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于禁是曹操五子良將之首,身經百戰,水淹七軍背叛曹操

秋季的漢水,洪水滔天,關羽關老爺坐在戰船上看著曹操的七軍在水裡泡著束手就擒,心裡無比高興。七軍統領于禁和手下被圍困在一處孤島上,四周都是一片水。這群來自北方的漢子哪裡見過這樣的大水,面面相覷。于禁看著跑也跑不掉,打也打不過,無奈的投降了,與他相反的是先鋒龐德,誓死不降,最終壯烈殉國。這是于禁這一輩子做的最後悔的一件事,從此他曹營五子良將之首的名聲就毀了。

于禁是曹操五子良將之首,身經百戰,水淹七軍背叛曹操

曹操當時在許昌悲傷地說:“我和文則相識三十多年,怎麼臨難還不如新來的龐德呀!”于禁是曹操五子良將之首,在曹營諸多將領中地位最重,曹操一直都把他當做重點培養,每次打戰不是讓于禁打先鋒,就是讓他斷後,于禁每次的表現也讓曹操放心。

于禁的首秀相當精彩,曹操當年征討張繡時候,按捺不住心中寂寞,睡了張繡的嫂嫂。張繡已經決定歸順曹操,但是實在看不過曹操給已經死去多年的哥哥戴綠帽子,就率兵偷襲曹操。這一戰曹操敗得慘,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大將典韋都陣亡了,曹操的坐騎也被箭射死了,差點被活捉了。

于禁是曹操五子良將之首,身經百戰,水淹七軍背叛曹操

曹軍大亂,一些士兵就目無軍紀,到處聚眾劫掠,甚至連自家人也不放過。于禁看不下去,一邊收容散兵,一邊查處亂兵,整頓紀律,當時很多士兵到曹操那裡告狀,說于禁欺負他們。于禁也沒有急著前去替自己辯解,先安營紮寨,穩住陣腳,然後才前去曹操那裡回稟情況。曹操多英明,當場就表揚于禁:“在大軍危難之時,將軍能夠臨危不亂,整頓軍紀,替我穩住陣腳,真是有名將風範呀!”從此于禁就被曹操高看兩眼,官運亨通,一路高升。

于禁是曹操五子良將之首,身經百戰,水淹七軍背叛曹操

于禁另一次高光時刻就是大義滅親了,當時他率軍攻打昌豨,昌豨知道打不過曹軍,就向于禁投降。當時昌豨和于禁有舊,以為自己投降以後于禁能夠善待他,還想讓于禁替自己在曹操面前說說好話。哪知道于禁把昌豨抓了起來,就要開刀問斬,當時于禁手下就問:“將軍為何如此?既然昌豨與將軍有舊,跟丞相說說情便是!”于禁就說:“你們難道沒有聽說嗎?曹公以前有命令,圍而後降者殺無赦。我身為曹公的大將,不可以知法犯法,昌豨雖然與我有舊,但是我不能為他失節。”於是他就和昌豨哭著告別,然後斬了昌豨。曹操聽說後說:“昌豨不向我投降,自作聰明投于禁帳下,這都是他自己的命呀!從此更加看重於禁,認為他鐵面無私,忠貞如一,立馬提拔他為虎威將軍,于禁在曹操心裡,地位至高無上。

于禁是曹操五子良將之首,身經百戰,水淹七軍背叛曹操

不過這一切都隨著關羽水淹七軍結束。關羽兵圍樊城後,威震華夏,曹操已經年事已高,不能率軍出征了,就派自己最看重的于禁前去打敗不可一世的關羽。可惜天不遂人意,于禁遇到了大洪水,兵敗投降,當時大軍全部投降,唯有龐德臨難死節,這更加顯示出于禁的懦弱無能。按說于禁身經百戰,早都看穿了生死,為何到老了開始怕死了?

于禁是曹操五子良將之首,身經百戰,水淹七軍背叛曹操

不過曹操非常大度,並沒有難為于禁的家屬,反而是刻薄寡恩的曹丕讓人在曹操的陵墓裡邊畫于禁苟活乞降和龐德的大義凜然的畫面來噁心于禁,當時歸來的于禁已經鬚髮皆白,形容枯槁,看到曹丕如比噁心自己,再也無臉苟活,不久病逝。

于禁是曹操五子良將之首,身經百戰,水淹七軍背叛曹操

于禁死後,朝廷諡號是“厲”,在古代這個不是一個好字,于禁生前威嚴持重,帶兵喜好嚴刑峻法,又因為投降過關羽,所以就被諡為“厲”。如果沒有水淹七軍的投降,他以後的諡號可能就是“穆”了。

批註《三國志》裴松之說于禁諡號“厲”都是他咎由自取,真是極盡尖酸刻薄呀!人情冷暖,恐怕于禁最有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