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史上“最硬核”參考文獻驚呆網友,其實錢偉長超重視文獻使用

史上“最硬核”參考文獻驚呆網友,其實錢偉長超重視文獻使用

史上“最硬核”參考文獻驚呆網友,其實錢偉長超重視文獻使用

近日,一篇題為《論文敢標註不必參考任何文獻?看到作者,網友:失敬了……》的網文引發網友和社會輿論關注。新華社、人民日報和中國青年報等媒體官微紛紛予以轉載。

史上“最硬核”參考文獻驚呆網友,其實錢偉長超重視文獻使用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上述走紅的網文內容其實源於一篇發表於2002年5月的論文,因“參考文獻”的第一句“本文不必參考任何文獻”,引發網友熱議。這篇被網友稱為“最霸氣”“最硬核”的參考文獻,來自於一代力學宗師錢偉長院士的論文《寧波甬江大橋的大撓度非線性計算問題》。

史上“最硬核”參考文獻驚呆網友,其實錢偉長超重視文獻使用

史上“最硬核”參考文獻驚呆網友,其實錢偉長超重視文獻使用

史上“最硬核”參考文獻驚呆網友,其實錢偉長超重視文獻使用

史上“最硬核”參考文獻驚呆網友,其實錢偉長超重視文獻使用

按照部分網友的說法,錢偉長院士的這篇參考文獻不僅“本文不必參考任何文獻”讓後輩學人驚訝,其實通篇都有著“宗師風範”。錢偉長寫道:“本文不必參考任何文獻。文中有關小撓度的理論在一般的材料力學書中都能見到,有關非線性大撓度梁的基本微分方程式及其近似解法,亦是首次在本文中提出。本人未見過寧波甬江大橋的設計,但曾到現場參觀過,只是未曾聽見有關技術人員具體解說過,有些江寬、高差和兩端接不上的資料,只是目測估計的,如有不妥之處,還請諒解。”

上述錢偉長院士的論文《寧波甬江大橋的大撓度非線性計算問題》發表於專業期刊《應用數學和力學》2002年第五期,文章可以在中國知網上公開查詢下載。

據寧波當地媒體介紹,甬江大橋,1989年12月19日開工,1992年6月30日竣工,是連線江東(現鄞州)、江北兩區的第一條陸上通道,分別與人民路、中馬路、外馬路和江東北路立體相交。該橋樑由主橋、引橋和接坡三部分組成,全長588米,其中主橋長202米,主橋為單塔預應力混凝土雙箱雙索麵斜拉橋。甬江大橋橋面寬26米,其中車行道寬15米,為四車道,人行道寬各3米。大橋最大設計荷載為汽車30噸、掛車100噸。

大橋攬系兩邊共88根斜拉索的門型鋼筋混凝土塔柱,高達60。2米。兩岸引橋採用空心板簡支梁結構,總長386米,共有17個橋孔,橋面寬21。5米。除中馬路外,3條立交道路旁邊分設3對人行上橋踏步。

史上“最硬核”參考文獻驚呆網友,其實錢偉長超重視文獻使用

與一般網友感嘆於錢偉長院士學術功底深厚不同,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不少學術界人士在討論上述“最霸氣”“最硬核”參考文獻之時注重於該如何使用參考文獻。事實上錢偉長院士有著求真的治學態度和科學的治學方法。對於文獻的使用有著錢偉長院士自己的方法。

對此,澎湃新聞記者查詢發現,期刊《黨的文獻》曾於2013年刊文《錢偉長是如何利用文獻資料的》介紹:文獻資料是科學研究的基礎。如何蒐集資料,找到資料後又如何整理併為自己所用,是重要的科研方法問題。錢偉長在蒐集文獻資料時對學術報告和期刊高度重視,在梳理文獻資料中透過分析矛盾探尋研究方向,在利用文獻資料時具有宏觀視野的研讀方法等等。這些既遵循科學的思維方式,又符合科學的研究原則,值得包括黨史研究者在內的科研工作者學習與借鑑。

根據文章引述自錢偉長撰寫的文章《教育和教學問題的思考》,錢偉長認為,治學一定要得法,學術科研是站在前人肩膀上前進的,要創新就要先參考別人的東西,因此“第一是會找資料,你需要的資料”。

