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父母恆溫的愛,是寶寶永遠的避風港

父母恆溫的愛,是寶寶永遠的避風港

我們的童年/就像微風/沙沙沙沙地向前吹/怎麼都不會回吹/我們的童年/就像小鳥/撲稜撲稜地向前飛著/怎麼都不會倒飛/我們的童年/就像小船/嘩啦嘩啦地向前行著/怎麼都不會迴流/我們的童年/就像風箏/呼啦呼啦地向前飄著/怎麼都不會回飄

——佚名《我們的童年》

01

人們常說,在父母眼裡,兒女是永遠長不大的小孩子;同樣,

在父母面前,所有的兒女都是寶寶,願做父母捧在手心裡的珍寶

是啊,只要雙親健在,誰還不是個寶寶?

我曾看過一個“綵衣娛親”的故事,說的是春秋時有一個叫老萊子的隱士,他很愛自己的父母,在他七十歲的時候,父母大概也有九十高齡了。但為了討二老歡心,有時,老萊子會親自抓來叫聲婉轉的小鳥送給父母,給他們解悶兒;有時,他會穿上五彩斑斕的戲裝,像小孩子一樣蹦蹦跳跳,逗得父母哈哈大笑;有時,他端茶送水上屋裡時,不小心跌倒在地,還學小孩子那樣啼哭撒嬌,直到父母把他摟在懷裡,拍拍後背哄哄他,他才豁牙漏齒地咧嘴笑起來。

這個故事真的好溫馨,好有愛。“老不正經”的一家人,個個都天真無牙了,卻相親相愛一直到老。這就是傳說中的父慈子孝、承歡膝下吧。

通常,人們都把這個故事奉為“孝老愛親”的典型案例,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加以弘揚,元代郭居敬編輯的《二十四孝圖》中就把它收錄其中。

然而,我並不完全贊同這個觀點。

因為,

愛不是喃喃自語,愛是如響應聲,如影隨形;愛不是獨角戲,愛是相互支撐,彼此照應

一個家,上有老下有小,就要尊老愛幼,老安少懷。如同一棵參天大樹,它的根深深扎進大地,以吸收養分;它的幹努力向上生長,以輸送營養;它的枝葉繁茂舒展,以沐浴陽光;它的果實飽滿甘美,以奉獻人間一季豐收。

父母恆溫的愛,是寶寶永遠的避風港

02

人,最大的問題是——善忘

正如蠶寶寶總要化繭成蝶,舞姿蹁躚。而蝌蚪不是變成青蛙,就是癩蛤蟆。所以一個人,總要從寶寶變成媽媽,從媽媽變成奶奶。問題是,媽媽忘記了自己也曾稚嫩柔弱,也會在無助時向父母求抱抱;奶奶忘記了自己也曾年少輕狂,也會犯錯也會犯渾。

那麼,為什麼就不能學著角色互換,多寬容對方一點呢?給寶寶多一些寧靜,而不是吵吵鬧鬧驚擾了寶寶恬靜美好的夢境,成為寶寶一生的陰影和噩夢;讓兒女多一些自主,而不是把自己的好惡強加在兒女身上,讓他們感到窒息和壓抑。

心理學上有一個原理,叫作“過度補償”。大意是,一個人為了彌補生理或心理上的欠缺和不足,因而付出了超乎尋常的努力,結果導致過度補償行為,形成“矯枉過正”

過度補償,通常會出現兩種情況,

一方面,有人因此把缺陷變成優勢,成為一個卓越的人

。比如英國曆史上最偉大的首相丘吉爾。他小時候呆頭呆腦的,學習成績也很差,而且還有口吃的毛病,越是著急越是結巴著說不出一句囫圇話來,因此,老師和同學都討厭他。有一次上課時,老師看見小丘吉爾只顧發呆也不聽課,就對他大聲吼道:“丘吉爾,你在幹什麼?”丘吉爾一時沒有回過神來,傻瓜似的一聲不吭。老師氣急敗壞地指著他的鼻子說:“你把父母的臉都丟盡了,將來只能做個可憐的寄生蟲!”丘吉爾站起來,結結巴巴地反駁道:“不,我我我……要做做……演說說說……家。”結果引來全班同學一陣鬨堂大笑。但丘吉爾沒有因此氣餒,父母也沒有潑他冷水,而是不斷鼓勵他,靠著“永不放棄”的信念,加上刻苦地練習,最後,丘吉爾成為頂尖級別的演說家,同時,他還成為演說家中最出色的首相。

