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虛擬製片沉浸式體驗,共赴科幻夢之約

當科幻遇到虛擬製片,當尋求突圍的創作原力遇到能把想象落地的虛擬科技,一場關於科幻創作的狂歡就此拉開序幕。

9月19日,藍星球·博採幻象電影計劃虛擬製片沉浸式體驗正式開啟!22強選手與複評老師同抵杭州,在博採虛擬製作中心集結,開始此次沉浸式體驗之旅。

虛擬製片沉浸式體驗,共赴科幻夢之約

虛擬製片沉浸式體驗,共赴科幻夢之約

虛擬製片沉浸式體驗,共赴科幻夢之約

虛擬製片沉浸式體驗,共赴科幻夢之約

虛擬製片沉浸式體驗,共赴科幻夢之約

此次沉浸式體驗為期3天,與複評評審同時進行。為保證每個選手都有機會親手實操虛擬製片創作工具,22個專案團隊分為五組,交替進行體驗與複評陳述。

體驗的第一站就是博採位於杭州的

一號虛擬製作中心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選手們實地參觀了兩座高速實時預演棚以及一號LED環幕棚,對虛擬拍攝場地有直觀瞭解。

虛擬製片沉浸式體驗,共赴科幻夢之約

虛擬製片沉浸式體驗,共赴科幻夢之約

博採傳媒影業製作中心總經理沈辰奇與製片人黃河又為大家帶來

「下一代際電影製片科技」

主題講座,從製片思路、製作流程到專案案例,全方位介紹了虛擬製片的底層邏輯、核心技術及為影視行業帶來的變革與機會,在理論層面讓選手們對虛擬製片有全面認知。

虛擬製片沉浸式體驗,共赴科幻夢之約

體驗第二站是博採位於安吉的

二號虛擬製片基地

。在1000㎡高速預演棚裡,由博採預演團隊為選手進行詳細的實時預演流程與特點介紹,並邀請選手互動實踐,深度體驗實時光捕、虛擬勘景、虛擬拍攝、及虛擬相機效能測試等不同環節。

虛擬製片沉浸式體驗,共赴科幻夢之約

虛擬製片沉浸式體驗,共赴科幻夢之約

虛擬製片沉浸式體驗,共赴科幻夢之約

虛擬製片沉浸式體驗,共赴科幻夢之約

虛擬製片沉浸式體驗,共赴科幻夢之約

虛擬製片沉浸式體驗,共赴科幻夢之約

拿到虛擬相機的創作者就像拿到新玩具的孩子,豐沛的創作力被重新開啟。“太自由了!”這是創作者們親測後的最大感受。

《最後一夢》導演劉靜雅直言:“光可以改變,場景也可以動,你的想象力真的可以實現!”

《懸弓小隊之月球營救》導演覃劼在使用後也讚歎:“我原來接觸的虛擬拍攝都是用的灰模,會有延遲、斷手斷腳、資料丟失,這次體驗下來非常流暢,包括實時燈光、人物的動作,包括相機運動的可塑性都是非常強的,我覺得是第一名。”

預演體驗結束後,選手們來到

博採二號LED環幕棚

,由製作中心總經理沈辰奇為大家進行LED虛擬拍攝分享與問答。

虛擬製片沉浸式體驗,共赴科幻夢之約

虛擬製片沉浸式體驗,共赴科幻夢之約

虛擬製片沉浸式體驗,共赴科幻夢之約

虛擬製片沉浸式體驗,共赴科幻夢之約

虛擬製片沉浸式體驗,共赴科幻夢之約

虛擬製片沉浸式體驗,共赴科幻夢之約

虛擬製片沉浸式體驗,共赴科幻夢之約

現場看到高精度帶透視的實時鏡頭呈現,選手們對於LED畫面效果及拍攝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剛才鏡頭動起來,我雞皮疙瘩都起來了!原來遠近關係在LED上面可以體現的這麼清晰。我想到是不是情節上面還能再大膽些,螢幕就在這,為什麼不把想象力更開啟?”《全金屬詩人》導演鍾曉婷如此感嘆。

問題接連丟擲,討論熱度不減。22支年輕、專業、生猛的創作隊伍,與專業化的虛擬拍攝初交手後,對於自有專案、對於科幻的視覺表達、對於影視工業的未來都有各自的新鮮表達。

聽聽選手們怎麼說?