史上“最硬核”參考文獻驚呆網友,其實錢偉長超重視文獻使用

而哪些是科研工作者需要的資料呢?錢偉長認為,“查資料要抓兩頭,一頭是所關注的課題的經典著述,另一頭是最新文獻,這樣就容易追本溯源,搞清問題的來龍去脈”。在這裡,錢偉長所指的科研工作者查資料要查的“經典著述”,主要是指“根據工作的專業,讀一些有關的專著”,其目的“不一定是針對工作中的具體問題,主要是把知識面擴大一點”。科研工作者查資料要查的“最新文獻”,主要是指“與科研工作有關的學術報告和期刊”,而與專著相比,錢偉長更看重學術報告和期刊的價值,因為他認為“學術報告和期刊是第一線的工作成果,科研工作者可以據此瞭解自己感興趣的課題的最新進展”。

為什麼錢偉長更看重學術報告和期刊的價值呢?對此他分析說:“比如有創見性的文章今年出來,今年有人寫教科書參考它,把它收進去。可這本書不是一年兩年可以寫出來的,尤其是外國人,他寫完了還得講一遍才敢出版。這一來就三年過去了。拿去投稿,交涉,籤合同,等印書又一年,已經四年了,我們輾轉買來就五年了。那麼我們得到的是五年前的東西,不知道近五年產生的新東西。要知道最近的東西就要看雜誌,否則資訊封閉,最後發現你正在關注的問題是人家已經研究過的東西,或者是根本不值得研究的問題。”

史上“最硬核”參考文獻驚呆網友,其實錢偉長超重視文獻使用

那麼該如何利用文獻資料呢?錢偉長有自己的方法。

上述《錢偉長是如何利用文獻資料的》一文介紹,錢偉長認為,關鍵在於掌握瀏覽文獻的基本方法。針對科研論文的文字結構,錢偉長總結出一種“要點快讀法”。哪些可以稱得上要點?他認為一篇論文有三個東西一定要讀:一個是摘要,一個是引言,一個是結論,剩下的可以不看。之所以提倡這樣一種瀏覽文獻的方法,他歸因於“摘要是講這個問題的主要脈絡——過去這個問題研究得怎麼樣了,現在作者用的是什麼方法,得到了什麼新的結果。看完摘要,這篇論文有多大的分量就基本清楚了。比如有的是用舊理論、舊方法、舊工具處理了一箇舊問題,取得了一個很小的成果,這篇文章就不必看了。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新思想,或者有新方法,或者使用了新工具,或者處理了新問題,那麼這篇文章應該往下看——再看引言和結論。引言會告訴我們該問題的來龍去脈,看完引言,對於這個問題大體上就有一個清晰的輪廓了。最後再看一看結論就行了。結論會告訴我們作者達到了什麼目的,還遺留下什麼問題”。

史上“最硬核”參考文獻驚呆網友,其實錢偉長超重視文獻使用

對於文獻閱讀,錢偉長也分享了自己的研讀技巧:“一是要有宏觀視野,科研論文都是第一線的問題,有的部分看不懂,因為過去沒有了解過這一方面的東西,那麼跳過去。大的東西理解了,小的東西自然會解決,不要一字一句都去摳,要不然會浪費很多時間。一是要善於學習,化為己有。讀文章要記筆記,要用一個本子專門記錄我們不懂的,產生疑問的東西。當我們看到其他文章又談這個問題,就可以檢驗我們關於這個的想法是否正確。錯了,想想為什麼,懂了,就把這一條劃掉。本子上劃掉的東西越來越多,我們懂得的東西也就越來越多。透過這種學習,我們才能踩在別人的肩膀上前進。”

可見,雖然寫下了“最霸氣”“最硬核”的參考文獻,不過錢偉長其實對於文獻使用極為重視,能夠寫下“本文不必參考任何文獻”,也源自於其深厚的學術積累。

欄目主編:顧萬全

本文作者:澎湃新聞

文字編輯:程沛

題圖來源:澎湃新聞 資料圖

圖片編輯:邵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