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智慧賦能林業 未來這一專業的學生有更高發展上限

天目新聞 記者 汪江軍 徐雪純

編者按:

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晴雨表”,高校專業調整一直備受關注。今年,31個新增專業正式納入本科專業目錄,其中既有面向國家戰略和社會發展需求的學科專業,也有深挖數字經濟社會發展潛力的一系列“智慧+”“智慧+”交叉專業。天目新聞推出“上新了專業”系列報道,帶你走近一個個引領未來的新專業,關注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廣泛需求,照見時代浪潮下新的機遇和挑戰。

今年,31個新專業被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這些新專業“新”在哪,智慧一詞或許是個很好的註腳。

比如以水利為特色的河海大學,新增了智慧水利專業;並不靠海但工科實力突出的哈爾濱工程大學,開設了智慧海洋技術專業;傳統名校上海交通大學,新設了智慧能源工程專業。而林業方面,學科特色鮮明的南京林業大學,今年9月也迎來首批智慧林業專業的學生。

林業是一個相對冷門的專業,但卻又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以及愈發重視生態環境的今天,林業的地位依舊不可撼動。透過智慧賦能後,林業發展會帶來哪些不一樣的變化?

南京林業大學林學院副院長姜姜首先列舉了資訊科技在林業方面的兩個典型應用,表明了智慧林業與傳統林業的明顯進化。

“比如說出去調查林業森林資源,以往基本上都是爬到深山老林裡,一棵棵樹用尺子去測量,這種傳統的測量手段要耗費大量的人力,但現在,透過無人機或者鐳射雷達甚至遙感衛星等手段,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除了測量,在病蟲害防治方面,“智慧”手段也是大顯身手。“一些樹木往往等到發病了才發現,此時已經晚了,搶救手段也有限,但現在用計算機等資訊化手段,透過前期的一些資料或者預警機制,我們能夠提前發現,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就大大提升。”

林業前面的智慧兩字,並不是今年突然加上的,而是學科與行業的發展共同促進的。姜姜透露,這些年交叉學科的融合有很多,計算機、物聯網、大資料等也應用到了各個領域,而林業同樣有這樣的需求。加上社會對林業資訊科技化人才有需求,都促使我們這一新專業的成立。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林業大學原校長曹福亮是國內較早提出“智慧林業”概念的學者。在他的積極倡導下,學校從2020年開始就在林學專業中選拔部分學生進行智慧林業方向的差異化模組培養,同時向教育部提交了智慧林業新專業的申請。

智慧賦能林業 未來這一專業的學生有更高發展上限

南京林業大學林學院召開智慧林業專業建設影片研討會

既然是新專業,在課程設定上,自然也有新的變化。姜姜提到,隨著林業發展的主要目標從木材生產轉向生態保護,傳統林學的課程自然也需要迎來改造,從而培養適應和引領現代林業發展所需的人才。

據瞭解,在主幹課程上,南京林業大學智慧林業專業,除了植物學、樹木學、氣象與氣候學等生物科學與林業科學知識外,新增了林業物聯網、程式設計C語言、空間資料庫、數字影象處理、林火智慧監測與森林病蟲害防治等融合資訊科學和智慧裝備的特色專業知識,以期實現教育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

姜姜對課程改造還進行了形象比喻,“原先我們要進行森林培育,現在是要精準培育,比如說一棵樹,什麼時候缺水了,什麼時候缺養分了,我們都能識別出來。再比如以前培育的目的是為了生產木材,現在卻是為了生態文明建設,這一切都需要新的資訊科技應用。”

在象牙塔學完智慧林業的相關課程後,學生進入就業市場的前景怎樣,與傳統的林業專業學生比,是否更有競爭力?

姜姜透露,林學院的畢業生,首選還是以進與林業相關的事業單位為主,其餘的去一些大的國有林場等。現在也多了很多林業相關的生產企業,比如做林業調查規劃的企業,他們招的人也不少,要求還比較高,必須要懂計算機。

而與傳統的林業畢業生競爭,智慧林業的畢業生也更具競爭力。姜姜同樣舉例,塞罕壩林場是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建設而成,最早是靠林場的工人一株株地種,到現在已經是第四代、第五代,他們基本上採用了智慧化管理,透過遠端監控,獲取資料進行分析,再有針對性地進行下一步處理。所以姜姜認為,精細化、智慧化管理是林業發展的前景。

智慧賦能林業 未來這一專業的學生有更高發展上限

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 圖源:新華社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