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打破“隱學”,有關《隱秘的角落》的誤讀與它的出圈丨專訪

打破“隱學”,有關《隱秘的角落》的誤讀與它的出圈丨專訪

打破“隱學”,有關《隱秘的角落》的誤讀與它的出圈丨專訪

文│ 魔 王

端午節當天,《隱秘的角落》迎來了收官,主演秦昊與網友在直播間一起追完大結局,當天“秦昊錯點陣圖”、“秦昊邀請章子怡爬山”等話題也再次登上微博熱搜。一時間,《隱秘的角落》這部上半年豆瓣評分最高的國產網劇,以“一起爬山嗎”、“禿然”這些劇中經典橋段的梗成功出圈。

“所以你看,網劇對於大眾還是娛樂導向的,最後大部分人記住的是‘禿然’、‘爬山’這些梗。我們也沒想到秦昊老師這個實力派演員最後會變成‘流量擔當’。”對於這些天網上的熱議,《隱秘的角落》總製片人何俊逸說道。

《隱秘的角落》(以下簡稱《隱秘》)出圈或許是一次偶然,但對於何俊逸和他的團隊來說,這次“出圈”是出乎意料的驚喜。

打破“隱學”,有關《隱秘的角落》的誤讀與它的出圈丨專訪

出圈

“超高的口碑我們沒有想到,一開始我們的目標是希望得到業內的認可,

大概在前6集播完的那個週末,慢慢聽到一些非業內的人士也在誇這部劇,其實心裡還是很高興的。

”對於一直致力於深耕內容,打造精品的何俊逸來說,《隱秘》的這次出圈給了他更多在內容製作上的信心。

2016年,何俊逸和他的製作團隊與愛奇藝合作,製作了改編自紫金陳同名小說的網劇《無證之罪》(以下簡稱《無證》)。《無證》在播出以後得到了業內的廣泛好評,因為良好的合作關係以及彼此的信任,何俊逸又爭取到了紫金陳另一部小說《壞小孩》的改編權,於是,《隱秘》這個專案從2017年開始籌劃,用了接近兩年的時間製作完成。

打破“隱學”,有關《隱秘的角落》的誤讀與它的出圈丨專訪

作為只有12集體量的網劇,《隱秘》的製作週期算是比同類型要長一點,從劇作、選角、選景再到拍攝、後期,製作團隊都在不斷磨合中講究精益求精。用何俊逸自己的話來說就是“

原本用一半的時間(製作)可以達到80分,但為了那最後20分,我們可能還要再多花一倍的時間。

《壞小孩》是一部偏陰鬱、暗黑的小說,改編它的難度應該不小,但是何俊逸和編劇團隊並沒有執拗於如何改編這樣一部作品,而是將精力放在瞭如何“取其精華”,做出屬於自己的東西。“雖然是改編,但我們看完小說以後,基本上把它是放在一邊的。

小說對於我們來說其實是個故事核心:一群小孩在暑假裡看到這樣一個事件然後又被捲入其中。剩下的東西再根據劇本需要一點一點裝回來,編劇和導演再進行二度創作。

打破“隱學”,有關《隱秘的角落》的誤讀與它的出圈丨專訪

何俊逸介紹道,整個編劇團隊大致的分工是:卡卡西負責劇本明確型別,定下每一集的主題和故事打點;潘依然作為全程的主編劇,負責劇本結構和人物塑造;胡坤老師幫助完善劇中的人物設定和細節;孫浩洋作為第一個加入的編劇幫助團隊完成了最初的大綱,也就是改編部分。

給原著做“減法”,於是觀眾看到了現在這版區別於《壞小孩》的《隱秘》。而劇中那些諸如周春紅強迫朱朝陽喝牛奶、周春紅吃橘子的經典橋段,這些在劇本中可能只是一句話帶過的場景,是導演和演員在現場反覆琢磨,透過不斷加入細節元素,一遍遍摸索出來的。

作為一部社會派的懸疑劇,《隱秘》也更趨向於區別於那些傳統的懸疑劇。何俊逸表示,通常的懸疑犯罪劇在表現案件時會著重刻畫環境的緊張感,比如案件一開始就陰著天颳著風,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一看就是要“搞事情”。

但《隱秘》不同,比如第一集張東昇推岳父岳母下去,風和日麗的環境,馬上就為他的犯罪行為營造了一種“反差感”,這種反差感也始終貫穿全劇。

“陽光越強,陰影就越清晰”,如同劇名“隱秘的角落”一樣,這是《隱秘》定下的基調,透過一種反差感的營造,而讓觀眾注意到“生活中大部分是美好,但也有不被察覺的東西在生長”。

