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七尺男兒有多高?古人為何標榜七尺男兒?三國文臣武將的真實身高

(一)三國時期著名歷史人物的真實身高

七尺男兒有多高?古人為何標榜七尺男兒?三國文臣武將的真實身高

按照《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身高設定:

呂布“身長一丈”

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

張飛、趙雲、諸葛亮都是“身長八尺”

孫權“身長七尺六寸”

劉備“身長七尺五寸”

曹操“身長七尺”

兀突骨“身長丈二”

張松“身短不滿五尺”

《三國演義》寫的是三國的故事,但成書於元末明初。以明尺來說,一尺等於31。1釐米,

按照書中設定“呂布身高一丈(3。1米),兀突骨“身長丈二(3。7米)”,這樣異乎常人的身高,不知明朝人讀此何感?

(注:在古代,一丈等於十尺,一尺等於十寸。)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一項非常重要的舉措就是統一度量衡,“度”即長度,古代的長度單位有分、寸、尺、丈、引,這是自王莽時期起建立的“五度”制,其後一直沿用了兩千多年。

“五度”之間均為十進位制。夏朝時已有尺、寸,“夏后氏……十寸為尺”。

商代應該是沿用了夏朝的尺度,目前發現的商朝的尺子也是尺分十寸,比如上海博物館藏的牙尺,傳為河南安陽殷墟出土,長度為15。8釐米。

自商朝開始,歷朝歷代一尺的長度並不一樣,大趨勢是越來越長的,

商朝一尺比明朝一尺短了近一倍,漢一尺的長度也比明一尺要短的多。

七尺男兒有多高?古人為何標榜七尺男兒?三國文臣武將的真實身高

滿城漢墓錯金鐵尺,西漢

長23。2釐米,寬1。2釐米,厚0。25釐米

七尺男兒有多高?古人為何標榜七尺男兒?三國文臣武將的真實身高

骨尺,三國魏

長23。7釐米,寬1。6釐米,厚0。1釐米

甘肅嘉峪關市新城2號墓出土,甘肅省博物館藏

從目前出土的漢尺來說,有長有短,如滿城漢墓出土的錯金鐵尺,長23。2釐米;甘肅嘉峪關市新城2號墓出土的曹魏骨尺,長為23。7釐米;日照博物館館藏的一把東漢竹尺,長度為21。3釐米;長沙子彈庫的一把東漢銅尺,長為23。46釐米。漢朝時明明已經統一了度量衡,為何還會出現這種長短不一的情況?

據推測是因為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之後,漢尺的長度一度混亂。

不過,值得肯定的是王莽時期關於尺的一項發明,即王莽卡尺,是遊標卡尺的原型,比西方的遊標卡尺早了1600多年。

七尺男兒有多高?古人為何標榜七尺男兒?三國文臣武將的真實身高

“王莽卡尺”,青銅製,推算其長度約為24。625釐米,它可以測量長度,也可以測外徑和深度。

七尺男兒有多高?古人為何標榜七尺男兒?三國文臣武將的真實身高

還有一個客觀原因。竹、木材質的尺子浸水變長,脫水變短。博物館所見的此類材質的漢尺一般都已脫水,要比原本的長度短些。因此,青銅製的漢尺應該更可靠。也就是說,長度為23。2釐米的滿城漢墓錯金鐵尺最標準。結合文獻資料,有關學者敲定

漢尺一尺約為23。1釐米

,這與秦朝的尺度是一樣的,也符合漢承秦制的說法。

倘以此為準,《三國演義》裡的人物身高設定還是靠譜的。不過作者依據的究竟是明尺還是漢尺?無人知曉。

不過,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了漢尺的長度,據此倒是可以推斷一下三國文臣武將的真實身高情況了。

曹操的實際身高,有點敏感

根據《後漢書》、《三國志》等正史中的相關描述,可計算出部分人的身高:

