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作業應該如何寫?聽聽院士怎麼說!

作業應該如何寫?聽聽院士怎麼說!

前兩天,《中國青年報》刊載了中科院院士李曙光的訪談,在網上成為熱點。其中李曙光院士介紹的他的學習習慣令人深為所動。

李曙光院士是地球化學家,已經年近90,大學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化學專業,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

李院士在訪談中說,小時候甚至被媽媽認為腦子笨,學習也不好,在小學四年級時因為骨折留級,再復學時似乎開竅了,之後進入中學,6年一直班級第一。李院士回憶他的學習成績優異的秘訣主要在於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一條秘訣就是“愛看小說又不沉迷於小說”。

李院士小學時經常是一放學就到家附近的新華書店看書,直到天黑。到了中學,又成了圖書館的常客。讀的書包括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還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其中“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更成為他的座右銘。

但是,因為一次看小說影響上課之後,李院士就給自己定下規矩:無論什麼樣的小說,只能等放假再看。任何事都不能影響到學習。

第二條秘訣則是做作業“堅持獨立思考”。

李院士的經驗是做作業時,不管遇到多大難題,他始終獨立思考解答,從不問別人。

“因為做作業的目的不僅是鞏固課堂知識,更重要的是鍛鍊人的科學思維能力”。

在他看來,如果遇到難題就去問老師或同學,聽完別人的講解後,看起來自己也會做了,但是這道題依然“算是白做了”,因為“思維沒得到訓練”。

多年後,他告誡年輕學生,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是在平時做作業中訓練出來的,每獨立完成一次作業就會得到一次思維訓練,久而久之思維能力就會提高。

李院士談到的這兩個學習經驗都非常值得借鑑。

第一條秘訣實質就是多閱讀。李院士看小說看得多,無形中提高了閱讀能力。

第二條則是強調做作業時獨立思考的重要性。當遇到不會做的作業時,首先是要多角度仔細想想,看看是不是能自己獨立解答,如果能在充分思考的前提下,自己把題目做出來,那無疑是對自己思考能力的一次鍛鍊。當然,如果實在解答不出來,時間也不允許更長時間思考,那就可以再請教老師或者同學。

現在,陪孩子寫作業幾乎已經成家長的噩夢,家長陪著寫作業肯定也是很多孩子的噩夢。陪寫作業的家長假如有幸看到這篇文章,之後還會繼續陪孩子寫作業嗎?孩子應該如何完成他(她)的作業,您是不是也心裡非常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