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這支樂隊因作品雷同而遭眾人討厭,這波操作大可不必

這支樂隊因作品雷同而遭眾人討厭,這波操作大可不必

最近,

在網上

看到一場Livehouse直錄。

聽完,我愛死了。

迴圈不亞於20遍。

影片中,Deca joins

演唱了

田馥甄

或是一首歌

這是專輯《無人知曉》的

壓軸之作。

同時,它

也是今年金曲獎

獲7項提名的神專。

專輯不知聽了不少遍,這首歌也被我唱爛了。

田馥甄的版本相對冷漠,為歌曲覆上一層薄薄的輕紗。

而Deca joins的演唱多了些愜意,像是溫柔的一縷晚風,輕鬆舒適。

我沒想到男聲的版本竟有如此魅力。

為此,我覺得很有必要給大家安利這支寶藏樂團。

他們的音樂總給人一種慵懶的舒適感,但又摻雜著一些頹廢的浪漫。

1

提到Deca joins,很多樂迷會自然提到草東沒有派對。

這其中有兩個原因。

這支樂隊因作品雷同而遭眾人討厭,這波操作大可不必

首先,Deca joins的主唱鄭敬儒是“草東”的前貝斯手。

他離團後,楊世暄頂替了他的位子。

“草東”前期作品,有很多貝斯旋律都由鄭敬儒編排而成。

其次,兩支樂團的風格有相似之處。

他們音樂都曾被樂迷貼上“喪”的標籤。

只不過兩者“喪”的程度不太一樣。

“草東”的音樂像是苦中作樂,雖說情緒比較消極,但聽眾跟著律動至少還能蹦躂蹦躂。

Deca joins的音樂有一種“在哪裡摔倒就在哪裡睡一覺”的感覺。

歌詞消沉、旋律緩慢、唱腔慵懶。

聽完之後,只想“葛優躺”。

只要音樂不停,就不會起身的那種。

這支樂隊因作品雷同而遭眾人討厭,這波操作大可不必

他們的歌詞喪到極致,處

處體現著遭生活毒打的精神面貌。

“我習慣了生活是沉悶和孤單的總和,我是個悲哀的空殼。”

“錢一元也不剩,身上的味道如此難聞,明天該怎麼過呢。”

“我喝了口啤酒,一切的快樂都無關於我。”

不過相比那些勵志歌曲,這種頹廢之感更容易引發共鳴。

鄭敬儒

的歌詞非常直觀,把生活的無奈和一事無成的心境赤裸裸展現在聽眾面前。

雖然過於現實的歌詞會讓人陷入低迷,但人們往往只有身處絕境才能迸發更多力量。

“喪”只是停留在音樂表面,他們的核心更多是展現一種生命體驗。

他們的音樂特質也比較符合樂團名。

2013年開始組建樂團,先後換過3次團名。

開始為,隨後改

為灰矮星

,直到現在的Deca joins。

decadent為頹廢之意,decaffeination 是無咖啡因;joins 是接合點複數,整個字彙合在一起即為「 頹廢接合點 」、「 無咖啡因接合點 」。

他們以團名為基調,打造出一種專屬的喪文化。

2

作為一支擁有獨立審美的樂團,今年可謂是備受關注。

他們憑藉第二張專輯《鳥鳥鳥 Bird and Reflections》入圍金曲獎“最佳樂團”。

雖然獲獎機率不是很大,但在內在極受歡迎。

因為他們最近在巡演,微博有這樣一個話題:

“你買到deca joins巡演門票了嗎?”

這支樂隊因作品雷同而遭眾人討厭,這波操作大可不必

不少樂迷都要網上求票。

這支樂隊因作品雷同而遭眾人討厭,這波操作大可不必

而且提名金曲獎後,他的專輯數也在大幅度提升。

這支樂隊因作品雷同而遭眾人討厭,這波操作大可不必

專輯整體延續了前EP《Go Slow》溫軟輕快地Indie Pop和Indie Rock。

如果首次聆聽這支樂團,很容易在專輯中迷醉,因為每一首作品風格極為統一。

從Intro聽到Outro,都給人慵懶、鬆弛之感。

《漫漫長夜》是整張專輯中我印象最深的作品。

這支樂隊因作品雷同而遭眾人討厭,這波操作大可不必

它給人一種微醺感,像是一個人在昏暗房間裡酒醉到天明。

編曲的元素很多,有迷幻、雷鬼、爵士、環境……

這無疑是在展示他們對編曲的野心。

在詮釋敘事性作品時,他沒有弱化編曲強調人聲,而是選擇在多元化的音樂元素中挖掘故事的表達渠道。

人聲和器樂相互交織,看似混亂的拼湊卻在左右聲道的效果下放大了聆聽的空間感。

“漫漫長夜,漫漫長夜慢慢,快樂只是短暫的瞬間,逐漸趨向泯滅。”

副歌部分的旋律一氣呵成,聽感極為舒適。

歌曲伴奏的和絃並沒有圍繞主旋律進行編排,而是用節奏、律動以及對風格整體的把控來安排的,這種編曲加大了演唱難度。

如果沒有對整體風格的把控力,主唱很容易迷失在編曲中。

這支樂隊因作品雷同而遭眾人討厭,這波操作大可不必

專輯中另一首主打歌《臥室》,看名字很容易聯想到他最受歡迎的《浴室》。

兩首歌都比較場景化,相比《浴室》,《臥室》更加溼漉漉、昏昏沉沉。

在deca joins的世界裡,這兩個房間都是全年無光的。

缺少陽光的照射,因此有些陰暗潮溼。

這種調性也是他整張專輯一直在強調的,陰鬱至極。

這張專輯就像一個充滿迷霧的世界,一切都是模糊不清的。

3

由於風格過於統一,deca joins也遭到很多人的批評。

專輯評論區,大家展開強烈討論。

這支樂隊因作品雷同而遭眾人討厭,這波操作大可不必

這支樂隊因作品雷同而遭眾人討厭,這波操作大可不必

這支樂隊因作品雷同而遭眾人討厭,這波操作大可不必

雖然個人風格強烈,但缺乏突破,沒有給老樂迷製造驚喜。

如果只是因為風格同質化去批評他們,我覺得大可不必。

從正式成團至今,也就4年之久。

歌手為何一定要突破呢?專輯又為何不能風格同質化呢?

在我看來,他們在音樂上已經找到了獨特審美。

就現階段而言,他們應該做的不是探尋其他道路,反倒是把Indie Pop和Indie Rock做到極致。

吃透一種風格遠比熟悉多種風格更重要。

這支樂隊因作品雷同而遭眾人討厭,這波操作大可不必

首張專輯《浴室》的確驚豔不少人,但第二張專輯明顯更成熟。

有些評論說這張專輯可聽性遠不如《浴室》,我的觀點恰恰相反。

創作上,鄭敬儒這次明顯更關注旋律的可聽性。

我前面介紹的《漫漫長夜》、《臥室》在旋律接受度上都比較高。

製作和編曲也都更加嫻熟。

他們的音樂非常注重人聲和器樂的平衡,沒有主次之分。

器樂不再是伴奏角色,而是延展音樂主題的利器,它彌補了人聲無法表達的內容。

deca joins的音樂雖然聽起來很喪,但他們最終傳達的精神卻是反向的。

他們潛入年輕人生活,站在觀察者的角度去記錄當下青年的情緒。

面對無能為力的劫難,有時也要學會承認現實,接納自我。

音樂中所表現的消極,在我看來更多是一種坦然,一種自我的舒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