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喜迎二十大|番禺文化煥發新活力

番禺,是一座擁有兩千多年曆史的嶺南文化古邑。在漫長的歲月中,番禺先賢們創造了璀璨的歷史文化,賡續歷史文脈,為番禺高質量發展留下了寶貴財富。近年來,番禺區加大文化發展力度,充分利用深厚的文化積澱,深挖代代相傳的文化資源,積極推動嶺南文化特色區和文化強區建設,文化事業煥發出動人光彩,較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

喜迎二十大|番禺文化煥發新活力

寶墨園水上飄色巡遊 黃國宏攝

民間藝術 聲名遠播

近年來,番禺區緊緊圍繞打造嶺南文化特色區的目標,連續八年舉行民俗文化節,積極打造沙灣飄色、乞巧節等傳統民俗特色產品,不斷提升傳統民俗文化的發展層次,多個鎮街和鄉村、學校等基層單位獲得各類多項榮譽稱號。其中,沙灣街(飄色、廣東音樂、魚燈)、大龍街沙湧村(鰲魚舞)、沙灣鎮沙坑村(龍獅)、化龍鎮潭山村(飄色)、鍾村街(龍獅)、石樓鎮(龍舟)、南村鎮(嶺南文化)先後獲評國家級民間藝術之鄉。沙灣街和石樓鎮大嶺村分別獲評“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和“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讓番禺區的民間藝術已走出“深閨”,享譽全國,屢獲殊榮。磚雕工藝家何世良在首屆全國磚雕藝術大賽中榮獲全國“磚雕大國工匠”稱號;國家級非遺專案代表性傳承人、石樓鎮“廣東省廣彩藝術之鄉”代表人物陳文敏獲2016年度文化部授予的“文化部優秀專家”稱號;漫塑大師王增豐、化龍潭山村乞巧飄色民間藝人許冠其榮獲第二屆廣東省民間文化技藝大師稱號等。在中國民間藝術最高獎——山花獎的評選中,番禺區更是連續五屆六次獲獎。

番禺區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建立了國家、省、市、區四級非遺保護傳承體系。全區擁有國家級名錄3個,省級名錄12個,市級名錄18個,區級名錄47個。代表性傳承人方面,有國家級1名、省級8名、市級22名、區級51名。成功申報了廣州市番禺蓮花彩瓷實業有限公司、沙灣飄色協會、沙灣世良工藝美術工作室等3個省級非遺傳承基地,餘蔭山房、市橋中心小學等6個市級非遺傳承基地,沙灣街育才小學、大龍街沙湧小學等23個區級非遺傳承基地。

群文藝術 有聲有色

今年8月,番禺區原創廣場舞作品《灣區時代》代表廣東省參加全國第十九屆“群星獎”廣場舞決賽,這是全省唯一一支隊伍參加群文系列最高獎“群星獎”廣場舞決賽,充分展現了我區群眾文化活動的生動活力和良好的藝術水準。

群眾文化活動是基層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番禺區非常重視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常年開展各類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推動了群眾文藝團隊遍地開花,目前,全區共有群眾文藝團隊471個,團隊型別包括廣場舞、合唱、書畫、太極、旗袍、粵曲及話劇等,群眾文化已在人民群眾的生活中無時不有,無處不在。

基於群眾文化活動的良好氛圍,番禺區加大了群眾文藝創作的組織與扶持力度,群文精品創作進入了穩步發展期。廣大文藝工作者創作出了大量緊跟時代脈搏,反映群眾心聲的群文作品。番禺區獲得2021年度廣州市群眾文藝創作綜合排名第一的好成績,僅去年,由區文化館創作或推薦文藝作品獲各級獎項多達54項,其中國家級獎項3項、省級獎項7項、市級獎項44項。

文化產業 壯大發展

去年9月,在首屆國家文化出口基地論壇上,番禺區獲評第二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當前,番禺區已初步形成以珠寶設計生產、燈光音響、動漫遊藝、網際網路新業態等為主的文化業態,培育聚集了一批文化出口龍頭企業,全區擁有規上文化產業企業308家。2021年全區文化進出口額達43。75億美元,文化出口產品和服務輻射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一帶一路”沿線30多個國家開展業務往來。

在珠寶首飾方面,番禺區是全國最大的珠寶首飾設計生產製造基地、全球著名珠寶品牌集聚地,全區集聚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珠寶首飾企業,從業人員近10萬人,產品佔全球市場份額約三成,佔港澳地區市場份額約七成。在燈光音響方面,番禺區是國內最早發展燈光音響行業的地區,燈光音響行業居世界一流,擁有核心企業600多家,從業人員約12萬人,集聚了浩洋燈光、銳豐音響、珠江燈光等著名舞臺燈光音響生產企業,佔全國近一半的市場份額。在動漫遊藝方面,番禺動漫遊藝裝置生產已有近30年發展基礎,商用遊戲機產品佔全國60%、全球20%以上市場份額。各類動漫遊戲企業超過1000家,從業人員5萬多人,其中新技術研發類企業50多家,獲文旅部稽核透過的機型機種達3700多種,佔國內總數的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