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高山流水遇知音:先秦藝術中,為何音樂文化能夠獨領風騷?

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始於先秦,有著濃厚的古代浪漫主義色彩,在商朝巫樂繁榮,周朝禮樂政治化了的大背景下,音樂文化一直是先秦諸多文化中感染力最強,傳承最久的文化現象。

這並不是偶然的,作為社會的上層階級,已經把音樂看成他們政治地位的炫耀,而下層人民對音樂的喜愛是從詩經風篇開始,十五個地區不同的音樂風格可以窺一斑而見全豹。音樂在先秦時代,絕不單純的是情感的宣洩,它更像是個人的哲學思維的名片。

伯牙和鍾子期地位,經歷大大不同,但是在一曲高山流水下,兩人的精神世界奇異共通了,這種突然有人瞭解自己的感覺是神奇而可貴的,

所謂曲高和寡,人畢竟是社會的動物,拋棄地位和財富,對人生態度本身的共通和欣賞是隻有人這種高階動物才擁有的精神快感

,由此可見,先秦音樂承載的不僅僅是音符,而是先人們的整個人生

高山流水遇知音:先秦藝術中,為何音樂文化能夠獨領風騷?

一.音樂超脫階級的屬性,促使其先秦文化的重要載體

1.音樂文化於古代文化最易傳播

文學,音樂,美術等等,是人類精神世界財富的展示,在先秦時代,音樂文化具有壓倒其他兩項的優勢,原因是顯而易見的,

1.音樂文化於古代文化最易傳播

美術在當時主要體現在大量的壁畫,和祭祀中的裝扮上,他神秘主義色彩濃厚,或者過於淺顯,或者過於深奧,由於美術工具的簡陋,表現力遠遠不能和後世的美術相比,他還處於單調枯燥的萌芽階段。

音樂則完全不同,他甚至承載了文學傳播的作用,大量的文字用詩歌唱出來,傳承下去,一個大字不識的農夫可能掌握了幾首甚至十幾首歌謠,他雖然不能寫出其中的歌詞,卻理解 大概的意思,並且教導子孫後代將歌謠傳唱下去。

先秦的識字率現代人可想而知,文學掌握在上層統治者的手中,他脫離了人民的基礎,是一脈單傳的

夏朝的音樂應該已經有相當的發展了,據說大禹治水有專門的歌謠稱頌,然而音樂文化的第一個快車道,是在商朝,商有濃厚的巫術背景,祭祀崇拜大量的鬼神,各種儀式中的音樂層出不窮,同時有享樂主義傾向的商朝人,將音樂,美色,口腹之慾揉捏在一起。

高山流水遇知音:先秦藝術中,為何音樂文化能夠獨領風騷?

舉辦各種放蕩的酒宴,這甚至成為了這個王朝覆滅的根本。周朝將音樂政治化了,他成為了高層文化壟斷的工具,成為了個人政治地位的展示,什麼人唱什麼歌,跳什麼舞都有嚴格的界定,歌曲面向社會,從單純的祭祀,巫術場合被解放了出來,成為了社會管制,塑造道德體系的工具。

2.音樂在上層階級具有獨特功用

2.音樂在上層階級具有獨特功用

,樂器上除了禮樂的編鐘,鐃,鼓外,民間的陶笛、古笛,壎等也大量的出現,秦地的古箏在春秋時期興起,戰國時候發展達到了高潮據說他集武器和樂器於一體,橫起來可以奏樂,豎起來可以揍人,箏音悠揚激昂,往往承載著彈奏者大量的情感,成為了在上層和民間都風靡的樂器。

二.先秦音樂創作蘊含人文主義思想

3.民間音樂發展極快

音樂的雛形是一段旋律,一段節奏,以及旋律和節奏的延伸,黃帝時期就確立了十二律,一律五音。夏商的音樂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神秘主義的旋律和詭異的節奏突出了對先祖和自然的崇拜。到了周朝,音樂節奏平緩和莊重了起來。

先秦的哲學思想百花齊放,具體到音樂的態度上,儒家獨尊周朝禮樂,講究等級,突出旋律的教化作用,而道教講究順應自然,大聲稀音,大象無形。

將音樂哲學化,此時的音樂文化不單單是節奏和旋律了,他變為了人生態度的展示,很多著名的樂師都創作了風格迥異的作品,期待著人們的欣賞。

高山流水遇知音:先秦藝術中,為何音樂文化能夠獨領風騷?

