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世界名畫《蒙娜麗莎》“遇襲”,為什麼受傷的總是她?

世界名畫《蒙娜麗莎》“遇襲”,為什麼受傷的總是她?

世界名畫《蒙娜麗莎》又上熱搜了。這一次,竟然是因為遭遇了“襲擊”。

巴黎當地時間5月29日,盧浮宮博物館正常參觀時段,一名喬裝成老年女性的男子突然從輪椅上站起來,衝向館內展出的《蒙娜麗莎》。“她”先是試圖砸破保護《蒙娜麗莎》的玻璃。幸運的是,玻璃足夠牢固。隨後,“她”又拿出隨身攜帶的奶油在玻璃上開始胡亂塗抹。

這一幕,也讓當時的館內其他參觀者目瞪口呆。一位目擊者在推特上說,當這名男子瘋狂地用蛋糕塗抹《蒙娜麗莎》時,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事發現場,更被不少人用手機記錄下來。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她”

用“世界上最有名的油畫”來形容《蒙娜麗莎》並不為過。由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創作的《蒙娜麗莎》,有著“世界上最神秘的微笑”之稱。

它也是盧浮宮的鎮館之寶。每年,大約有600萬人來到盧浮宮只為看《蒙娜麗莎》一眼。

世界名畫《蒙娜麗莎》“遇襲”,為什麼受傷的總是她?

《蒙娜麗莎》

但她,也成為不少人的破壞目標。

1956年,在法國蒙託邦一家博物館展出時,畫作被一名蓄意破壞的參觀者潑灑酸性液體,畫作下方遭遇嚴重受損。同年12月30日,一位玻利維亞年輕人又衝著這幅畫扔石頭,畫作表面被石頭蹭掉一塊顏料。

儘管這些損壞在後來得到一定的修復,但對這幅已存世超過500年的珍貴名畫來說,都是不可逆轉的傷害。

這兩起事件後,《蒙娜麗莎》被加大了保護力度。回到盧浮宮後,《蒙娜麗莎》畫作外圍除了用欄杆隔開距離外,還加上了防彈玻璃。如今,在它所展出的盧浮宮展館德農館內,和同館展出的其他畫作相比,《蒙娜麗莎》顯然是有著特殊待遇的作品。

距離這次襲擊最近的一次“危機”,發生在2009年。一名俄羅斯裔女性因申請法國公民身份被拒,將在博物館商店購買的一隻陶土馬克杯砸向《蒙娜麗莎》。因為有了防彈玻璃的保護,《蒙娜麗莎》完好無損。

行為藝術?騙取流量?

這一次,《蒙娜麗莎》緣何又成為目標?

喬裝打扮的破壞者“老奶奶”被安保人員帶走時,他大喊:“想想地球吧,藝術家們都想想地球,所有的藝術家都要為地球考慮,這就是我這樣做的原因!”

聽上去,他似乎是想透過破壞《蒙娜麗莎》的方式來提醒藝術家們“考慮地球”。但《蒙娜麗莎》難道不是地球上的“一員”嗎?用這樣的方式來獲得關注,不僅僅是偏執,而且愚蠢了。

有網友評論:“他還不如多種幾棵樹,比號召大家種樹來得實際。”也有網友認為這可能是一場被設計的事件。“大家被炒作了一把!理由牽強到為了地球,這是騙取流量的行為。”

不止《蒙娜麗莎》,也許是因為公開展出給了破壞者機會,名畫總是莫名成為一些人洩憤的目標。

2019年12月28日,一名男子在倫敦泰特美術館,用拳猛擊一幅名為《bust of a woman》(中文名稱為《女子半身像》)的畢加索畫作,並因此損毀了這幅價值2000萬英鎊的畫作。損壞者給當時前來阻止他瘋狂行為的泰特美術館保安的理由是,“自己正在進行一場行為藝術”。

世界名畫《蒙娜麗莎》“遇襲”,為什麼受傷的總是她?

《女子半身像》

同樣是在泰特美術館,2012年,一位名叫vladimir umanets的波蘭籍男子進入展區,在名作《black on maroon》(《栗色上的黑色》)的角落處,用黑筆塗寫了幾行字。他聲稱這是自己的藝術家“宣言”。

是一次慶幸,也是又一次提醒

《女子半身像》破壞者,以刑事毀壞罪被警方逮捕起訴,並被判處監禁18個月。但即便是18個月的監禁,也已不能讓一幅畫作恢復如初,《bust of a woman》至今還在修復中。

事件發生後,一位名為brand shar的藝術品修復專家曾表示:“藝術品被損壞後,通常會貶值15%至20%。”如果按照這一推測,那麼這幅價值2000萬英鎊的藝術品,因為“這幾拳”損失了300萬至600萬英鎊的價值,摺合人民幣2700萬元到5400萬元之間。

市場價值或許可以評估,但無法用金錢衡量的藝術價值的損失,更不可逆轉。

在業內人士看來,包括建築、藏畫以及其他藝術品在內,它們既是人類歷史的記憶碎片,也是人類文明歷程的高度濃縮。從藝術的角度來說,它們代表了金字塔塔尖的審美高度;從歷史的角度而言,它們的不可複製性,也讓其藝術價值不可估量。

不管破壞者出於怎樣的目的,這次《蒙娜麗莎》完好無損,是一次慶幸,也是又一次的提醒。

本文作者:李君娜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蘇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