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出身音樂家庭、偶然結緣國家大劇院,她是“吹”出來的女高音

4月17日,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首次國內巡演最後一站登陸廣州大劇院歌劇廳,上演威爾第歌劇音樂會。

宋元明

出身音樂家庭、偶然結緣國家大劇院,她是“吹”出來的女高音

作為此次巡演的合作藝術家之一,女高音歌唱家宋元明與樂團合作演唱了歌劇《茶花女》《唐卡洛》等多首威爾第歌劇選段。每當宋元明演唱完一曲,觀眾席的掌聲都是噴薄而出,持久而熱烈。很多觀眾一邊鼓掌一邊讚歎,看得出他們對這位年輕的女高音非常滿意。

打“飛的”唱歌劇

宋元明出演國家大劇院製作歌劇《蝙蝠》

作為青年女高音歌唱家,能獲得觀眾的一致認可,其實並不容易。這都得益於她10年舞臺的磨練。2011年6月,宋元明在國家大劇院製作歌劇《蝙蝠》中出演女二號,這是她第一次在國內演出歌劇。從那之後的10年間,從《蝙蝠》到《藝術家的生涯》,從《茶花女》到《圖蘭朵》,從《日出》到《駱駝祥子》……宋元明僅在國家大劇院,就上演了近20部歌劇。這十年對於80後的宋元明來說,可謂以“復興號”的速度在前進。

回想第一次結緣國家大劇院,宋元明笑稱過程非常“離奇”。

2009年初,維也納有一場中國藝術家的音樂會,由指揮家李心草執棒。當時在維也納留學的宋元明在音樂會後臺做兼職翻譯,認識了指揮李心草,在那個沒有“微信”的年代,宋元明留下了李心草的郵箱。

2010年9月,當宋元明獲得第48屆法國圖盧茲國際聲樂大賽第一名後,她突然想到李心草留給她的那個郵箱。於是,宋元明再次勇敢地給李心草發了一封郵件,彙報了一下自己參賽獲獎的情況。結果這封郵件“石沉大海”,“我沒有收到任何回覆,我還想是不是我把郵箱記錯了。”幾個月後的一天清晨,睡夢中的宋元明接到一個電話:“您好!請問是宋元明嗎?我們是北京國家大劇院劇目製作部。我們此前沒聽過您的演唱,您可以給我們寄一個視唱影片嗎?”宋元明瞬間清醒。“就這樣,2011年6月,我第一次站到了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上,出演歌劇《蝙蝠》。”宋元明進組之後才知道,執棒這部歌劇的正是李心草。原來那封郵件並沒有“石沉大海”,是李心草推薦了她。宋元明說自己一路走來有太多貴人相助,許多指揮家、樂團在聽過她的演唱後,都主動邀請與她合作。

宋元明16歲留學維也納,畢業後選擇留在維也納。“我幾乎跑遍了歐洲的大小歌劇院試唱,也給無數經紀人試唱過。”宋元明說自己是個能吃苦的人,“我最瘋狂的經歷是一週之內從北京往返德國兩次,就為了兼顧兩邊的演出。”很長一段時間,宋元明的生活就是吃飯、睡覺、練歌,“我相信厚積薄發、我相信機會眷顧有準備的人,我並沒有覺得這樣的生活枯燥無味。”宋元明說,女高音必須要練。她有一套自己的練聲方法,科學的方法結合愉悅的心情,是一定會提升唱功的。

宋元明演出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日出》

2014年起,宋元明連續在國家大劇院製作的《駱駝祥子》《唐帕斯誇萊》《日出》《茶花女》《風流寡婦》等歌劇中擔任重要角色。2015年,宋元明曾為排演歌劇,在北京連續住了10個月。“我是個人來瘋,喜歡接受挑戰,我是個處女座,喜歡追求完美。”

期待返場吹一曲長笛

宋元明主演歌劇《檀香刑》劇照

宋元明出生在山東濟南的一個音樂家庭,父母都從事音樂工作,但是父母手裡的樂器,她都沒相中。直到小學時學校普及豎笛,她學得特別快,“我吹得可好了,都能吹曲子。”宋元明想讓母親給她買竹笛來學習。媽媽說,家裡都從事西洋樂器,還是學長笛好。就這樣,10歲的宋元明正式開始學習長笛。

2000年,恰逢第二屆全國長笛比賽在暑期舉辦,這個賽事只按照年齡分組,不按照專業、業餘分組。當時15歲的宋元明已經學習了5年長笛,她的長笛老師要去參賽,隨口問了宋元明一句要不要也去試試。無所畏懼的宋元明回答“必須去”。雖然比賽結果不盡如人意,但這也促使她下定決心:既然學,就要好好學。於是,宋元明特意到北京拜師,見了好多位老師,最終拜師中國交響樂團長笛副首席倪志傑。宋元明認為倪老師就是最適合自己的老師。跟隨倪老師學習一年後,宋元明考取了維也納布萊納音樂學院長笛專業。

16歲的宋元明隻身一人來到維也納。出國之前,媽媽囑咐她一件事:到了維也納找個聲樂老師,聽聽嗓子。宋元明說,她嗓子的優勢其實早就體現出來了,小學期間一直參加學校合唱隊。“有一年學校準備合唱比賽,每天集訓。有一天我媽來給我請假,老師不同意,跟我媽說不能影響了‘臺柱子’的演唱。我媽當時就樂了,對我說,你還有這特長呢。”但是媽媽並沒有給她找老師學習聲樂,僅僅是提醒她,一定要保護好嗓子。宋元明的好嗓子應該是遺傳了姥姥,“我姥姥雖然不是從事聲樂工作,但是嗓音又高又亮,有一副大家公認的好嗓子。”

