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第一學歷:一個“合理”的“歧視”

第一學歷,這是一個很神奇的詞。許多用人單位在面試的時候,總會帶一句:“你的第一學歷是本科還是專科?”許多求職者即使取得了碩士學位,哪怕所在讀院校是一個“雙一流”大學。可能也會因為前置學歷為非名校而被拒。那麼問題來了,這是否公平,又或者是否涉及歧視?

首先,回答所謂的歧視。何為歧視?根據詞條的解釋,歧視為:“人對人就某個缺陷、缺點、能力、出身以不平等的眼光對待”。看起來很繞,但是換句話就是,一個人再透過努力也無法改變的一樣東西,其他人對這個東西進行了不平等的對待。所以,社會上所謂的學歷歧視是不嚴謹的,因為學歷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不斷獲取的。但是第一學歷的歧視,確是存在的,因為時間不可能倒流。一個人後天再如何優秀,也無法改變出身。

那麼還有個問題,第一學歷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在翻閱教育部官網時,教育部明確了以下這句話:

學歷是指人們在教育機構中接受科學文化教育和技能訓練的學習經歷,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相關政策及檔案中沒有使用“第一學歷”這個概念。我們在管理過程中所說“學歷”通常指的是個人獲得的最高或最後的學歷。

很神奇不是麼?教育部都發文表示從未有“第一學歷”的概念。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第一學歷”指的是你拿到的第一個學歷,那豈不是小學也算?如果按照“第一”這個概念換著理解,那麼是不是可以理解成一個人所獲得的最高學歷?畢竟“第一”嘛。但是這兩個解釋實際上在用人單位那裡並行不通,他們拒絕你的理由並不是你有沒有讀過小學,又或者說你是不是已經讀了研究生。他們反而會去糾結你是專科還是本科,本科的話,還會糾結是不是985或者211。

對此,最合理的解釋就是:你當年有沒有考上大學?或者你當年的高考成績怎麼樣?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這種“歧視”是合理的麼?

第一學歷:一個“合理”的“歧視”

回答這個問題要考慮到另外一個層面。為什麼“第一學歷”這個概念一直深入人心?很多人覺得是因為企業的不公平,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是因為求職者之間的“內卷”造成的?

你可能網上會經常遇到類似的帖子“一個二本研究生和雙一流本科生,哪個更優秀?”通常來說這個問題沒有明確答案,所以下面基本上都是“口水戰”。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

因為我曾經的努力是不能被忽視的!

換個角度,你當年高三拼死拼活地讀書,最後進一個不錯的一本大學。結果你的同桌“大聰明”天天上課睡覺,於是考了一個專科。隨後他可能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自己又透過成考拿到了非全的本科文憑。結果“大聰明”同學憑著非全的本科證進了一家還不錯的企業,而你雖擁有“雙一流”本科畢業證,確找工作頻頻碰壁。那一刻你覺得公平麼?你找用人部門理論,說:“他當年很差的啊,連本科都沒考上,你們憑什麼認為他比我優秀?”結果用人部門拿出教育部反過來拿出上面的措辭來應付你。最為曾經優等生的你,你覺得服氣麼?你認為公平麼?

我們都說,一切東西存在即合理。哪怕像“第一學歷”的問題也是如此。這個歧視的背後其實是兩派人的爭論。“第一學歷”的問題通常不能全怪於企業。企業因為每天會受到大量的求職簡歷,為了篩選,擇優,自然會將學校考慮在內。同樣,就像上面提到的“大聰明”同學。可能早期走了彎路,但是之後的“浪子回頭”也讓他變得優秀起來。面試中的其他技能可能也受到了面試官的青睞。這個時候,“第一學歷”是什麼又有什麼關係呢?相反,很多時候走不出來的反而是曾經“優秀的你”,想要靠曾經的輝煌,吃老本吃到什麼時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