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界限》:圈子不同,請勿相容,工作的忙和累來自於沒有界限感

所謂界限,就是到那裡為止。

——《請回答1988》

《令人心動的offer》中有這樣一個場景,作為實習生的李晨在這檔節目快要結束的時候,走進了柴律師的辦公室。

如果按照正常的職場規則來看,李晨或者來跟柴律師表達感謝感激,或者跟柴律師繼續探討一些問題,獲取後期自己的成長方向。

但李晨沒有,他反而跟柴律師傾訴感情。

當然,節目裡面到底有沒有劇本或者其他的無關緊要,這個行為確實完完全全地拉低自己在上司面前的印象價值,同時還會有種“情感綁架”似的動機。

其實,李晨犯的就是很多職場人都容易陷入的界限誤區。因為別人欣賞或者別人與自己某一方面相對的親近,就將對方當做了自己的情感傾訴物件,完全的就是一種界限模糊。

知乎中有一道高關注題目:

如何提高做人的分寸感和界限感?

這道題之所以能夠獲得這麼高的關注度,是因為它本身就代表著很多人對於界限分寸存在混淆。如果沒有細細去檢視或思考,很容易就會忽略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很微妙的感覺。

人類是群居生活,不可避免地就會在人與人之間產生某些化學反應。分寸與界限很容易就在這種反應之下模糊和混淆。

面對這種情況該如何改善呢?如何讓自己在上司、同事面前表達出更清晰的自我呢?

在《界限:通往個人自由的實踐指南》(以下簡稱《界限》)一書中就給出了我們答案:

有界限,更自由

。換句話:

設定健康有益的界限會讓你感到安全和平靜,覺得自己被愛、被尊重。

《界限》書中透過大量的案例事實為我們講解了界限的重要性,比如界限模糊帶來的身心疲憊,比如越界的行為與表現等等;同時,書中也從親情、愛情、友情、工作、技術五個維度為我們的健康界限設定提出了相應的辦法。透過這本書,我們既可以分辨出界限,也可以設定自己的健康界限,方便個人健康界限的建立與維持。

《界限》的作者是美國的塔瓦布先生,他是註冊心理治療師,他長達十四年的時間從事人際關係治療,是有名的關係專家,也是Instagram上具有影響力的治療師之一。

01

界限模糊是日常中很容易出現的問題,很多人將工作與生活混淆,以至於在不得當的時間地點做出了一些不得當的行為,自然引發的後續結果也是相當的不盡如意。

像一開頭提到的李晨的例子,雖然只是一檔節目,但人物的表現卻是職場中的反面教材。李晨明顯的沒有區別開職場中人際交往的界限。

我們的生活中常見的界限有哪些呢?

在《界限》書中提到了6種界限:

物理界限、性界限、認知界限、情感界限、物質界限和時間界限。

物理界限: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空間感,親密程度。

性界限:個人隱私保護的程度,允許對方觸碰的程度。

認知界限:從思維、認識世界的程度上尊重對方。

情感界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分享的前提是對方接受。

物質界限:與個人的財產有關係。

時間界限:個人時間與他人時間的混淆佔用。

我有個姐姐屬於對自己要求很苛刻的一類人,當然也算是很自律的那一種。據她自己說,每天早上三點半左右起床看書練字,六點左右出去跑步半小時,然後回來做飯、吃飯、上班。晚上下班回家,不是運動瑜伽就是外出夜跑,不刷影片也不追劇,空閒的時間就是看書。

她周邊有幾個朋友,與她不同,她們比較喜歡各種逛逛逛,只要有時間,哪怕是下班時間匆忙,也要去商場溜一圈,哪怕什麼都不買。她們更喜歡在家看看肥皂劇、刷刷影片、聊聊資訊。

姐姐就一直感覺這幾個朋友“不爭氣”,所以時不時地就對這幾個朋友“恨鐵不成鋼”的嘆息、指責。一開始,朋友們還開玩笑地跟她鬧著玩,後來姐姐說的次數太多了,以至於朋友開始疏離她,甚至還單獨拉了一個沒有她的群聊。

姐姐感覺莫名其妙,自己明明是為了她們能夠“激發”鬥志,結果隊友還掉了鏈子,這真的是不能理解。

《界限》:圈子不同,請勿相容,工作的忙和累來自於沒有界限感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姐姐就是沒有將界限認清楚,沒有認識到自己的不恰當行為,越界了,以至於讓姐姐的朋友產生了不好的感覺。