另一方面,也有人因此心理畸形,飢不擇食,成為功利主義者

。電視劇《北京愛情故事》裡的楊紫曦就是這樣一個人物。楊紫曦原本是吳狄的前女友,兩人相戀多年,她卻因為貪慕虛榮而與吳狄分手,傍上了一個富二代。當她有了錢之後就瘋狂地買鞋,只要是當季新品,非要買回來擺在鞋櫃裡才開心。儘管多次被這個富二代羞辱,卻依然低三下四忍氣吞聲。前男友吳狄一直默默守候在她的身邊,有求必應。有一次楊紫曦被富二代欺負了,住到了閨蜜家裡。吳狄甚至連求婚鑽戒都準備好了,可最後楊紫曦為了富二代承諾送給她的一家花店,還是丟下吳狄坐上富二代的車揚長而去。所有人都覺得楊紫曦是個膚淺輕薄的女子,不配得到真愛。然而事實上,楊紫曦變成現在這樣,與他的原生家庭環境不無關係。楊紫曦說自己小時候家裡很窮,父母經常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吵個不停,她因為害怕就躲在櫃子裡,為了讓自己感覺好一點,她就想象著自己置身於鮮花盛開的花鄉花海里,所以擁有一家花店就成為她的夢想。楊紫曦還經常因為買不起鞋而被同齡人嘲笑。因此,長大後才有這些讓人匪夷所思的癖好。最後,還為此付出了不能生育的慘痛代價。

可想而知,

一個人幼年時的缺失,常常會成為一生的缺失。與其事後過度補償,不如父母當時給予的“簡單愛”

父母恆溫的愛,是寶寶永遠的避風港

03

很贊同三毛的一段話:遇到不能解決的事情,去問孩子,孩子脫口而出的意見,往往就是最精確而實際的答案。

的確,每個成年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寶寶。誰還不是個寶寶?誰還不缺愛?

對於缺愛的人來說,最好的補償就是播種愛,特別是為人父母者,只要把自己曾經得不到的恆溫的愛,播種在寶寶心裡,就是最好的補償了。

父母恆溫的愛,是寶寶永遠的避風港。

然而現實中,我們卻經常碰見“坑娃”的父母。我一個朋友的媽媽是四川人,朋友說,她媽媽三歲時親媽過世,她媽媽是繼母帶大的。小時候經常被繼母孽待,繼母對她媽媽抬手就打,是往死裡打的那種,而且抄起什麼都可以用來施暴。有一次,繼母直接拿燒火用的火鉗朝她媽媽腦袋打下去了,當時流了好多血,至今腦袋上還有一個大疤瘌。還有一次,繼母揪著她媽媽的頭髮往河裡按,按一下罵一句,按到人實在受不了了,幾乎快淹死了才提起來。就這樣不知按了多少下,後來朋友她媽媽的頭髮掉了只剩下原來的一半。還有一次,繼母把她媽媽捆在柱子上,用竹竿打,直到把竹竿都打碎了才罷休。朋友說,類似這樣的事,母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我很好奇,這樣一位生長在家暴環境裡的不幸母親,會怎樣對待自己的寶寶呢?我問朋友:“那你媽媽對你怎麼樣啊?”

朋友嘆了口氣,說:“我小時候很調皮,被父母打也是家常便飯了。我最初的記憶就是捱打,那是我三四歲時,好像是在小河裡趟水把涼鞋弄丟了一隻。通常情況下被父母打都是因為不聽話,父母從不告訴我錯在哪,反正只要不聽他們的就要捱打。特別是有了小弟弟之後,明明弟弟犯了錯,捱打的卻總是我。打就打吧,我這人皮實,記吃不記打。但有一件事,讓我細思極恐,現在想起來還真有點後怕呢!那就是母親的行為讓我感覺很詭異。有好幾次,在我犯錯之後,母親都會讓我認錯,認錯就認錯吧,她居然拿著菜刀在我面前比劃,還面目猙獰地說:你不認錯就撕爛你的嘴……嚇死寶寶了!要是現在遇見這事,我還不立馬跪地求饒。新聞上那些父母把親生孩子殺死的報道鋪天蓋地還少嗎?可你知道嗎,我當時是死鴨子嘴硬,一次也沒認過錯。”朋友說完,又長吁了一口氣,一副驚魂甫定的表情。

我故作輕鬆地說:“那你得感謝佛祖保佑你媽媽手下留情,刀下留人。呵呵。”朋友勉強笑了一下,不置可否。

細思極恐。

有時上一輩的不幸,會在下一輩身上重演,形成一個死迴圈

如果生命有選擇權,那麼,寶寶沒有理由不選擇有愛的原生家庭。雨果曾說過“慈母的胳膊是由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裡面怎能不香甜?”

父母和子女,是彼此互贈的禮物。這份禮物很奇怪,既能相愛相生,也能相怨相殺

無論你曾經歷過什麼樣的苦難和不幸,當你準備要一個寶寶時,首先要學會的就是:放下與和解。放下過去,同生活和解,努力把自己修煉成一個恆溫懂愛的人,這是一個關於愛的悖論,是你對未來寶寶的責任,是為了讓你成為寶寶的瑪利亞,而不是吃人的狼外婆

如果,你還沒有做好為寶寶而“修身養性”的準備,就別急著“造小人”。因為每個寶寶都長著一顆玻璃心,真的傷不起。

父母恆溫的愛,是寶寶永遠的避風港

情,是一種本能。

愛,是一種能力。

恆溫的愛,是一種修養。

父母恆溫的愛,是寶寶永遠的避風港

一陽青橙,一個以靈魂為調兒、以筆尖歌唱的人,感謝您聆聽!歡迎點贊、收藏、轉發及評論。願以文為絲,穿起三生三世善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