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我兒子的家,我想帶誰住都行!”“您看清楚,這是我爸媽的房”

帶著孩子在樓下散步,無意中聽到兩位老太太的對話。

一位說,“我那兒媳婦不是善茬兒,我在兒子家多住了幾天,她就嫌煩,要趕我走。”

另一位說,“我說呢,這幾個月都見不到你,原來去兒子家享福嘍。”

“享啥子福,不過是換個地方帶外孫兒,原想著去兒子家,讓他們也幫忙管管孩子,沒想到媳婦橫挑鼻子豎挑眼的。”

“這可是你的不對了,去兒子家,哪能帶著外孫呢,這不淨給人家添亂嘛。我記得你那兒媳婦還是不錯的。”

“我兒子的家,我想帶誰住都行!”“您看清楚,這是我爸媽的房”

“不錯啥,我兒子的家,我想帶誰住都行,輪不到她來指手畫腳!”

“我沒記錯的話,你兒子結婚時,還是你媳婦家買的房吧?”

“那又咋了,嫁給我兒子,那房子也有我兒子的一半!再說,她家就她一個閨女,那財產將來還不都得是我兒的!”

……

聽到這裡,不覺為這婆婆擔憂了,以她這樣的處事態度,估計婆媳關係好不到哪裡去。

“我兒子的家,我想帶誰住都行!”“您看清楚,這是我爸媽的房”

這種情況,其實還真不在少數。

閨蜜小菲,就嫁了個這般的家庭。小菲是獨生女,家境優越。當初和家裡鬧得天翻地覆要嫁給老公小王。

結婚後,婆婆常自賣自誇:“我兒子多能耐,大城市的富家女搶著要,又買房買車,還不用給彩禮!”這話恰巧被和老公一起回去看望公婆的小菲聽到過,但小菲覺得婆婆再吹,只要別給自己添麻煩就好。

然而,結婚一年多,婆婆就帶著大姑姐家的兒子去了小菲的家。三四歲的頑童,被嬌慣得無法無天。婆婆不以為然,小菲起初以為也就住個十天半月,忍忍就算了。

“我兒子的家,我想帶誰住都行!”“您看清楚,這是我爸媽的房”

結果祖孫倆住了兩個多月,還沒有要走的意思。激怒小菲的是,淘氣的孩子把小菲的電腦當玩具,居然泡進了水盆裡。

辛苦了幾個月的檔案全部泡了湯,小菲發怒時,婆婆卻說她小題大做,和孩子一般見識,不過就是一臺破電腦嘛,反正你錢多。

小菲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她讓婆婆帶著孩子回去,說他們嚴重干擾了自己的生活,結果,婆婆卻說“我兒子的家,我想住多久就住多久,輪不到你趕我走!”

小菲一怒這下,把房產證摞到婆婆面前,“媽,您看清楚了,這是我爸媽的房!”

原來,小菲結婚前,軟磨硬泡讓父母把房子過戶給她和老公,但父母堅決不同意。這時候,小菲才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我兒子的家,我想帶誰住都行!”“您看清楚,這是我爸媽的房”

也許你會說,天下的婆婆哪裡都是惡婆婆,偏偏碰巧都被你遇到。

其實吧,婆婆原本也並不都“惡”,不過一向都是自己人的兒子,突然去喜歡別的女人,可能會在心理上難以接受,所以難免會對媳婦惡起來。

但也確實存在有的婆婆,在兒子成了家後,對孩子們的生活指手畫腳,一副兒子的家就是我的家的架勢,不把兒媳婦當家人,可是也不當外人來尊重,所以就激化了婆媳之間的矛盾。

倘若婆婆能辨明是非,理想道理,讓孩子們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那想必媳婦們也決不會輕易把婆婆當成“假想敵”,非要爭出個“誰才能說了算”的結果。

“我兒子的家,我想帶誰住都行!”“您看清楚,這是我爸媽的房”

不過婆媳關係,確實也是難斷的家務案。

如果婆媳中間的男人能夠在發揮作用的時候及時地站出來,平衡好兩方面的關係,那麼,即使婆媳間偶爾有些小矛盾,也很快就翻篇了。

但生活遠沒有說的那麼容易,只希望處在家庭關係中的人,每人都能往後退一步,而不是要一方不斷地忍耐去迎合另一方,這樣可能就會少些爭戰了吧。

“我兒子的家,我想帶誰住都行!”“您看清楚,這是我爸媽的房”

~~~我是葉桃之,喜歡請關注我哦。情感家庭問題,我們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