《人類意識採集計劃》導演 陳小雨

“我之前在多倫多的時候非常喜歡的一個老師說,咱們不要講感覺,feeling是一個非常飄渺的東西,所有的feeling拆分出來都是技術去支撐起來的——它的視覺,它的聲音等等所有的東西。在過去,我的這個feeling拆分到各個環節之後,一些地方技術上是實現不了的,或者是成本是極高的,那麼這個專案我只能擱置,或者把精力投入在其他上面了。現在我感覺這一塊拼圖拼上了,我可以把這個東西完整地呈現,像是吃了一顆定心丸,覺得有戲、靠譜。

《幻伶》導演/編劇張翔鵬

“從昨天聽講座到現在,我能看到我一直以來所憧憬的那個東西,以及憧憬的技術真正落地,並且在國內達到如此高成熟度的效果,真的讓我感到非常興奮!

這整套虛擬製作流程是目前為止在國內我看到的最完整而且就是最好的一套。其實說實話,在我已經有心理預期的情況下,當真正進到棚裡面進行實操,我還是覺得很震撼。預演流程,它對攝像機的模擬是我之前接觸到的一些虛擬拍攝都做不到的程度,包括最後出來的效果,加上這個LED屏,最後呈現在我面前,我站在那裡面的時候,我感慨的是它其實代表的不只是虛擬製片,而是這種虛擬思維。它改變的可能不僅僅是影視行業,有可能會改變我們整個的傳媒領域。所以我覺得能有機會來到這兒體驗這一套最先進的流程,我覺得自己已經觸控到了未來,而且正在利用它來創造一些非常了不起的作品。”

《渡劫》製片人 萇江

這個創作系統我覺得能夠特別大地激發大家的創作效率,比如說在這一小時之內我能想出的東西,激發出的靈感和創作的新想法可能是正常拍攝的4-5倍。我覺得這個其實是最有價值的東西,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進行真正的藝術創作,而不是進行藝術工作。

還有一個什麼觀念,就不再是成本控制,而是價值控制。就是我們花比如2000萬的錢,但可能我拍出來是5000萬的效果,那麼我們就省出3000萬的效果空間。而不是說我們本來有2000萬的預算,我非照著兩千萬去省,我覺得不是這個思維。因為我覺得使用者或者是觀眾最後他只為效果負責。那麼如果我們站在效果價值上考慮,這是一種非常好的選擇模式。

《烏金與飛鐵》導演/編劇 德格才讓

我覺得會顛覆大家對LED屏的概念,大家可能覺得這就是一個螢幕,但其實螢幕技術是看不見的,而是完完全全會給到你實時的畫面。而且以往給大家的誤區就是,屏是不敢去拍的。這邊已經解決了摩爾紋的問題,你可以懟屏拍、仰拍,曼達洛人都不敢仰拍,這邊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地方。尤其是就工業體系而言,是值得驕傲的事。我們完全可以用自己的系統來拍自己想拍的東西,放開創作的靈感,這對於我之前的拍攝是前所未有的體驗。

虛擬製片沉浸式體驗,共赴科幻夢之約

電影是一種夢想。虛擬製片讓這份夢想中的畫面,能夠在前期流程中,就被更多人看到。也因此,它有了更大的機會成為一個更為絢麗的夢,讓觀眾也沉湎其中。

拋開顧忌,更大膽的想象,盡情嘗試一切可能,並從中吸取高濃度的創作養料,這是虛擬製片為創作者帶來的特權。

而當這份特權與科幻影像相遇,我們有理由相信,將有一場華麗的科幻夢之約,在未來等待我們共同奔赴!

虛擬製片沉浸式體驗,共赴科幻夢之約

關注博採傳媒百家號

瞭解更多虛擬製片前沿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