人與人因為不同的原因各有不同的優劣。你自律不代表別人也喜歡自律,所以圈子不同不要強相容,時間久了,很容易讓本來不錯的人際關係變得尷尬。

02

職場生涯佔據了我們日常的絕大部分的時間,仔細算一算,我們就會發現自己與同事共事的時間,比在家陪伴家人的時間多得多。這不是什麼錯誤的問題,這只是我們的職業獲取報酬帶來的相應付出代價而已。沒有人不勞而獲,天上不會掉餡餅,只有付出足夠的代價才會收取足夠的福利。

小梅是我們辦公室的後勤人員,從沒有畢業就在公司裡面實習,到現在有三年多了,依然還做著兩年前的工作,沒有任何的變化。但,跟她同時進公司的實習生,已經坐到了辦公室經理的位置了,甚至還有隱隱往總經理助理方向的提升指示。

公司裡面私下也有很多人為小梅鳴不平,因為小梅的工作真的好辛苦,如果說從早上一上班忙到下班,腳不沾地都不算誇張,甚至經常性的看到她在辦公室加班忙工作。

《界限》:圈子不同,請勿相容,工作的忙和累來自於沒有界限感

這樣忙碌的人為什麼沒有任何的提升呢?

首先,小梅沒有任何界限感

塔瓦布先生在《界限》一書中說:

界限是提醒別人如何對待你的一種暗示。

如果你的界限感很清晰很明確,別人一般來說不會很容易的越界,但如果自己都沒有任何的界限感的認定,哪怕別人越界,你也不會感受到不當,反而會認為是自己的問題。

辦公室的小梅,之所以工作又忙又累,是因為她從實習前聽自己的學哥學姐傳遞的經驗就是在公司少說話多做事,如果可以獲得公司裡面的人的喜愛,就很容易留到公司裡面,畢竟找一份適合的工作對於實習生或應屆畢業生來說不是很容易。

為此,小梅從獲得公司的實習資格開始,就非常積極主動地工作。一開始的時候,小梅只是在所在的辦公室找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忙,後來在無意間幫助了其他部門的同事做了一件事情後,她就拓展到了其他的部門工作。

當然,作為實習生,這樣的行為毋庸置疑,畢竟樂於助人也算不得什麼壞事。公司裡面的同事也挺喜歡這個手腳勤快的小姑娘。小梅認為自己簡直是太幸運了,得到了那麼多人的喜歡,後面自然更加積極。

《界限》:圈子不同,請勿相容,工作的忙和累來自於沒有界限感

再反觀小梅每天的工作量,除了辦公室自己的本職工作,辦公桌上還有一些類似於修改檔案、列印文稿、整理文件等這類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但比較磨人的瑣事。小梅每天下班的時間自然越來越晚。

哪怕到了這樣的情況,小梅只是感覺自己沒有三頭六臂的神通,而不認為自己的處事方式出了問題。其他同事從原來的不好意思到現在也是見怪不怪了,很自然地就將這些事情推到了小梅的身上。

其次,小梅認為只有做事才能證明價值與能力

按照正常考慮,我們從事一份工作內心對這份工作是有期許的,或者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或者是為了自己的理想,當然也可以單純地認為這就是一份工作而已,各取所需。

但小梅認為,自己能夠存在公司的價值只有透過做更多的事情讓更多的人看到自己有能力,這樣自己就容易被留在公司,也能夠更好的為自己的未來打好基礎。

如果單純從這種想法上來說,小梅沒有什麼問題,畢竟獲取一份合心的工作絕非容易的事,只有好好地工作才會讓自己在公司中發光發熱,也才會讓公司的上層看到這些,從而獲得更進一步的提高。

但小梅用錯了方式,並不是在公司裡面做了最多的事情就獲得了自己的能力證明。小梅只是將自己本職工作與他人工作混淆了,以至於每一天的工作中他人負責的工作內容佔據了小梅一天工作量的一半還多。小梅現在的狀態與電視劇中常提到的“便利貼女孩”基本就類似。

《界限》:圈子不同,請勿相容,工作的忙和累來自於沒有界限感

小梅樂此不疲,因為她認為同事願意給她事情做,這就是對她的認同與認可,否則早就把事情給其他人了。事實上,這都是小梅自己沒有把握工作界限造成的不良後果。

當一個人重複性地做著一些不需要過多的動腦並且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的時候,帶來的只能是自身的能力降低與價值期望減小,並不會為自己的職業賦能。

你看似忙碌不堪的工作,並沒有獲得應當獲得的工作價值,反而是讓自己深陷忙碌的“假象”中不能自拔,自欺欺人。

最後,小梅從不思考工作的目的與意義

如果說界限模糊是基礎,那麼在職場中沒有個人的思考也是職場人越來越忙卻無法排解的核心所在。

小梅想當然的認為工作可以為自己帶來薪水,可以讓自己慢慢的獲得價值,自然只有工作做得越多才會越被人認可。這些就是小梅的工作意義或目的,所以小梅一直做了三年多的工作,可能就沒有任何的能力提升,更多的反而是內心多了一些消極情緒,因為一直得不到公司給予的足夠的對等待遇。

