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媽!我又被卡住了” 為什麼有的縫隙進去容易出來難?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樣一種獨特的熊孩子,他們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什麼都想親自上手試一試。普通的熊孩子是破壞身邊的事物,而這種熊孩子最後往往是傷害了自己。

最近有一則讓人哭笑不得的新聞,故事的主角就是一名這樣的熊孩子。他趁大人不注意,把腦袋塞到了痰盂裡,結果卻拔不出來了。最後家長只能把孩子送到消防站,將痰盂切開,這才將孩子救出。

“媽!我又被卡住了” 為什麼有的縫隙進去容易出來難?

2020年8月,熊孩子卡在了華為體驗店

生活中,不僅是孩子,很多大人都信奉這樣一個觀點:能進去,就一定能出來。但層出不窮的各種新聞表明,有些縫隙進去容易,出來難。

為什麼有些縫隙進得去卻出不來?這個鍋,還得人體自身來背。

為什麼有些縫隙進去容易出來難?

人本身的身體構造,決定了很多地方進去容易出來難。以人的腦袋為例,當腦袋伸進一些孔洞、縫隙時,上部的腦殼是較為光滑的,摩擦阻力較小,更容易進入。而且圓形的構造更類似一個楔子,會將障礙物向兩邊擠,更容易擠入縫隙之中。而當我們的腦袋想要退出這些縫隙時,就需要先將方形的下巴探出去。方形的結構相比圓形的來說,很容易被障礙卡住,因此也更難擠出欄杆。

另一個和身體構造類似的情況就是“吞電燈泡”。本著“能進就能出”的原則,很多人覺得,燈泡能吞進去,就一定能取出來。但其實大家嘗試張大嘴巴就會發現:嘴巴張到最大時,舌頭會向上頂起,下頜會向前滑動。而當電燈泡被吞入後,燈泡會阻礙舌頭頂起。就像是原本的軌道滑輪被塞入了一片木板一樣,燈泡塞入以後,嘴巴張開的過程就會受阻,反而無法將嘴巴張到最大、取出燈泡。

“媽!我又被卡住了” 為什麼有的縫隙進去容易出來難?

吞電燈泡的人。危險動作,請勿模仿

嘴巴小的人,吞完電燈泡之後,就只能前往醫院,透過打碎電燈泡的方式取出。破碎的燈泡玻璃有劃傷嘴巴的可能性,即使嘴巴沒受傷,也可能會導致嘴巴腫脹幾天,所以千萬不要做吞電燈泡的嘗試!

此外,體表面板的彈性,也是導致“進去容易出來難”的原因之一。有的人可能會產生疑惑:“有彈性,不是該更容易進出嗎?”。但其實並不是如此。

以手指戴戒指為例,當我們戴上戒指的時候,指尖面板是被我們拉緊的,這就導致戴上戒指時,指尖部分的手指會變得更細,戒指也就容易戴上。而當我們嘗試把戒指拔下來時,戒指就會拉動這些肉,堆積到戒指前進的路上,阻礙戒指拔出。對於身材比較豐腴的人而言,皮下脂肪更多,就更容易出現這種“戴上戒指拔不下來”的情況。

除了人體自身結構和體表面板彈性,血液迴圈導致的肢體末端腫脹,也是導致“進去容易出來難”的一大元兇。人的血液迴圈都是從心臟出發,到達肢體末端,然後再從靜脈返回心臟。當身體的一部分被異物卡住時,血液迴圈受阻,靜脈血液堆積,就會導致肢體末端腫大。剛進入縫隙時,充血還不明顯。但是隨著進入縫隙的時間變長,這種充血腫脹現象會越來越嚴重,進而導致被卡住的部分更難取出。

與上面兩種情況相比,這種情況會更為危險。一方面,肢體的腫脹會隨著時間發展越來越嚴重,導致被卡住的部分愈加難取出;另一方面,過長時間的充血腫脹還可能會導致部分肢體壞死,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損害。

我被卡住了!接下來該怎麼辦?

根據前文的介紹,可以看出有時候肢體卡住還是非常危險的。特別是出現這種問題的大部分是年少貪玩的孩子,缺乏應急避險知識。那麼,當自己或者親人朋友遇到這種肢體卡住的危機時,該怎麼辦呢?

“媽!我又被卡住了” 為什麼有的縫隙進去容易出來難?

腦袋被欄杆卡住的狗

首先要記住的是:保持冷靜,不要強行大力生拉硬拽。當縫隙卡得比較緊的時候,使用蠻力會導致肢體磨損腫脹,更難從縫隙中取出。當冷靜下來之後,就要根據自身狀況判斷自救的可能性。如果身體存在部分懸空、接觸地面較為困難,或者被卡住的部分感受到明顯的血液迴圈受阻,一定要大聲呼救。同時儘快撥打119消防電話求助。尤其是對於存在部分懸空狀態的人,需要周圍的人幫忙撐住肢體,避免身體被“吊住”。

當身體還未出現明顯問題時,可以先嚐試自救。進去之後取不出來的縫隙,一般是寬度和肢體極為接近。這時候就需要冷靜回憶自己進入的姿勢,儘量按照進入縫隙的姿勢,嘗試倒著退出縫隙。

這一過程中,如果存在前面說的面板褶皺堆積導致退出困難,就需要儘量減慢退出的速度,理平接觸部分的面板,並使用油或者口水進行潤滑,減小摩擦力。

如果是腦袋卡住的話,在嘗試退出時需要注意耳朵的位置。耳朵是向後生長的,這就導致進去的時候容易,倒退出來困難。這種時候自己用手調節耳朵的位置,儘量減小耳朵處的寬度,對退出縫隙可能會起到一定幫助。

當然,儘量剋制住自己熊孩子一般的好奇心,不亂鑽,才是遠離卡住危險的最有效的方式。(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