七尺男兒有多高?古人為何標榜七尺男兒?三國文臣武將的真實身高

趙雲、諸葛亮皆8尺,也就是185釐米,馬騰、劉表、許褚皆8尺餘,身高至少在190釐米,劉備七尺五寸,也就是173釐米,朱然“不盈七尺”,也就是不到162釐米。

遍觀史書,很多人物並沒有明確的身高記錄。有記錄的無非兩種人物,一種是身高比較突出的,比如諸葛亮、趙雲等人都超過了一米八。

另外一種則是比較矮的。比如朱然,才160出頭,再比如曹操的身高。

七尺男兒有多高?古人為何標榜七尺男兒?三國文臣武將的真實身高

《三國演義》裡介紹說曹操“身長七尺”,實際上曹操的身高應該不足七尺。

因為《三國志》裡對於曹操的身高,只說曹操“姿貌短小”。陳壽為什麼不直接寫明曹操身長几尺幾寸?正是因為曹操比尋常人矮,身長有點敏感,

同被形容“短小”的還有被曹操嫌棄的張松(《演義》裡形容他“身短不滿五尺”),史書裡說他“為人短小”。何為“短小”?其實是有衡量標準的。

七尺男兒有多高?古人為何標榜七尺男兒?三國文臣武將的真實身高

(二)古人為何標榜“七尺男兒”?“七尺男兒”的說法由來

人言霍光“不短不長”。在古人眼裡,七尺三寸(169釐米)的霍光屬於標準身高。

而古人常言“堂堂七尺男兒”,乍一聽,還以為七尺很高,但從上文敘述中已不難看出,七尺,不過一米六出頭,對於一位古代成年男子來說,這樣的身高並不算突出(若是因為這句話而得罪了某位讀者,鄭重道歉,實則我本人也不高)。

七尺男兒有多高?古人為何標榜七尺男兒?三國文臣武將的真實身高

古人常言“七尺”,只因這是一般

成年男子

的身高,也是大多數成年男子的身高。因而,曹操、張松因為不足七尺而被形容“為人短小”。

“夫禮,始於冠”。男子成年,即意味著能成家立業,也能承擔許多責任,意義重大。“男子二十,冠而字”。在古代,男子二十,身高恰好在七尺左右,便代表此人已成年。因而,漸漸地,“七尺”便也指代成年男子。

西漢淮南王劉安參與編著的《淮南子》中就有多篇以“七尺”指代男性,“吾生也有七尺之形”,“食充虛,衣禦寒,則足以養七尺之形矣”等等,東漢王充編著的《論衡》中也多以“七尺”論男性,如“今之人形,不過七尺”。

所以,“堂堂七尺男兒”,並非標榜身高很高,而更像是一種宣言,證明此人已成年、成人。在古人看來,成年之後,立於天地間,應當有一定的行為準則。這也是為什麼古人之所以如此重視成人禮的原因吧。

(三)關於身高,秦朝有條奇葩律法

我們常常會用“如真人般大小”來形容秦始皇陵兵馬俑。根據統計,秦俑平均身高在175釐米,最高的有195釐米。

七尺男兒有多高?古人為何標榜七尺男兒?三國文臣武將的真實身高

漢承秦制,秦朝時一尺同樣為23。1釐米。也就是說,

兵馬俑的平均身高為七尺五寸。

但這並不能證明秦朝百姓的平均身高比漢朝百姓高。只是因為秦始皇追求恢弘鉅製,因此,兵馬俑的尺寸要比實際高些。

對於兵馬俑,秦始皇用之以“高標準”,對待秦之百姓卻以“低標準”約之。

秦朝以身高為標準,判定一個人是否需要承擔刑事責任。雲夢睡虎地秦簡中有《法律答問》,其中有案例如下:

“甲小未盈六尺,有馬匹自牧之,今馬為人敗,食人稼一石,問當論不當?不當論及償稼”。

“甲盜牛,盜牛時身高六尺,系一歲,復丈,身高六尺七寸,問甲何論?當完城旦”。

也就是說,在放馬時馬吃了人家的莊稼,因為放馬者身高不滿六尺,所以不會獲罪,也不用賠償;盜牛者身高不滿六尺,不負刑事責任,囚禁一年後,身高滿六尺,就要去修築城牆。可見,在秦朝,身高六尺是一個門檻。

然而,六尺約為138。6釐米。按照年齡來推算,不過十四、五歲。

這無異於法之加於幼。秦法之嚴苛,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