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何以成為經典?

曾經有人說,

阿爾帕西諾和羅伯特德尼羅兩個人幾乎演遍了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今所有的好萊塢犯罪型別電影佳作,

事實的確如此。

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何以成為經典?

《盜火線》是兩人演技巔峰時期的最後佳作,也象徵著一個時代的落幕。

遲來的聚首

1972年,當阿爾帕西諾在《教父》中大放異彩的同時,尚未成名的羅伯特德尼羅還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龍套演員,雖然在試鏡過程中,他一度成為山提諾·桑尼·柯里昂這個角色的有力競爭者,

但是最終還是隻能在《教父》這部意義深刻的黑幫史詩中出演一個站在鋼琴邊一言不發的小混混。

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何以成為經典?

兩年之後,憑藉《窮街陋巷》得以成為好萊塢新秀的羅伯特德尼羅身價倍增,他終於得到了在《教父2》中飾演年輕版維託柯里昂的機會。

然而,由於平行敘事的原因,羅伯特德尼羅與阿爾帕西諾雖然同是一部電影中的故事主角,在整部電影中卻絲毫沒有對戲的機會。

更令人倍感遺憾的是,至此之後,德尼羅和帕西諾再無交集,萬千觀眾所期待的“教父對決”終究沒能在銀幕上演。

再後來,兩人各自憑藉《聞香識女人》和《憤怒的公牛》成功晉升為了奧斯卡影帝,更是從此天各一方闖蕩。

直到多年以後的這部《盜火線》,兩位“教父”才有機會再次在同一部電影中聚首。

巔峰對決

170分鐘的片長對於如今的商業電影而言幾乎可以稱得上是致命的,越長的片長意味著在同樣的檔期內,電影所能在電影院排的場次會有所減少,場次的減少很大程度上就意味著票房的減少,因為很少有電影能夠做到像《指環王》、《阿凡達》那樣達到場場爆滿的水準。

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何以成為經典?

但是對於熟悉馬丁斯科塞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瑟吉歐·萊昂等老一派電影人作品的觀眾們而言,三四個小時的片長才是一部優秀黑道電影的標配。

寬裕的電影片長使得阿爾帕西諾和羅伯特德尼羅能夠在電影盡情地釋放自我,出神入化地演繹各自的角色。

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何以成為經典?

電影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令人驚豔不已,兩位影帝沒有讓翹首以盼的觀眾們失望,他們在銀幕上的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巔峰對決讓無數觀眾即便在時隔多年以後也依舊記憶猶新,如數家珍。

一個飾演玩命追蹤的警察,一個飾演亡命天涯的歹徒,這兩個註定要來一場生死較量的角色同坐在咖啡店裡,像多年未見的老友一般談笑風生,言語間卻充滿了暗示和揣度。

這經典的一幕光是想想,就令人驚心動魄,後來也就成為同類型電影的模板不斷被複刻和沿用。

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何以成為經典?

然而,不管後來人怎麼復刻演繹,都始終無法超越阿爾帕西諾和羅伯特德尼羅在《盜火線》中出神入化的真實演繹。

為什麼呢?

一方面是由於電影之前豐富而又曲折的故事情節鋪墊以及細膩而動人的內心世界探索,另一方面更是由於帕西諾和德尼羅在此之前已然參演過多部同類型佳作,對於亦善亦惡的人物角色把握幾乎可以說是手到擒來。

與其說,兩人是在演電影,倒不如說他們是在充滿愛恨情仇的平行世界中褪去了外在的面具,真實的袒露自我。

一場悲劇

採用多線敘事和多主人公設定的好萊塢犯罪型別電影並不少見,比如《教父2》、《美國往事》、《好傢伙》等等,然而採用真正意義上的“雙雄對決”模式的好萊塢電影,卻非《盜火線》莫屬,像《無間道風雲》、《美國黑幫》等等都是同一模式的沿用。

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何以成為經典?

好萊塢的犯罪型別電影可謂是源遠流長,隨著時代的發展更迭,逐漸演變出多種創作方向,其中有以《教父》為代表描摹在金錢利益和骨肉親情,固有秩序和法律邊緣不斷遊走徘徊的電影,也有以《虎膽龍威》為代表簡單描繪善惡對決的爆米花式大片,

更有《盜火線》這樣在警匪衝突和對決中,深度展現人物內心世界,探索多主題思想的電影佳作。

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何以成為經典?

基於警匪片的基本慣例和道德衡量,善惡對立和正邪對決在《盜火線》中一應俱全。

然而,區別於同類型電影中的簡單二元對立模式,導演邁克爾曼沒有先入為主站在某一方的立場之上去反對另一方,而是站在一個客觀的全域性視角去同時表現警察和罪犯的生活、情感和困境。

換句話說,

他在電影中將思考的權利和空間完全留給了觀眾,沒有臉譜化的去進行人物形象預設,使人物形象變得更加立體同時又層次分明。

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何以成為經典?

