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還在翻譯的路上止步不前嗎?智慧翻譯為你保駕護航

「本文來源:人民網」

2021年5月26日,北京外國語大學人工智慧與人類語言重點實驗室舉辦校園開放日活動,旨在進一步普及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尤其是語言識別和翻譯領域的創新應用。目前,人工智慧技術因其高效靈活的特點被廣泛應用到各類翻譯領域,給譯員們帶來了極大便利。那麼,人工智慧翻譯究竟如何賦能翻譯工作?

人工智慧翻譯走了多長的路?

得益於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Google翻譯、有道翻譯、搜狗翻譯等機器翻譯的準確度得到大幅提升,百度也推出了支援英語、日語、漢語、中文四種語言的AI同聲傳譯軟體。實際上,我們目前所擁有的智慧翻譯軟體經歷了一場漫長的進化史。

最早出現的機器翻譯基於語法規則,將A語言一句話中的每個單詞一一對應替換成B語言,從而形成最終譯文。後來,人們開始使用人工智慧技術基於統計資料進行翻譯,即在自身語料庫中儲存大量語言資料(均來自於人類真實使用過的詞句),透過不斷進行單詞間的排列組合,最終找到一個準確度最高的完整譯文。百度人工智慧技術委員會主席何中軍曾提到,首個網際網路翻譯系統是2006年Google利用自身龐大的資料庫,基於統計資料法建立的。發展到2015年之後,人工智慧翻譯普遍採用基於神經網路的語言系統。受人類大腦的神經生物學機制的啟發,該系統能夠從結構化的資料中進行無監督學習。不再需要向人工智慧一次一個地提供語言資料,只需將它們釋出到網際網路上,系統就會完成剩下的工作。2015年,百度就基於神經網路建立了自身翻譯系統,使譯文質量大幅提升。

人工智慧翻譯遇到哪些難題?

目前,人工智慧翻譯多應用於普通筆譯領域,在專業筆譯、現場口譯領域遇到了瓶頸。翻譯界對譯文提出的標準通常為“信、達、雅”。“信”是指譯文要準確,不歪曲,不遺漏,也不要隨意增減意思;“達”是指不拘泥於原文形式,譯文通順明白;“雅”則指譯文時選用的詞語要得體,追求文章本身的簡明優雅。這要求譯者不僅能夠準確理解原文含義,還要結合中外文化、原文情感、特殊情景等因素對譯文進行潤色調整。但是,由於技術的侷限性,人工智慧翻譯的譯文準確度尚待提升,它們也難以理解特定情景語義、專業術語、演講者情感等內容,因此,譯文仍存在漏譯、錯譯、譯文生硬等問題。

受到文化差異、個人情感、特殊情景等因素對譯文的影響,人工智慧翻譯依舊需要深度挖掘語言資料,不斷充實語料庫,提高自身智慧翻譯系統。

人工智慧翻譯未來如何發展?

現階段的人工智慧翻譯為翻譯人員提供了良好的輔助參考,人們可以在機器翻譯的基礎上進行潤色調整,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證了譯文的嚴謹準確度。

另一方面,隨著技術融合不斷加深,心理學、計算機科學和神經生理學等學科交叉,人工智慧、機器人和感測器等技術也在加速發展,人工智慧可以透過觀察人的面部表情、手勢、眼神、聲調、頭部動作、說話頻率和持續時間來判斷人的情感資訊。未來,人工智慧翻譯或可以透過增強神經網路、不斷擴充語料庫、增強情感計算技術來提高自身譯文質量。(李翊君 )

指導老師: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於晗

專家:中國傳媒大學訊號與資訊處理專業副研究員餘心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