其實也是在村集體無法主動從組織來的前提下尋求私人組織的可能,只要組織起來,就有

發展和對抗資本

的力量。

新三農的這些問題都是表象,在資本面前都不是事兒,比如綠色金融

當然,肯定也少不了

鄉賢與資本結合剝削

自己人的情況,所有人都是先考慮城市,等到城市發展到瓶頸了,才反過來發展農村。

全國一盤棋裡,

農村真正成為了卒子

,靠自己就免不了有失敗的地方。

新三農的這些問題都是表象,在資本面前都不是事兒,比如綠色金融

農村建立相關產業

溫教授曾提倡在

農村建立相關產業

,以

土地入股

,獲取收益,而不是變賣土地,土地的所有權並沒有發生改變。

他列舉過的例子可以看出他的主張,他一直在強調,

不能讓農民失去土地

,不能改變土地的

財產關係

,而且要警示各種

理論形態包裝

下的,單純的農地流轉。

新三農的這些問題都是表象,在資本面前都不是事兒,比如綠色金融

而且也一直在警示這樣做會改變中國的

金字塔型穩態結構

中國農業的最大問題,產量有限,因為中國人多地少,在沒有化肥的情況下,即便土地分得很平均,物產也僅僅勉強不餓死,吃不飽,更別說吃好了。

新三農的這些問題都是表象,在資本面前都不是事兒,比如綠色金融

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

在這種情況下,“地主”哪怕是為了維持原有的生活,也不得不

兼併

,“好地主”必然越來越少,因為他們表現的善良一些就往往兼併不過壞地主。

而地主的兼併則導致生產力進一步降低,

惡性迴圈

我們總是說農民可以養活自己,其實沒有工業品,沒有化肥,農民養不活自己。

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不一樣,農業社會糧食產量低,要活下來確實很難,

工業社會

對於健康的成年人來說要活著簡直太容易了,

一天一斤米2塊錢就不會餓死

,但這不是生活啊。

新三農的這些問題都是表象,在資本面前都不是事兒,比如綠色金融

都說美國農民活得好,應該算算他們人均多少畝土地,

他們是地主不是農民。

都說日本農民活得好,隨便看看新聞也知道年輕人都去

東京

了,農村房子免費送都沒人來。

只往土地裡找收入,那是活著,不是生活。

新三農的這些問題都是表象,在資本面前都不是事兒,比如綠色金融

“上山下鄉”所能解決的問題

想必知道經濟危機主要問題就是出現

大量失業

,而當時計劃經濟的城市人口每個人都是需要政府供養的!

失業意味著那部分本該就業的城市人口

就是政府的負擔!

“上山下鄉”

使得這部分人口可以自己養活自己,透過“上山下鄉”緩解了

自身財政負擔

,讓農村承擔了城市失業帶來勞動力過剩問題,得以扛過危機。

新三農的這些問題都是表象,在資本面前都不是事兒,比如綠色金融

2008年的危機是

輸入型通脹危機

,結果就是資產(最明顯的房產)和勞動力價格走高。這兩項直接導致農村勞動力和土地要素流出。

也相當於農村給輸入通脹買單。上山下鄉和城市就業人口沒關係,

因為城市就業人口一直在增長

,比城市適齡工作青年的人口增長得還快。

新三農的這些問題都是表象,在資本面前都不是事兒,比如綠色金融

僅從工作角度來講,無需上山下鄉,那幾年是增長了一千多萬城市就業人口。

從邏輯上推斷,當年的情況是讓城市青年大量下鄉,讓農村青年大量離開農村進入工業體系。

和財政負擔、

勞動力過剩

都沒什麼關係,因為財政負擔的城市就業人口一直在增加。

新三農的這些問題都是表象,在資本面前都不是事兒,比如綠色金融

一點小感悟

用小農經濟的

穩定性

來對沖大城市的高風險,小農經濟下的小團隊,面對如此大的議題不可能

面面俱到

為了維持工業化需要農村勞動力進城,所以導致糧食減產僅僅能滿足農民自己的

基本需求

,城市又不產糧食當然是城市糧食危機,所以要透過行政手段來

轉嫁危機

到農村。

新三農的這些問題都是表象,在資本面前都不是事兒,比如綠色金融

這種宏觀的社會問題本來就沒有答案,但也是從經濟學出發儘量做到邏輯自洽,大家看完之後有所收穫就好。

如果有人說土地的畝產不夠最低保障,那我反而好奇,說這話的人:你是按每個人口糧多少計算的?

我知道農村勒緊褲腰帶一天一個人的口糧是可以降到2~3兩活著的。

那麼培養一個出國的技術人員需要多少農產品換來,早起的中國的工業積累很多時候是要用糧食來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