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摩根觀點分享|合理選擇投資工具,應對通脹風險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摩根資產管理智庫

全球性通脹來襲,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也在最近幾個月創出較高升幅。對投資者來說,通脹將影響購買力,讓錢包面臨縮水風險。投資者可以根據自身投資目標和風險偏好,避免持有太多現金,並可留意增加合適的資產配置。不過,各種具抗通脹特性的投資工具不一定適合每個投資者的需求,具體的選擇需要基於資產的特性、投資者的需要和風險偏好來做出。

三大抗通脹工具,各有門檻

相信在多數人心中,實物黃金、房地產和高息股票是可以應對通脹的工具。不過這些工具不但各有風險,進入門檻也不一樣。比如實物黃金雖然可以抗通脹,但它的價格波動較大、無法產生額外利息,而且交易不便;房地產雖然可能可以保值,但它卻有折舊風險和管理成本。更重要的是,它們的門檻都比較高,並非多數投資者能夠輕易選擇的抗通脹工具。

摩根觀點分享|合理選擇投資工具,應對通脹風險

資料來源:摩根資產管理,僅供示意,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

所以,我們相信比較多投資者會選擇購買高息股收取股息,來作為抗通脹的工具。而“存股”(中長期持股)的概念,其實就是這種觀念的延伸。但是買進單一股票,投資者不但要承受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個別企業也面臨經營性的風險。因此,個人投資者用買進高息股票的方式抗通脹,雖然有機會收到股息,但投資情緒卻較容易受到風險事件的影響,可能不利於維持投資紀律。

定期定額分散投資,或有助穩定抗通脹

相比個股投資,如果用一籃子高息股票抗通脹,就有機會可以降低投資單一企業的波動風險。因此主動型證券投資基金和指數基金(ETF)在這幾年愈來愈受投資者歡迎。兩者的區別在於,主動型證券投資基金由專業基金團隊操盤,而ETF投資是被動型追蹤一籃子股票的價格變化。主動型基金中,基金經理可以跟隨大市和通脹的變化,主動調整資產配置,有機會幫助投資者創造超額收益。基於基金經理的不同風格,主動型基金之間的風險收益特徵差別很大。一些基金波動率較大,風險偏好較低的個人投資者可能不適合參與。

綜上所述,投資者應該比較不同工具,再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決定是否採用定投方式抵抗通脹。

摩根觀點分享|合理選擇投資工具,應對通脹風險

摩根觀點分享|合理選擇投資工具,應對通脹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