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刻蠟紙、打字機與數碼影印

本文轉自:兵團日報

●範萍

我於上世紀80年代初參加工作,被分配到局辦公室。上班第一天,領導交給我一塊寬約15釐米、長30多釐米的鋼板,一卷蠟紙和一支鐵筆。鋼板表面澀滯,富有磨砂感;蠟紙淡黃色,印著密密的方格;鐵筆是粗壯的塑膠杆,尖端嵌有一根鋒銳的鋼針。我的工作是把文字刻在蠟紙上,那時機關、單位上報、下發的檔案、材料都是先刻蠟紙再油印。

雖寫過多年鋼筆字,但把蠟紙墊在鋼板上刻字,卻是另類技法,須用力得當,手重了蠟紙會劃破,輕了印出來字跡模糊,更須心靜凝神,摒棄雜念,出現錯字就無法彌補,千八百字刻下來,累得手麻眼澀、脖子酸硬。

蠟紙刻好後要去油印,油印機是個扁方木盒,內有油滾、紗框、紙夾等,首先把蠟紙貼上紗框,框下夾一沓白紙,油滾蘸墨,貼框前推,蠟紙上的字跡就印在了白紙上。那時,辦公室董秘書是印材料的老手,一張蠟紙能印200多張,我初學乍練,50張沒印完,蠟紙就在紗框上移位、褶皺。所以,油印時都是他一手推油滾,一手掀紗框,印一張我立即翻過去,我倆配合默契,印得又快又整潔。

1988年,局裡買了打字機,我自然成了打字員。由滾筒、字盤、機盒與字錘等部件組成的打字機,是當時最先進的辦公裝置,滾筒用來貼卷蠟紙,字錘下面是字盤,拉動與機盒、字錘連線的手柄,即可上下左右自由滑動。

能夠熟練打字要下一番苦功,首先要背熟字盤上2450個鉛字的位置,用了2個多月時間,我才基本記熟了字盤,掌握了打字技巧。

記得有一天,我剛要下班回家,領導來電話說,明早急需一個材料,必須加班打印出來。任務緊急,我趕忙先打字,然後一個人油印,天色大黑,終於弄完。由於心裡著急,忙得滿頭是汗,用廢紙胡亂擦擦手,就騎腳踏車離開單位。到家推門進屋,家人見我都哈哈大笑,對鏡子一照,原來弄得滿面油墨,活脫脫一個“五花臉”。幸虧天黑,若是白日,不知該出多大的“洋相”。

1998年,辦公室購買了電腦和針式印表機,勞作了十幾年的打字機被抬進倉庫,那時我已做後勤工作,新來的打字員坐在電腦前,數千字的材料不到半小時就列印完成,聽著印表機的“嗞嗞”聲,我心想:如用打字機,最少也要打一天。

2008年,辦公室又添置了影印機,再也不必為印材料弄得滿手油墨,蹭得身上、臉上一塊塊漆黑,影印百十份材料不消1小時就能輕鬆、乾淨地完成。沒過幾年,影印機又換成了數碼型,只要輸入指令,既能雙面影印,又能影印彩色圖片,功能和效果都勝似印刷品。

如今我已退休,偶爾去單位,看到大家的辦公桌都不再亂糟糟地摞擺著資料夾、材料筐、筆筒、信箋等,都有一臺電腦、一部手機,每個人都能操作列印、影印機,許多材料也不必一份份印製,只要用郵件或微信群發,立即就傳送到位。

在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前夕,懷想黨領導改革開放的光輝歷程,各條戰線、各個領域都在突飛猛進,僅我親歷的刻蠟紙、打字機到數碼影印,就實實在在地折射出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和讓我們驕傲、自豪的巨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