打破“隱學”,有關《隱秘的角落》的誤讀與它的出圈丨專訪

的確,湛江的夏天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這個溫暖的地方,有一群聰明、快樂、仗義的小朋友在家庭裡不太被關注,《隱秘》不僅是部討論善惡的劇,何俊逸也希望透過這部劇能夠讓大家注意到那些因家庭原因而缺少關注的孩子。

打破“隱學”,有關《隱秘的角落》的誤讀與它的出圈丨專訪

誤讀

“太可樂了。”

攝影指導晁明某天收到朋友轉給他的一條帖子,內容是網友對《隱秘》中一些視聽語言和細節的解讀。他笑著告訴骨朵,真沒想到網友的腦洞會這麼大。這也足以證明,《隱秘》的出圈除了網路上的流行梗以外,還有一部分原因來自此劇製作精良的氣質,讓許多觀眾看完後意猶未盡,紛紛在網上“獻上”自己對於這部懸疑劇的“二度解讀”。

打破“隱學”,有關《隱秘的角落》的誤讀與它的出圈丨專訪

不過有趣的是,一些解讀卻是誤讀。網上流傳的一張朱朝陽“黑化”前後的對比圖,指出課桌上的魔方從三階變成四階,花色產生變化,暗指人物內心正在變化。

晁明解釋道,這裡的魔方只是自己當時玩的道具,因為自己只會拼三階魔方,所以三階魔方被拼回去了,四階沒有拼回去,結果被網友誤以為是一個細節設計,感覺也挺有意思。

這樣看來,神奇的魔方和朱朝陽性格轉變並無太大關係。

打破“隱學”,有關《隱秘的角落》的誤讀與它的出圈丨專訪

雖然魔方和朱朝陽的心理變化關係可能不大,但

《隱秘》這部劇卻是以朱朝陽的內心變化為主線來整體定調的。晁明在剛拿到劇本時,抓住了暑假和船這兩個元素

,這樣的直覺讓他覺得故事應該發生在南方

,在他的記憶裡,貪玩的孩子不會覺得夏天太熱,即使是陽光直射,他們也依然在陽光裡奔跑。抓住這一氣質,攝影團隊用了10天的時間,走訪了長沙、武漢、佛山、湛江、柳州5個城市,最終選擇了靠海、城市規模中等,新老城區並有的湛江。

打破“隱學”,有關《隱秘的角落》的誤讀與它的出圈丨專訪

拍攝地找到後,重點是如何還原劇本中朱朝陽所生活的環境,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場所就是朱朝陽的家。

實際上,朱朝陽的家,天台和外面的街道都是在原有的景上再造的,晁明和美術指導李佳寧透過不斷對光線的測試以及家內部構造的修改,才搭出劇中的讓觀眾信以為真的場景,這對於他來說是十分重要也是必要的。“

景能幫助演員表演,陽臺為什麼要有,因為它是外部和家的銜接點,能讓觀眾感受到這個家是真實存在的,而不是搭出來的。

”晁明說。

打破“隱學”,有關《隱秘的角落》的誤讀與它的出圈丨專訪

打破“隱學”,有關《隱秘的角落》的誤讀與它的出圈丨專訪

朱朝陽在最後一集對嚴良說:“我做過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給你們開了門”,事實上,也正是在這樣逼真的景裡,調動了演員的真實情感,讓觀眾現在回想起來,能夠相信第一次開門時那個場景就是真實的。

打破“隱學”,有關《隱秘的角落》的誤讀與它的出圈丨專訪

除此之外,網友對《隱秘》評價最多的還是說它具有“電影感”。關於何為“電影感”,晁明給出了自己的解釋:“有的朋友把‘電影感’單獨理解成戲劇張力,其實是片面的。

解釋‘電影感’前要清楚電影是什麼,它是視聽的語言。演員表演時的戲劇張力只是其中一部分,攝影、錄音、音樂、剪輯對於氣氛,情緒上的表現都很重要。視聽合在一起去講故事,才是有‘電影感’的敘事。”

“雖然是劇,但我們是透過視聽語言來講故事,營造氣氛。以前作為劇更多的去關注演員的表演,但是近年來大量國外的劇已經讓很多的觀眾潛移默化的意識到了視聽的重要性,所以我們所做的也得到了很多觀眾的認可。”