同樣是與小梅一起做實習生的小林,也很勤快,情商智商都很高,但她並沒有像小梅那樣去給自己找一堆不屬於自己的工作,而是在儘自己最大能力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思考自己所在的位置與如何更好的技能提升。

《界限》:圈子不同,請勿相容,工作的忙和累來自於沒有界限感

一開始,小林的這種情況被小梅嗤笑,因為小林好像不通人情。別人請求幫助的時候,小林十次裡面有八次很委婉地告訴對方自己的工作還在完善,暫時沒有時間幫忙,很不好意思云云。

小梅就很高興,在她看來,小林跟她就屬於競爭關係,她幫不了,剛好自己可以幫忙。就這樣,小梅的工作量一點點的就多了上來。而小林還是正常地做著自己的工作,偶爾也能看到小林幫部門經理和其他同事的忙,在小梅眼裡,小林有點清高了。

但年底的表彰大會,半年度的考核,小林卻總是很優異。小梅內心不平認為小林這些都是拍馬屁而來,算不得真本事。小梅相信自己是一塊沒有被發現的金子,早晚會發光。

但讓小梅沒想到的是,小林從實習轉正,到主管,再到目前的部門經理一氣呵成,而她還是那個辛辛苦苦的基層員工。

除了像小梅這樣,在《歡樂頌》中有這樣的一個情節:關關在幫同事做事情的時候,被同事坑了一把,然後就被上司狠狠的批評了一通並且還讓她寫檢討。關關雖然當場沒有理論,但內心絕對是感覺委屈得不行。

因為她感覺這個事情並不是自己的,自己只是幫了一個忙而已,沒有想到出現了嚴重的後果。後來,安迪從上司的角度對關關當前的情況做了分析,關關才又鬥志昂揚地繼續努力工作去了。

關關與小梅的情況有相似的地方,但因為關關做了思考,最後的結果自然大不相同。

當你感覺到自己的工作又忙又累,甚至連回到家腦子裡面都是工作的時候,是時候好好考慮自己的界限問題了。

03

界限不清,會導致生活的各個方面出現問題,比如別人得寸進尺,比如自己過度分享,等等。

我們常說“親兄弟,明算賬”一點都沒錯,這就是一種非常清晰的界限方式。所有的醜話說在前面,而不是事後抱怨埋怨,反而是一種大智慧。

作為一個職場人,如何實現自由,建立健康有效的界限呢?

第一,明確自己的界限

我們的身邊總有很多的人,他們根本看不到別人的界限,或者因為自己根本就沒設立界限,以至於別人才會更加容易的越界。

《界限》中說:

界限是負擔過重時的自我保護。

我們總是在某一些情況下將這種界限變成一種負擔揹負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將這種界限明確地放在最前面。

我第一次瞭解到界限是在上大學的時候。當時,大學英語的老師手裡拿著一本我不曾看過但當時來說很有趣的書籍,我就在課下的時候找她去借書。在我看來,師生借書,就像我們日常與朋友借書一樣隨意。如果你方便你就會借給我,我看完了自然還給你。

但大學英語老師卻沒有這樣,她跟我說,書我可以借給你,但你需要給我寫個借條。

我當時愣了。

長這麼大,還真的從來沒有寫過借條,並且是關於借書的。我一直以為借條只有借錢的時候才會寫,都是大人的事情。

英語老師看到我發愣,就給我解釋,借條就像你去圖書館借書,憑藉的是你的借書卡。借書卡上有你的個人所有資訊,書籍到期沒有還,但你這個人的資質資訊還在,所以後續如果你忘記了,圖書館也可以很容易的找到你。

我聽了解釋,還為自己狡辯說,咱們這關係還用借條,我看完了就還給你,絕對不會不還的。

英語老師正色說,不是擔心你不還,只是借條就像我們之間的一種保障,你安心看我也安心借給你。

平生,我第一次寫下了借條。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借條的原因,我用自己最快的速度看完了書,在英語老師下一週的課堂上就把書籍還給了她。

但從那以後,誰在跟我借東西,我也開始要求對方給我寫借條。雖然他們也會懵,但聽過我的解釋以後,每個人都瞭然並照做。

如果說這種借條明確了界限,那麼佔據我們絕大多數時間的工作更應該擁有足夠的界限明確。

任何時候,都要很清楚的向對方表達出自己明確的界限:

比如別人尋求幫助,先衡量一下自己的時間與工作量,敢於告訴對方,你不能幫忙;

比如工作中哪怕與同事成為了好朋友,請也注意工作場合談公而不是講私情;