3.民間音樂發展極快

雖然周朝嚴格管控音樂,然而民間音樂仍然發展的很快,並且各個地區的音樂風格迥異

高山流水的故事中,伯牙貴為晉國上大夫,自小接受嚴格的貴族教育,音樂方面有極大的才能,他的音樂老師是當時著名的琴師成連,成連將伯牙帶到人跡罕至的地方,用孤獨來觸發少年心中最深處的琴絃,讓伯牙學會了天人合一的琴技,卻也為他難尋知己埋下了伏筆。

他的音樂造詣太高,在上層社會無法尋找到能理解和欣賞自己琴技的人,心中一定是苦悶的,而先秦計程車人,意氣相投是交友的最高境地,伯牙地位崇高,身邊阿諛逢迎的人想必不少,卻無法得到知己,心中的苦悶可想而知。

高山流水遇知音:先秦藝術中,為何音樂文化能夠獨領風騷?

1.先秦之際為百花齊放年代

在華夏文明還年輕的時候,社會的精英士人們固然高高在上,卻還有著赤子的情懷,天真的夢想,他們還沒有那麼功利,他們還說的出“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之類的話,

1.先秦之際為百花齊放年代

筆者是能夠理解伯牙的心情的,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有一個人無需任何提點,就能完全把握自己的心意,是多麼難能可貴的事情啊,人與人之間那麼的不同,樵夫和士大夫生活中唯一的交集,是如此的深刻而默契,伯牙曲高和寡的苦悶,在漢陽的那個夜晚,被鍾子期的讚歎排解了。

當他在鍾子期的墓前彈完憂傷的最後一曲後,毅然捨棄了自己最愛的藝術,這是對士人的責備和與自己的和解,最愛的琴技在鍾子期死後,世間再也沒有人能夠完美的理解了,哀莫大於心死,以後的春秋,也只有士大夫的伯牙,而沒有琴師伯牙了。

高山流水遇知音:先秦藝術中,為何音樂文化能夠獨領風騷?

明明只見到了那個樵夫一面,清淡的聊了幾句,心卻彷彿被填滿了一般,胸中的情懷,對自然的讚歎,總會有人理解並贊同的,只是天妒英才,伯牙與鍾子期的緣分,也只侷限了短短的幾曲,而我伯牙做的,也只能是從此再也不彈奏音樂了。

三.高山流水遇指引實為人生幸運

2.音樂風格成個人名片

人生若只如初見是多麼悲傷美好的感嘆啊,因為興趣愛好相見的人們,也許在熟識以後會在別的方面產生摩擦和爭執,

2.音樂風格成個人名片

在這裡揣測伯牙,和鍾子期的以後也許是不合適的,然而正是第二年鍾子期的悲劇,讓整個故事更富有感染力了,一個能聽懂高山流水的樵夫,來歷真的那麼簡單嗎?故事沒有展開介紹,讀者可以無限聯想。一個不卑不亢站在士大夫面前侃侃而談音樂的鐘子期,和謙和的伯牙一樣,是難能可貴的。

不管周朝開始將音樂藝術設立了怎樣的門檻,無論孔子怎樣用禮崩樂壞來形容春秋時代,音樂畢竟在全社會普及了開來,而藝術鑑賞力是一門需要天賦的能力是不會被財富和地位侷限的

3.音樂傳達先秦士人統一氣節

一個閱盡滄桑卻目不識丁的老人,和一個飽讀詩書的年輕人,對某件物品,某段感情奇異而高度相同的看法,本身就是人類這個群體不可思議的表象。人也許是有族群或者群體的共同記憶的,這種記憶隨著母體遺傳,在藝術鑑賞力上表現出來。

在樹後站定聆聽伯牙天籟琴聲的鐘子期是幸運的,他的記憶之門被悠揚的旋律打通了,他在那時那刻就是另一個時空的伯牙,他隨著琴師的歡樂而歡樂,隨著琴師的悲傷而悲傷,他忘記了自己要去砍柴,忘記了艱難的生計和毫無亮點的人生,他可以凝視著晉國上大夫的眼睛,說出我知道你想說什麼,他也可以什麼也不說,只是輕輕的閉上眼睛,擠入伯牙的精神世界。

高山流水遇知音:先秦藝術中,為何音樂文化能夠獨領風騷?

鍾子期在臨死前的一年結識伯牙,是他們雙方的幸福,也是我們整個華夏民族共同記憶中最美好的橋段之一。

結語:

3.音樂傳達先秦士人統一氣節

。伯牙和鍾子期人生中短短數個時辰的交集,卻成了他們彼此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光。

伯牙的音樂沒人真正理解,若是沒遇上鍾子期,也許還會勉強自娛的彈下去,鍾子期若沒有遇見伯牙,興許也還會一直哼著小調砍柴。

可是音樂使其二人相遇,短短數個時辰便成了知己,拋棄了一切物質的因素,純粹的精神知己。所以鍾子期死後,世人再也沒有福氣欣賞伯牙的音樂了。“三尺瑤琴為君死。”

死去的又何止是瑤琴呢,

他們還把心靈相通看成最高層次的愉悅

1.人生若只如初見

1.人生若只如初見

人最好的交往狀態,就是人群中,某個點默契的相視一笑吧。

2.音樂領域成精神世界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