打破“隱學”,有關《隱秘的角落》的誤讀與它的出圈丨專訪

選擇

從班底搭建到製作拍攝,《隱秘》的“新”能夠被大眾所認可,也少不了它背後的“選擇”。其中一個冒險的選擇就是讓這部12集的劇集有12首片尾曲。

何俊逸強調他們是一個年輕的團隊,喜歡現實感強一點的東西,希望製作出內容飽滿、真實的作品。此前的懸疑劇可能更強調於畫面衝擊,而這一次聲音方面的成績則歸功於導演辛爽、作曲丁可和聲音指導張楠。“這個戲的聲音和畫面其實是均衡的。

12集的音樂不一樣是因為中心思想就不一樣,結尾的時間點所延續的情緒不一樣,片尾曲是配合這一集還沒舒緩的情緒,每一集的音樂都是為了把你的情緒延展到底。”

打破“隱學”,有關《隱秘的角落》的誤讀與它的出圈丨專訪

“一開始確定做12集片尾曲會有些爭執,怕是自嗨。因為12首就是12首的版權,有各種法律檔案要籤,還不如一首歌反反覆覆去聽能被觀眾記住,特別怕最後吃力不討好變成自嗨。但導演覺得這是一種情緒的傳遞,就很快說服了大家。所以我們花了錢和精力把喜歡的音樂版權買到,只有第12集的片尾是導演自己創作的,因為想買的音樂沒買到於是自己寫了一首。”

除了片尾曲有大膽嘗試,《隱秘》的配樂也被網友稱之為“陰間音樂”,在這一點上何俊逸覺得配樂很好地起到了為劇增加懸疑性和緊張感的作用。

“片尾12首歌的想法從拍攝之初,劇本結構做好後就想好了,配樂則是在導演剪出小樣後貼出參考配樂,再由作曲與導演商量完成的。”何俊逸說,“導演和丁可溝通特別微妙,他們設計了一套自己的語言邏輯,比如大致是往右是故事性強一點,往左是更drama一點,導演有時會說‘往左一點’,丁可會說‘還左嗎,是不是夠左了’所以配樂是根據兩人反覆共識達成的。”

打破“隱學”,有關《隱秘的角落》的誤讀與它的出圈丨專訪

不負眾望,如此大膽的音樂設計果然得到了觀眾的認可。一般在手機上看劇觀眾很容易掐掉片頭和片尾,可見何俊逸的擔心並不是沒有道理,從另一個層面來說,如今網劇市場的競爭本質仍然是在爭奪使用者的碎片時間。

何俊逸介紹道,在《隱秘》的受眾分析中,六成以上是女性觀眾,而其中絕大多數的觀眾都選擇用手機來看劇。“

這就要求我們的劇集不能太冗長,以前我們以為劇集的競爭對手是電影,其實不是。現在主要是遊戲,因為大家都在爭搶這個碎片時間,一方面短劇符合現在的使用者習慣,另一方面行業層面也不主張太長的‘注水劇’。

打破“隱學”,有關《隱秘的角落》的誤讀與它的出圈丨專訪

但無論對於平臺也好還是製作團隊也好,之前的短劇市場還沒有形成一個良性的體系,

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招商困難,12集的短劇和40集的長劇相比,體量太小,廣告露出時間短,粘性差,廣告投放商還是選擇長劇為主。

而愛奇藝這次透過“迷霧劇場”6部劇集整體排播的模式,把精品短劇劇場的模式走通了,減小了單部劇集的招商壓力。雖然只是一個開始,依然讓何俊逸看到了希望,“

這個戲給我們最大的滿足感就在於我們看到短劇逐步得到觀眾的認可,平臺也會因此更加支援這樣的戲,演員、導演和更多的合作伙伴都會更願意參與到未來的創作中

,這也更加堅定了我們自己的方向,我們和觀眾都可以以越來越靈活的方式看內容。”

打破“隱學”,有關《隱秘的角落》的誤讀與它的出圈丨專訪

打破“隱學”,有關《隱秘的角落》的誤讀與它的出圈丨專訪

打破“隱學”,有關《隱秘的角落》的誤讀與它的出圈丨專訪

打破“隱學”,有關《隱秘的角落》的誤讀與它的出圈丨專訪

打破“隱學”,有關《隱秘的角落》的誤讀與它的出圈丨專訪

打破“隱學”,有關《隱秘的角落》的誤讀與它的出圈丨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