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大馬羽毛球新星李梓嘉:努力有回報 用冠軍證明實力

中新網7月22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道,羽毛球是馬來西亞尤為矚目的體育專案,是馬來西亞在世界體壇“刷臉”的工具之一。多年來從西迪兄弟、傅國強、黃宗翰再到李宗偉,多少羽毛球名宿曾帶著輝煌條紋出征,並載譽而歸,然後再次更新換代,新面孔揹負著前輩留下的“遺產”和國民沉重的期待再次前行。

大馬羽毛球新星李梓嘉:努力有回報 用冠軍證明實力

李梓嘉(來源: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李宗偉退役後,21歲的李梓嘉便被媒體稱為是李宗偉接班人,這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至今還未被廣大的國民所認識,但對於羽毛球愛好者來說,他的名字其實已經不陌生。

幾近一米九的身高、修長的四肢,這是許多球迷、體育記者和體育圈內的人提到他時必先強調的“好條件”。而這與生俱來的好條件,繼承自前籃球國手的父母。

“我爸媽從我6歲的時候就讓我去打羽毛球,我一開始並不喜歡羽毛球,每天都哭著去打,一直到9歲才對羽毛球產生興趣。”

雙親有心栽培,加上他的天賦,13歲便進入武吉加里爾體育學校就讀。也許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規律,李梓嘉甫入學就遭遇到人生第一難關。

校園霸凌無處不在,就連體育學校也無法倖免。

李梓嘉和同期新生被學長霸凌,後來他決定挺身而出,先向父母反映問題,再由父母向校方投訴,校方亦迅速處理給予參與霸凌的學生禁賽等處罰,讓李梓嘉和同學免於霸凌,但事後同學們卻選擇加入學長的陣營,他被孤立了。

“6人房只剩我一個人睡,沒有人願意跟我同房。那一段時間,只有我一個人,沒有朋友。”

他每個晚上幾乎都哭著入睡,他曾想過不如就此放棄回家,但因為不甘心自己的努力就此白費,最終還是咬牙堅持下來。

“十五六歲的時候打出成績了,朋友也漸漸回來,這真的很現實。”語氣中有些提前體會社會真實面貌的淡然,“當時同齡女隊的隊友看我一個人吃飯,會坐下來陪著我、支援我,我到現在還是很感謝她們。”

體會現實的殘酷 意志消沉差一點被淘汰

如果說,在體校裡體會的“現實”不過只是入門級別的話,那走進國羽後備隊之後,李梓嘉所面對的是比一般行業殘酷上百倍的現實。

17歲被選入後備隊時,為了更接近夢想,在訓練中他告訴自己必須是每個專案的第一名,每日都活在危機感中。

“比如跑步時,我一定要跑贏所有人;一打一的訓練,我也一定要贏,而且不能險勝,要碾壓式的勝利。不要讓別人有機會贏過我。我會時刻提醒自己不能輸。”而體能測試顯示,他是繼李宗偉之後成績最好的一個。

2017年,李梓嘉代表馬來西亞出戰泰國羽毛球大師賽,一連拿下數位種子球員殺入半決賽,戰績彪炳。教練就給意氣風發的少年澆了一盆冷水,預言他接下來的比賽會失利,當下的他自是不服氣,隨後“預言”逐一實現,他才認清成功沒有一帆風順。

隨著“看好”的聲音越來越大,年輕氣盛的李梓嘉也覺得自己爆發在即成名在望。正當他信心滿滿時,接連不斷的一輪遊二輪遊敗績重挫他的自信,於是他開始自暴自棄,訓練敷衍了事,每日覺得很茫然漫無目標。

“加上當時我在亞錦賽腰部受傷,休息一兩個月沒有打比賽,許多隊友都出賽,剩下我一個人訓練。那段時間我慢慢想通:機會不是每個人都有的,既然羽總給了我機會、重視我,把我當做李宗偉接班人培養,為什麼我不把握這個機會再試試?”

最讓他感到心焦如焚的是,他清楚感覺到若他繼續消沉,羽總極有可能將資源和機會轉移到其他“被看好”的球員身上。

重點球員和一般球員的待遇差在哪兒?像李宗偉那樣地位超凡的不提,僅僅從後備隊中身處同一起跑線的小將就可見一斑。

一旦被選為重點栽培的物件,教練自然會將七成的注意力獨放他一人身上,其餘的球員平分餘下的三成;每當他有加強某個技巧的需求,只要他提出就會得到滿足。

這就是體育競技的世界,殘酷且現實。當你具備價值,你所有的條件都不是條件,可是當你的價值不復存在,待遇也隨之改變。

用冠軍證明自己的實力

春江水暖鴨先知,長期浸泡在競爭環境的李梓嘉對於風向的轉換尤其敏感。

“我有察覺到氣氛有細微的變化,感受到羽總也許會認為不該把那麼多關注放在我身上,也許我不是他們要找的人。所以我開始緊張。”

在人生的第二個低谷,他再次點燃心中的火焰,恢復常規訓練,出戰中華臺北羽毛球公開賽超級300賽,一舉奪下冠軍。

“當時奪冠,我真的快哭出來,我覺得這冠軍來得正是時候。讓我重新認定自己是有能力跟高手們對抗。”

他嘆道,其實一切都是自己跟自己的鬥爭,一定要跨過心裡那關,才會更上一層樓。

“到現在,我還沒有到達那個我想要成為的‘我’。我希望如果再一次跌倒,我還能站起來。”

最難的其實不是贏球,而是怎麼抵抗一次又一次付出卻連連吃敗績的沮喪和心灰意冷。

努力有回報 ,期許未來發光發熱

李梓嘉也想過自己會不會像那些曾被媒體稱為“下一個李宗偉”的前輩們一樣,永遠只能止步於“被看好”的階段,最終上位無望黯然離開。明明目標觸手能及,卻因為機遇、時運,即便有實力也只能望門興嘆的遺憾,我想應該有很多人亦會有切身的感受。

相比起後備隊中的大多數人,李梓嘉無疑是幸運的,等到了天時地利人和,他的天賦和努力有了回報。

“當時羽總可能意識到前輩要退役,但其他球員的世界排名都在六十多以後,完全沒人可以靠近他,一旦他退休基本就後繼無人,於是羽總就想給年輕一輩多點機會。”

“我覺得可能是我的時機剛剛好,當時也打出了一點成績,所以從那時候他們就給我很多很多機會,才有了現在的我,因此我也很感激他們,不想讓他們失望。”

雖說努力未必會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不會成功。天上只會掉一次餡餅,若沒有事先準備和能力,也抓不住這塊餅。

若沒有李梓嘉每日的辛勤鍛鍊,不服輸的韌勁,及時從消沉裡醒悟,馬來西亞第一男單也許早就易主。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成功失敗、犯錯犯蠢,可是也許沒有多少人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後,還有機會重新再來。

未來可期,希望大馬羽壇能迎來“李梓嘉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