宋元明出國留學前從沒跟國內專業院校聲樂老師學習過,但參加中學生聲樂比賽每次都能獲得第一名。曾有個評委在講評時說,宋元明將來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舞臺。

宋元明到維也納後,找到了維也納國立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的弗蘭茨·盧卡索夫斯基教授,表達了自己想要跟他學習聲樂的願望。教授婉拒了宋元明,他說自己從沒教過年齡這麼小的零基礎學生。心氣高的宋元明沒有退卻,三顧茅廬,終於說動教授接收了她。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宋元明考取了維也納國立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的預科,一年之後在參加預科升本科的考試時,評委之一、維也納歌劇院的一位著名女中音歌唱家說,“我對這姑娘有印象,這一年她進步很大。”就這樣,宋元明進入了維也納國立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本碩連讀6年,攻讀“歌劇與輕歌劇”及“藝術歌曲與清唱劇”兩個專業方向。與此同時,宋元明還兼顧著長笛的學習。2009年宋元明碩士畢業後,還繼續攻讀了藝術家文憑。

在長笛、聲樂齊頭並進的日子裡,宋元明在聲樂方面的天賦逐漸顯露,這使得她不得不放棄成為長笛職業演奏家。“我特別捨不得我的長笛,那段時間做夢都會夢到在做選擇,畢竟人的精力有限,還是要有所取捨。”宋元明在取得長笛碩士學位後,雖然主攻聲樂,但是她仍繼續跟隨維也納交響樂團的長笛首席學習,每週堅持上課。“我太愛長笛了,是長笛帶我打開了音樂世界的大門,我與長笛不離不棄。”直到現在,宋元明只要有時間都會練練長笛。她期待有朝一日音樂會的返場曲目,可以吹一曲長笛。

好聲音需要保護

作為女高音,宋元明有一個原則,不演唱能力範圍外的曲目。“也許這是個大角色,也許會讓你一戰成名,但嗓音需要保養,好聲音需要經營。”宋元明相信,音樂的靈性會隨著你的年齡、閱歷的增長而逐漸展現出來。

除了劇目,比賽是讓音樂家迅速成長的另一方式。宋元明一共參加過大大小小的聲樂比賽共10個,其中6個都取得了好成績——兩個第一名,兩個第二名,兩個第三名。“學校資訊欄上張貼著各種大小比賽的海報,我經常走過去看看。知名的大賽,一定要好好準備的,導師也給予精心指導。但很多時候的比賽,我都把賽場當成訓練場。”宋元明17歲開始學習聲樂,19歲第一次參加比賽,就獲得第三名。“第18屆斯洛伐克國際聲樂比賽,我看比賽地點離維也納挺近的,師姐讓我陪她一起去,我就想著可以來個比賽一輪遊。結果,我取得了青年組第三名。這個成績讓我很意外,同時也給了我莫大的鼓勵。”2009年11月宋元明獲得第44屆捷克“德沃夏克”國際聲樂比賽第一名,及“最佳歌唱家”雙獎。2010年9月,宋元明獲得第48屆法國圖盧茲國際聲樂比賽惟一的第一名,當年的男聲組一等獎空缺。這也是她的“封箱之戰”。

2020年,宋元明正式調入中央音樂學院聲歌系任教師,目前她的學生遍及附中、本科、研究生,接下來還準備帶博士。從舞臺走到講臺,宋元明並不打怵。“我覺得教學要盡心盡責。我人生中遇到的老師們就是我的榜樣。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短板,如何幫助他們取長補短,優勢最大化,是需要我來做的。”宋元明說,自己的舞臺經歷為自己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和案例。

除了歌劇,藝術歌曲是宋元明上學時攻讀的另一個方向。“藝術歌曲非常唯美,有內涵,就像是抒情詩。”宋元明說藝術歌曲其實非常考驗唱功,但對演唱水平的提升非常有幫助。近日,宋元明跟合作鋼琴家張佳佳首次與拿索斯國際唱片公司合作,她們從理查·施特勞斯的經典之作中精選13首,既包含作曲家早期作品,也有被視為浪漫主義晚期“天鵝之作”的《最後四首歌》。宋元明與張佳佳自2017年合作“SONG&ZHANG”系列音樂會,以賞析音樂會的形式先後在多所院校舉辦音樂會,致力於推廣普及名家名作。她曾以理查·施特勞斯經典藝術歌曲以及《最後四首歌》為代表作品進行講演,以“理論融合實踐”解讀理查·施特勞斯的聲樂作品及其藝術特徵。

這麼多年來,宋元明一直打著“飛的”工作。結束工作後她會立刻返回維也納。“回維也納不是來度假的,是要給自己‘照鏡子’。我就是一個普通人,走下舞臺,我需要靜下心來,繼續學習。”宋元明回到維也納,會找維也納歌劇院的藝術指導給自己上課,摳角色。“歌唱家旁邊要有一雙耳朵,幫你聽、糾正你。”

文 | 孟綺

(原標題:“吹”出來的女高音 | 人物)

流程編輯:U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