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心理生理障礙,是一種“現代病”,養育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

引言

為什麼青春期更容易出現身心疾病?這是壓抑情感表達、追求理智的現代社會所特有的“文明病”。過去的人們把感性和理性都同樣看待,自然地生,自然地長,順其自然地活著。可越是到了現代,對於理性的評價就越高了。這樣一來,人們開始認為,能控制自己的情感、能理性地生活的人非常了不起。這樣就會導致就算我們有點生氣和憤怒,也要用理性控制憤怒,並且覺得能在憤怒時保持沉著冷靜的人才了不起。

隨著這種思維方式逐漸變得極端,人們控制情感的力量也變得越來越強大,結果就導致了人們不僅僅是壓抑情感,而是完全與情感切斷了聯結,永遠“理性先行”。這樣一來,人們的情感表達就不再活躍,表情也越發單調了,

最後情感與身體之間的聯絡被完全切斷,變成了缺乏情感的人,甚至出現心理生理障礙。

情感與身體之間原本有著極其緊密的聯絡,情感的反應基本都會伴隨著身體的反應,比如起雞皮疙瘩、出汗、流淚、手發顫、心跳加快等

,多數時候都是身體與情感一起反應的。舉例來說,如果有個人在你面前摔倒了,你並不會考慮“這時候要不要表示關心”,身體一下子就會做出反應。而現在,這樣的身體反應與情感,或者說與心靈的聯絡斷了。如今在前來諮詢的人中,這種情況也很常見。

心理生理障礙,是一種“現代病”,養育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

長此以往,在說不清是心理還是身體的地方,就會出問題,也就是所謂的心理生理障礙。

有人認為心理生理障礙是一種身體表現出症狀而癥結在心理的疾病,但其實心理生理障礙是更為複雜的,無論是從心理著手還是從身體著手,都不容易治好。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心理生理障礙是一種“現代病”,也可以說是一種“文明病”。這樣說來,無論父母怎麼做,孩子們都有患上心理生理障礙的可能,所以不能簡單下結論說“都是因為親子關係不好才會這樣的”。

放在以前的話可能還更容易弄清原因,但現在,心理生理障礙有一部分是我們的文化導致的,因此也很難治療。養育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似乎大家都懂得養孩子的道理,於是就過於依靠那些道理來行事了。現在的父母們總是按照書本上寫的方法來養育孩子。

就算充滿情感,也會用理性去考慮“這時候不應該這麼說吧”,於是就把情感給壓抑了。

其實不需要太過較真是否理性,大可放開一些去表達,像“哇,真有意思”“你個搗蛋鬼”……這樣養育孩子就可以了。在青春期女孩身上常見的心理生理障礙就是厭食症。當然了,有一些孩子就算一時抗拒吃東西,稍微等待一陣子就可以恢復。不過一旦症狀持續的話,就有可能是厭食症,應該尋求專家的幫助。

心理生理障礙,是一種“現代病”,養育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

厭食症的背景中,有一部分是對身體性的拒絕和否定,也就是對於自己女性的身體難以接受,或者說不想成長為成年的女性。她們對於女性性別的厭惡會清晰地展現出來,因為女性心靈與身體的聯絡比男性更強。

如何接受自己的身體與如何接受自己這個人,這兩者的聯絡緊密到無法分開來看待。

當女孩患厭食症的時候,有必要考慮一下她與母親的關係。因為女兒如果能夠接受自己和母親有相似的身體、過相似的生活,那就沒什麼問題,但罹患厭食症的女孩們往往無法接受這些。

這種情況下,病因就有可能是女孩不能接受母親的生活態度,或者對父親和母親兩個人的生活方式都接受不了,畢竟孩子們能學習的榜樣就是他們的父母了。

另外,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時代精神”,到底是這樣好,還是那樣好,眾說紛紜,孩子也會受到影響

。但大多數時候,孩子本人並不會意識到提到的這些。畢竟對女孩來說,要如何作為一個女性長大是說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女孩如何接受性,男孩如何控制性,這些都是青春期的重要課題。而且,接受還是控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心理生理障礙,是一種“現代病”,養育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

孩子不聽話,好像我們之間的紐帶斷了,怎麼辦?與強勁的紐帶相比,考慮如何凝聚厚實的羈絆更好。一說到跟孩子處好關係,人們通常馬上就會想到跟孩子一起聊天、帶著孩子去玩兒等,

