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媽媽》,我看見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我看《媽媽》是為了什麼呢?看完我不禁問自己。

《媽媽》,我看見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或許是奚美娟老師和吳彥姝老師的口碑及演技令我信服?是媒體不吝讚美之詞甚至有給予滿分評價的宣傳拉昇了我的期待?還是家裡有同款阿茲海默症的病人,讓我想從另一個角度瞭解這個疾病?

《媽媽》,我看見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不得不說,除了兩位老師的演技實至名歸,看完整部電影,我只有一個蒼白的評價:它——不好看。

《媽媽》,我看見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85歲的媽媽和65歲的“老姑娘”,住在花園小洋房。老太太精緻優雅,鮐背之年卻耳聰目明,隨口就可以背誦一段裴多菲的詩:“你愛的是春天,我愛的是秋天,春天是你的生命,秋天是我的生命”。

《媽媽》,我看見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看著老太太的矯情和任性,特別是用紙條回懟女兒——“爬高會死”!“不爬高也會死”!我不禁很有自知之明地聯想:完了完了,我老了怕就是這個樣子……再看見老太太隨後說出書中對應頁碼的內容,我又自嘆不如了:比不過比不過……

早早躺平、笑看人生的85歲媽媽最終因為65歲女兒確診了“阿爾茲海默症”,而領悟到“生活不是按下了暫停鍵……每個媽媽都是母狼……保護幼崽是天性……”

《媽媽》,我看見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然而,看著85歲的媽媽努力鍛鍊身體,為了給予65歲的女兒無微不至的照顧各種積極向上時,這並沒有治好我的“精神內耗”。它讓我更加地憂愁:憂愁自己沒有能力去過老年生活,無論是體力、精力,還是能力。

《媽媽》,我看見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電影聚焦的是高知女性家庭,這已經是跳脫出平常人的認知。片中戲劇性的語言及舞臺化的表現方式,讓我這種“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也上過大學的人內心生出疑惑和自卑:我的尷尬不適和無法共情,可能是因為我充其量只能算認識字,算不上文化人吧。

《媽媽》,我看見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而文淇飾演的不良少女都能隨口一段文縐縐的臺詞,毫無邏輯的言行,更是看得我不明就裡。我不光和高階知識分子之間有壁,和這種安插其中的“世俗凡人”都無法做到心意相通。真正高不成低不就啊。

片中細節表露:為了顧及女兒的自尊及情緒,媽媽透過大聲問路,不動聲色地引導女兒,維護她敏感的內心。

《媽媽》,我看見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醫學也有說法:對阿爾茲海默症病人最大的打擊,不是失憶和失智,而是由此帶來的行為異常及自尊心的潰敗。

但是要知道,截止2021年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67億,其中阿爾茲海默症病人約佔5%。而這其中,有多少人能夠得到科學有效的救治,同時又能得到親人耐心細緻的陪伴呢?說句雞湯:對很多人來說,“活著”就已經耗盡了全力。

作為“21世紀的瘟疫”,阿爾茨海默症並不止是會摧毀一個人的記憶和心智,它會令一個家庭都身心俱疲。

電影中也對病情的進展有了突破性的表達,雖然還是用的滿是“匠氣”的手法:花園淋雨和披著頭紗奔跑……

《媽媽》,我看見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但是其中呈現的失智妄想、歇斯底里及敏感多疑,確實是給既往影視作品中被美化的部分給予了修正——阿爾茲海默症並不是簡單地失去記憶,變成了一個單純無害的“老小孩”,其中很大一部分老人在失智的同時會出現精神障礙,狂躁抑鬱。甚至會失能,出現大小便失禁、玩屎玩尿等無法自控的行為。

迄今為止,阿爾茲海默症的發病機制依舊不明朗,醫學上依舊認為它是一種療法大於藥物的疾病。陪伴可能是唯一也是最好的出路。

想起一句臺詞:他忘記了很多事,唯獨沒有忘記愛你。“以愛之名,對抗遺忘”,是我們唯一能做,也唯一該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