比如上司安排臨時工作,可以根據情況與同事進行配合完成;

……

職場中,不要擔心自己的界限設定會導致關係惡化,因為在一段時間的運營之後,對方因為知道你的界限在哪裡,反而不會再次帶來纏繞的麻煩。就像《界限》書中提到的

“沒有人能做到面面俱到,錯誤估計自己的能力就會疲憊不堪,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可以先問自己:‘這件事對我來說重要嗎?這件事一定要我來做嗎?’”。

第二,管住自己的行為

設立界限並不是就完完全全的沒有問題,還需要將界限的行為一點點的執行下去才算是閉環。

《界限》中提到:

在職場中,界限是透過人力資源部門、企業文化以及各級領導向員工傳達並落實的。

也就是說,職場中賦予個人的界限是有一個明確的位置的。但很多人因為不能夠管住自己的行為,很容易造成工作中界限不明。

舉一個很簡單的案例:上司安排了一項任務給你的同級同事,但任務臨時需要提速。上司直接將任務交代給你,因為你的做事效率高。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辦?接不接手呢?

你可能會想,上司給安排了工作,還認可自己的能力,當然是一高興,把任務接手了。結果真正的做任務的時候發現,不光耗費時間和精力忙碌這個額外的工作任務,自己的正常工作也要保持正常運轉。這其中的難言之隱實在是不好為外人道也。並且這個鍋還不容易甩出去,如果沒做好,得罪的不僅僅是上司,還有那個被你頂替的同事。最後讓自己裡外不是人。

如果不接手,你就會想如果拒絕了上司的好意,未來會不會被排擠,會被上司認為是故意?畢竟上司都說了自己工作效率高,做事速度快。

這個問題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先溝通再落實。

自己接到這種臨時的“二手”任務,一定要先與上司溝通想法,將自己的界限明確的展示在上司面前,告知上司自己的邊界在哪裡,而不是模稜兩可。如果上司能夠說通,最好還要與原來接手任務的同事通氣,並且做成共同協作或者其他的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方式。最後再在這個界限的基礎上進行落實落地執行。

這樣既不會讓上司難堪,也不會造成同事的憤憤不平。這就是一種很清楚的控制好自己界限行為的方式。

日常工作中,類似的情況比比皆是。但如果處理不當,或者自己的界限沒有很好的控制住,就會容易引發別人的反感,因為你的行為已經損害了別人的界限,你過界了。

第三,反思自己的言行

人貴有自知之明,古時候也有人要“一日三省吾身”,對自己的每日行為進行反思。我們可能沒有古人的大智慧,但這種經常性的自我思考還是很有必要的,特別是在這種“職場如戰場”的環境中。如果因為自己的不反思導致一些問題的嚴重惡性迴圈,對個人職業發展來說就有點得不償失。

《界限》中提到一個案例,說的是珍妮很喜歡自己的工作,但很煩別人在自己工作忙碌的時候過來聊八卦,那樣影響到自己的專注力,同時也很煩惱同事下班邀請自己玩。珍妮每一次的回覆都是自己認為的委婉的口吻,生怕給別人帶來不好的印象。

但儘管如此,珍妮的同事們依然跟她聊八卦,邀請她去玩。後來珍妮為了避免這種煩惱,竟然想到了直接辭職。

這裡面不僅僅牽扯到珍妮同事的過界,還有珍妮自己的不反思。

《界限》書中對珍妮的這種行為,給予了三個重要問題的提示:

我為這份工作或這段關係設過界限嗎?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我要承擔什麼責任?

我可以做些什麼來改善這種狀況?

這三個問題的初衷就是反思自己的言行,哪怕還沒有出現問題,但遇到了讓自己不舒服的情況,也可以用這三個問題去反問自己做得怎麼樣。這樣長期下來,我們自己就會很容易地堅定自己的信念與界限,不會產生混淆與模糊的狀態。

我們設定界限除了讓別人不冒犯我們以外,還具有約束監督我們自己的作用,避免我們做出冒犯別人的事情。我們只有對自己設限,才能清楚地看到自己是如何影響自己的生活的。

塔瓦布先生在《界限》在書中也說到了如果我們設定了良好的健康的界限,能夠給我們帶來包括財務管理、時間管理、自我關愛等但不限於此的好處,我們在日常中處理相關聯的問題也會得心應手,而不是猶豫不決。

因為我們擁有足夠清晰、明確的界限,我們才會工作輕鬆愉悅、同事關係親疏有序。

04

界限並非一成不變,它會隨著我們的需求或情況發生變化。如果這個時候還繼續保持原來的界限,可能會造成一些比較尷尬的情況。所以,請在適合的時間修訂符合自己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