但其實比起這些,在孩子平時主動找自己“喂,媽”“哎,爸”的時候,自然地迴應孩子,對建立好的親子關係來說才是更重要的。

在孩子找自己的時候,是冷淡地說:“你真煩!”還是迴應:“嗯,怎麼啦?”“什麼?”這兩種反應帶來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從孩子的角度來看,跟父母聊天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有些父母能做到自然地迴應孩子,當孩子靠近時,他們會認真地點頭傾聽,而在其他時候,就適當地應對,十分自然

。旁人看到可能會覺得“什麼啊,那對父母是不是太隨意了啊”,但其實在關鍵的地方他們可一點兒都沒有鬆懈。

但如果父母始終掌控著主導權,還用頭腦理性地判斷“必須跟孩子認真對話”的話,那就跟孩子之間出現錯位了。

在親子關係上,經常被提到的一個詞就是“牽絆”。“牽絆”也就是“紐帶”,就是相互之間在某些地方聯結著的意思。在發生緊急情況的時候,相互之間有所聯結當然是件好事;但從反面來看,其實“牽絆”或者“紐帶”也會束縛人的自由。

心理生理障礙,是一種“現代病”,養育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牽絆”也有“束縛”的意思。因為我們現在都很擔心“紐帶”過於疏離的狀況,所以在使用“牽絆”或者“紐帶”這個詞的時候,往往只考慮了積極意義,但其實在父母強調其積極意義的時候,對孩子來說卻成了枷鎖。人們常說“強勁的紐帶聯結著我們”,可比起強勁的紐帶,深厚的紐帶更重要。

我所說的“深厚紐帶”,意思是指讓紐帶變得很長,長到能夠一直聯結到極其深遠的內心的理想狀態。

也就是說,如果兩個人彼此之間的關係在深層次上儘可能地往深遠發展,甚至深遠到“無限遠點”,那麼只要在這一點上是聯結著的,對方走到天涯海角也沒關係,因為他們彼此在心靈的最深處聯結著呢。父母與孩子之間也是一樣,只要在深層次聯結著就好。

那些把紐帶搞得又短又強勁的人,其實只是在控制對方而已。如果紐帶能夠不斷加深,那麼對方會變得越來越自由,但彼此之間仍然是聯結著的。

如果聯結短而直接的話,就很容易變成父母對孩子“不行”“不許去”的命令關係,因為父母根本受不了孩子從自己的領域中踏出半步

。這樣一來,父母倒是省了事,但被父母依賴的孩子就疲憊不堪,禁不住想要逃離了。這時父母就會說“我們之間的紐帶斷了”“被孩子背叛了”這種話,可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從孩子的角度來說,他們已經被逼得喘不過氣了,除了逃離沒有別的辦法。

心理生理障礙,是一種“現代病”,養育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

舉個例子,假如孩子沒有像平常一樣按時回家,此時父母如果勃然大怒的話,一定會跟孩子吵架。其實父母應該心平氣和地問:“做什麼去啦?”孩子會回答:“因為……所以才回來晚了。”那麼父母就要回應:“原來去做這件事了,真有意思啊。”這句“真有意思啊”就會進入孩子的內心深處。

如果能做到這種程度的話,孩子去再遠的地方也沒關係。

有些父母心胸狹窄,一聽說孩子談戀愛就會立刻氣得要命,但其實如果父母沒有活出自己的人生的話,是沒法用“這孩子終於也有戀人了”“孩子已經長到這麼大了啊”的想法來看待問題的。

如果自己有自己的人生,孩子也有孩子的人生,那麼親子之間的聯結就會非常深厚。

這樣一來,就算孩子不按照自己的意願行動,彼此之間的“紐帶”也會變得越來越深厚,因為雙方的關係伴隨著理解,也伴隨著友情。無論親子、戀人還是夫妻,關係中有了友情就有了厚度。因此孩子去哪裡都沒關係,因為雙方的信賴深厚。不過,也有一些很了不起的人會說:

“不需要什麼理解,我完全信賴那個人。”就像有的母親會篤定地說:“那孩子絕對沒問題!

結語

這並不是自以為是,而就是事實。這種天才一樣的人,並不是靠用頭腦思考來解決問題的,而是擁有著“信任他人”“愛他人”這樣可貴的品質。人際關係真是不可思議的東西,真正的信賴和裝出來的信賴完全不一樣,孩子非常清楚這兩者之間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