這種敘事特點最直接的反映在阿爾·帕西諾飾演的警察文森特和羅伯特·德尼羅飾演的匪徒尼爾身上,文森特幾乎可以稱得上是整部電影中最具頭腦和職業精神的警察角色,對於工作他一絲不苟,對於匪徒他窮追不捨。

然而,工作之外的他卻是徹頭徹尾的失敗者,脾氣暴躁、簡單粗暴的性格使得他在工作之外幾乎沒有什麼朋友,家庭生活更是如同一團亂麻,已然離婚三次,現在的婚姻也名存實亡,瀕臨崩潰。然而,忙於處理案件、追蹤罪犯的他卻連好好處理自己的家庭矛盾的時間都沒有。

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何以成為經典?

與之相對應的尼爾則堪稱一個稱職的罪犯,他頭腦冷靜、疏而不漏、心狠手辣。外表看上去,他孑然一身,無牽無掛,不受情感牽絆。

但是在內心深處,他始終懷揣著一顆無處寄放、沒有歸宿的心靈,儲存著人間真情。

他對同伴有情有義,在同伴遇到家庭矛盾的時候會不顧一切挺身而出,當風險巨大的時候會主動向同伴建議就此收手。

雖然在文森特面前,他侃侃而談自己的罪犯生涯,但實際上他一直渴望著能夠有一份美好的愛情,這也是為什麼當他意外邂逅了伊迪之後,漸漸萌生了退意的緣由。

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何以成為經典?

在這樣的塑造下,隨著電影雙線敘事的不斷深入,觀眾也逐漸能夠在兩個主角身上,找尋到現實生活中那個同樣處於困境,難以抉擇的自己,並由此同時對兩個人物都產生一定的情感認同。

基於這樣的理解和認識,當文森特和尼爾最終不可避免地相遇和對決的時候,觀眾所持有的態度已然不再是最開始的那般正邪對決,更像是一場悲劇的上演。

兩個同樣需要在殘酷現實面前艱難求生的人物,為了實現各自的人生目標而不得不進行你死我活的較量。

不再充當花瓶的女性角色

在這部時長近三個小時的電影鉅作中,除了兩條敘事主線的主角文森特和尼爾之外,電影還用極其有限的敘事空間勾勒了一眾稜角分明、性格各異的女性角色,使得人物之間的矛盾和衝突顯得更加殘酷真實,令人動容。

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何以成為經典?

作為文森特第三任妻子的賈斯汀深深渴望著丈夫有一天能夠擺脫工作的束縛,迴歸家庭,做一個稱職的丈夫和父親,即便這儼然是一個無法實現的幻想。

在丈夫為了工作屢屢不辭而別,絲毫不顧家庭之後,忍無可忍的賈斯汀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抗議和不滿。

最終,當女兒不惜割腕自殺,擺脫家庭矛盾的時候,賈斯汀才知道自己不僅失去了丈夫,同時還深深忽略了自己的女兒。

由娜塔莉波特曼飾演的勞倫是文森特的繼女,也就是夏麗恩的女兒。

年少的她不得不面對父母離異,重組家庭的矛盾頻出以及擁有一個並不稱職的親生父親。

最終,當母親一意孤行向文森特表達不滿的同時,無可奈何的勞倫用割腕自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無聲的抗議。

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何以成為經典?

沙琳作為克里斯的妻子,她無法忍受丈夫的肆意妄為和粗暴對待,所以當丈夫一如既然又一次發怒打砸之後,她選擇了背叛和出軌,但是在內心深處她依舊深深愛著克里斯。

電影最後,當警察威逼利誘她作為線人去指證自己的丈夫時,她還是選擇了給克里斯打暗語,讓他逃離是非。

這是一個充滿悲劇色彩的家庭主婦形象,她始終無法真正平息丈夫那顆躁動的內心,心存不滿卻最終還是學會了釋然。

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何以成為經典?

最後,要不得不提的是促使尼爾最終心生隱退之心,想要擁有平靜生活的伊迪。

她作為圖書館的一名普通職員,內向而又靦腆,雖然電影對她的過去著墨不多,但是可以想象的出來,她能夠感受到那種在茫茫人海中艱難求生的孤獨感。

某種程度上來說,她和尼爾同樣有一個無處寄放、沒有歸宿的靈魂,這也是為什麼她在餐廳選擇了主動和尼爾搭話,因為她在尼爾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兩位影帝的巔峰對決,《盜火線》何以成為經典?

除卻阿爾帕西諾和羅伯特德尼羅兩位影帝在電影中的精彩演出之外,方基默和強沃特等實力派影星均在電影中展現了自己深厚的演技功底,令人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