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新一代“深漂”極少知道的深圳發展往事!二線關和“三來一補”

當深圳關內和關外,以及“三來一補”上屋模式都成為過去式時,也代表著第一代“深漂”退休了。雖然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成為了往事,但是它們都真實地發生過,

如今成了新一代“深漂”極少知道的深圳發展往事。

先來說說二線關。

深圳分為關內和關外,

“關內”,就是深圳經濟特區範圍以內的區域,共計327。5平方千米,相當於現在的羅湖、福田、南山和鹽田;“關外”,就是深圳經濟特區以外的深圳區域,約1670平方千米。

“關”指的是“二線關”,深圳特區成立初期,因其在全國的特殊地位,存在關稅、邊防等問題,為了便於管理,從1982年6月開始,在深圳特區和非特區之間修建一道“特區管理線”,

東起鹽田區梅沙背仔角,西至寶安區南頭安樂,全長84.6千米,全線用高達近3米的鐵絲網隔離。

新一代“深漂”極少知道的深圳發展往事!二線關和“三來一補”

鐵絲網,非當年場景,僅供參考

這道鐵絲網將深圳分為關內和關外,深圳經濟特區和香港之間是“一線”,關內和關外就被人們稱為“二線”。

聽過父輩講過,當年“過關”是要邊防證的,

但是辦邊防證需要蓋很多章,所以很多人無法透過正規渠道進入關內。許多人從“二線”鐵絲網下挖洞,鑽進特區,1988年,潘石屹就是透過這種方法鑽進特區的,他在《潘石屹的坎》中提到過。

新一代“深漂”極少知道的深圳發展往事!二線關和“三來一補”

邊防證,僅供參考

鑽進特區只是第一步,當年到深圳的人魚龍混雜,來自全國各地,多數又是去工廠打工的農民,有一些素質不高,他們以同鄉關係結成利益團伙,幹著敲詐勒索的事,成了黑社會混混。

聽父親講過,他90年代初到深圳,和同鄉搭乘一輛麵包車去住的地方,沒想到剛上車,就被幾個大漢圍住,要錢,最後因為身上實在沒錢,個人又比較鎮定,這群人以為他有關係,就把他放了,逢凶化吉。

現在這種事在深圳已經絕不可能發生了,時代在發展,在進步,人們的素質也在提升。

歸根結底是工作機會更多,都能賺到錢,沒必要在刀口上舔血,幹違反法律的事。

新一代“深漂”極少知道的深圳發展往事!二線關和“三來一補”

深圳,大潮起珠江展覽,復現當年工廠場景

再來說說深圳發展初期依靠的“三來一補”模式。

三來一補是“來料加工”“來料裝配”和“補償貿易”的簡稱,其中“三來”可簡單理解為:由外商提供原料、技術、裝置,由中國大陸企業按照外商要求的規格、質量和款式,進行加工、裝配成產品交給外商,並收取加工勞務費的合作形式;補償貿易是分期付款,以貨易物的涉外買賣關係。

為什麼會有“三來一補”企業?

因為製造業中初級加工品附加值不高,比如做手提袋的,做塑膠袋的,當時香港這型別企業因為工人工資太高、廠房太貴撐不下去了,而內地廠房便宜,人工便宜,而深圳距離香港最近,還有港口,成為“三來一補”企業落地首選地。

新一代“深漂”極少知道的深圳發展往事!二線關和“三來一補”

深圳,深南大道

如今深圳“三來一補”企業基本走入了歷史,

今天的深圳誕生了很多高科技企業,比如華為、騰訊、大疆等等,不一而足,但是“三來一補”企業在深圳要啥沒啥的時候,為這座城市提供了能夠向上發展的資金,是這座城市發展的重要參與者和貢獻者。

你還知道哪些關於深圳的故事?

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