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教學這麼多年,上課不計其數,但你真的會“提問”嗎?

「來源: |好教師 ID:haojsh」

在課堂中不知道大家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準備將課堂引入下一個階段或想了解學生的實時掌握情況,而提出一個問題後,課堂卻鴉雀無聲,十分尷尬。其實,這是因為問題的設定出了問題。

有研究表明,教師35%~50%的教學時間都用於提問。因此,在教學中如何提問非常值得思考。今天我們將為大家分享課堂提問的一些技巧。

教學這麼多年,上課不計其數,但你真的會“提問”嗎?

我們應該提出什麼型別的問題?

我們可以把提問按照不同的維度進行分類,但大多數問題的目的都在於檢測知識掌握的程度和學生的理解程度。

比起相對低認知的問題(封閉性、以事實為基礎的問題),教師會更多地提出一些高認知的問題。

教學這麼多年,上課不計其數,但你真的會“提問”嗎?

▲教師提問的型別佔比

我們可以首先利用低認知問題了解學生的理解程度,然後再走向高認知問題:

你怎麼看?

你為什麼這麼看?

你是怎麼知道的?

你們都贊成嗎?

你有理由嗎?

還有什麼其他的方法嗎?

你確定嗎?

你的證據是什麼?

教學這麼多年,上課不計其數,但你真的會“提問”嗎?

我們應該如何提問?

目前,課堂上最常見的還是讓學生舉手回答,但這種方式有著明顯的缺陷。

比起那些自己選擇坐在角落裡做白日夢的學生,更令人沮喪的是那些在角落裡靜靜地舉著手等待老師點名的學生。

更直接的提問方式,比如隨意挑選學生回答,只是解決諸多問題的其中一個方法,課堂實踐證明用單一的提問方式提出很多問題很容易就讓學生走神。

提問方式要多樣化,並能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其中,在此我們進行幾種提問方式的分享。

▌1、不舉手技巧

“棒棒糖”棍

把學生的名字捲到棒棒糖的糖棍上,把它們放進一個杯子裡,隨機抽取,可以用不同顏色的棍子區分不同型別的學生。

名牌抽取機

把學生的名牌投入抽取機,隨機抽出學生的名字來回答問題。

接力問答

一個學生被點名回答問題之後,由他選擇其他人回答接下來的問題,或就這個問題提出新觀點,提供其他答案或者補充自己的答案。

▌2、全員參與技巧

同時亮出小黑板

學生在小黑板上寫出自己的答案,教師倒數3、2、1後,大家一起亮出答案。

線索卡

發給學生一套答案卡(“ABCD”或“紅黃綠”卡),由他們舉起相應的答案卡片來回答問題。

展示區

在教室開闢專門的展示區,所有學生將問題的答案粘到牆板上,便於教師翻看,從而對那些有趣的答案進行點評或整體評估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

測試軟體

利用各種型別的網路測評軟體,讓學生在網上答題並提交,教師收集資訊,及時回覆。

▌3、問題多樣化技巧

課堂框架問題

以建立課堂目標為首要問題。

多選題類,例如:

什麼是最好的導體?

A。金屬B。塑膠C。木頭D。棉花

觀點型問題

在任何方面男人和女人都可以被視為平等的嗎?

討論型問題

經常鍛鍊的人身體就健康。

精挑細選

哪一個和其他的不一樣?為什麼呢?其中的區別是……?

排序、分類和優先處理

把這些數字由小到大排列:0。12、0。012、0。102、0。002、0。009

由答案倒推問題

這道題的答案是180,那問題應該是什麼呢?

教學這麼多年,上課不計其數,但你真的會“提問”嗎?

回答問題前,我們應該給學生多少思考時間?

根據統計資料,徵詢問題答案之前大多數教師平均會給學生1秒甚至更少的思考時間。

在此我們建議,比較科學合理的等候時間應該在3秒左右,越是高認知的問題,給學生的思考時間應該越長。

教學這麼多年,上課不計其數,但你真的會“提問”嗎?

學生不知道答案或者回答不正確時,

我們該怎麼做?

對於教師來說,處理錯誤答案的方法絕對是一門藝術。我們歡迎那些錯誤的答案,因為它們有助於我們瞭解學生們的知識差距,為我們提供教學的另一種思路。

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機制,讓學生思考、恰當地參與以及多層次解剖問題,並減少他們對於答錯問題的恐懼。

當學生們舉手想回答問題時,請眼神示意你接收到了他們的要求,再稍等一會兒,等到更多學生舉手,以營造出一個緊張的氛圍,就好像說你正在挑選那名知道答案而又最值得表揚的學生。

絕不要在丟擲問題之前就點出回答者的名字,這樣會給其他學生這個訊號——此問題與我無關。

你的問題同樣可以透過“不舉手技巧”或“流動的問題”得到進一步提升,先前回答問題的同學可以引出後續的問題並讓新學生參與其中。

等候時可以融入各種具體方法中,比如,讓學生思考、討論、互相商量,這些方法讓他們分享自己的知識、想法和觀點,從而增加自信以及答對問題的可能性。

當學生感到無法給出一個答案或他們給出的是一個錯誤答案時,教師需要給予他們進一步瞭解這個問題的相應支援。

你可以這樣說,“沒問題,你先想想,一會兒我再過來問你”,讓學生有一些時間可以翻查資料或詢問他的同桌,這便為他們創造了一個可能給出部分答案的機會。

當學生提出了一個錯誤答案時,教師應該說:“我知道為什麼你會這樣說。”錯誤的答案往往源於對概念理解有誤,所以也恰恰提供了去進一步探索它的機會。我們應該更加關注錯誤答案的原因,而不是犯錯這一事實。

寫在最後

:其實,提問的目的並不是索要答案,而是讓學生都能參與到思考當中。老師們可以在今後的教學中嘗試上述方法,並逐漸打磨出適合自己教學風格的提問方法。

那也有老師會困惑,我會提問了,可是維持學生紀律浪費時間,無法將提問形式理想化。

教學這麼多年,上課不計其數,但你真的會“提問”嗎?

教學這麼多年,上課不計其數,但你真的會“提問”嗎?

教學這麼多年,上課不計其數,但你真的會“提問”嗎?

教學這麼多年,上課不計其數,但你真的會“提問”嗎?

教學這麼多年,上課不計其數,但你真的會“提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