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漢唐時期的西域都護府,到底是勢力範圍還是疆域?無疑是疆域!

秦國兼併六國後,在原諸侯國的基礎上繼續開疆拓土,南北兩線同時開戰,蒙恬在九原築長城、修馳道,“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任囂、趙佗等人領兵五十萬征戰百越。

十幾年間,秦朝疆域擴充套件到340萬平方公里,這塊土地,成為此後近兩千年華夏的核心,先民以此為基地,中原強盛時開放相容向外擴張,虛弱時則緊守關隘伺機而動,直到明末,漢地十八省依然是這個版圖。

漢唐時期的西域都護府,到底是勢力範圍還是疆域?無疑是疆域!

但是,歷史上也有幾個朝代持續輸出,比如漢、唐、元、明、清,在擴充套件疆域方面,在歷朝之中可謂居功至偉。

在這五個朝代中,漢唐有必要拿出來單獨說一下。

漢朝的疆域面積相對不大,只有六百餘萬平方公里,唐朝則為1237萬(還有兩種說法分別為1576和1800)。但是就西域這塊地方來說,漢朝是開拓者,唐朝則是夯實者。

一、疆域爭論

關於領土面積,後人爭議相當大,以西域為例,贊同算入疆域者有之,反對者也很多。

反對的原因也非常簡單,無非以下兩點:

1、漢唐的金元外交

認為西域諸國依然是自己玩自己的,只不過是國王去大漢或大唐朝覲下而已,去趟長安城,反而會得到中原王朝更多的賞賜,何樂而不為?

2、漢唐僅是象徵性駐派

雖然中原王朝在此設立了西域都護府和安西都護府等行政機構,甚至還有駐軍,但是並不像中原官府那樣面面俱到,沒有建立完善的戶籍管理制度,更談不上對其子民攤丁入稅了,連稅都沒法收取,這不就是象徵性的駐軍嗎?何談管理!

漢唐時期的西域都護府,到底是勢力範圍還是疆域?無疑是疆域!

基於上述兩點,漢唐並沒有在此區域建立有效統治,因此,西域頂多算是勢力範圍。

我們分析一下這兩點,所謂“金元外交”,其實就是花錢找小夥伴,酒肉朋友是也。乍一看,中原王朝確實幹了這樣的事,別說漢唐了,歷朝歷代都有。另外,也確實沒有對西域諸國收取人頭稅等。

如果朝覲一下就算做是給自己臉上貼金的話,那麼商周的朝覲算不算?如果算,西周立國的時候,其擁有的土地不過是限於鎬京、洛邑一帶,周公分封的71個諸侯國皆是域外之國了。

中原王朝付出了“金元”,雖然沒有收稅,並不代表中原王朝在其他方面一無所獲。

農耕時代,供養一支幾十萬人的軍隊是相當龐大的負擔。西域穩定,意味著漢唐在邊疆地帶不必派駐大量的軍隊,這筆開銷就省了,國內可以專事稼穡。舉個例子,西漢文景兩朝,採用黃老之學,無為而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世:

《史記·平淮書》載:“漢興七十餘年間,國家無事。……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

幾十年修文偃武,換來的是錢多的花不完,糧食多的吃不完的文景之治。

漢唐時期的西域都護府,到底是勢力範圍還是疆域?無疑是疆域!

另外,西域都護府、安西都護府的建立其實和“錢”有很大的關係。

國內手工業者生產的絲綢、瓷器、茶葉等,附加價值高。在古代,這是中國的高階製造業,它們帶來的利潤是相當可觀的,成為朝廷賦稅的一大來源,歷朝歷代都盯著這塊肥肉不放。沿途西域諸國對這些商品課以重稅,有的小國甚至採取了薅羊毛的暴力手法,這直接會抬高價格,拉低需求量,反過來也就打擊了國內手工業,朝廷收不到稅,能不著急?

與其讓別人收了,倒不如自己去設定關卡,統一管理,有效的保護了商隊的權益,朝廷也就成了受益人。

還有,西域都護府和安西都護府還真不是西域諸國的國王過來朝覲一下就設立的公益組織。它們是漢唐男兒一刀一槍拼殺出來的。

以唐朝的安西都護府為例,貞觀年間,唐太宗首派侯君集滅高昌,在此設立西州都護府,之後,吐蕃亦是看重絲綢之路帶來的財富,圍繞安西四鎮一帶與大唐展開了瘋狂的爭奪。唐高宗時代基本穩固安西。

但大唐並未止步於此,其治下的安西鐵軍繼續征戰,到唐玄宗的天寶年間,經過高仙芝三次征討大小勃律,安西都護府已經成為統轄“八十個州,一百一十個縣,一百二十六個軍府”的巨大區域了,其治下面積三百萬平方公里,這已經和中原傳統區域相當了。

漢唐時期的西域都護府,到底是勢力範圍還是疆域?無疑是疆域!

只不過,安史之亂後,朝廷再無力管控西北,導致安西都護捉肘見襟。為了維持運轉,安西都護自己鑄造錢幣,幾十年後,當年計程車兵早已滿頭白髮了……

其實大唐像這樣的地方還很多,工部尚書張謙逸之子張議潮在河西敦煌地區建立了歸義軍,其勢力續存一百五十餘年,直到宋仁宗時期才消亡。

二、文化脈絡

歷史上,曾經有一個帝國統一了歐洲相當大的一部分,那就是羅馬。後來,這個帝國分成了兩部分————東羅馬和西羅馬,兩者加起來享國一千餘年。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一千年,兩個互不相識的孤魂野鬼都能修成夫妻了,但是羅馬滅亡後,歐洲還是恢復成了原來的城邦。

與之對比的是,西漢滅亡後,直到光武帝建立東漢,這期間西域處於真空狀態。到了建武21年(公元45年 )西域十八國入長安,強烈要求東漢再次設立西域都護府。

為什麼呢?

漢唐時期的西域都護府,到底是勢力範圍還是疆域?無疑是疆域!

西域有些國家吃相太難看,這事兒還是得漢朝來做才公平。其實,漢朝的西域都護府,還間接承擔了文化傳播者的使命。

作為漢朝在西域的最高行政機構,西域都護的官員無可避免的將漢朝的價值觀輸送到了西域,另外,絲綢之路的繁榮穩定,促進了更多的內地人和西域的交往。內地人的一些生活理念、生存哲學、各種技藝不可避免的被帶到了那裡。

所謂文化,看得見摸不著,無非是一些民俗、理念,這些東西被傳播到西域,便是中原農耕文明的外溢了。

如果說漢朝是文明傳播的奠基者的話,那麼幾百年後的唐朝便是夯實者了。

唐朝在西域的有效管理時間遠長於兩漢,交往程度也就更廣泛、更深入。

舉個例子,唐朝的太學是面向全世界招生的,鼎盛時期,僅國子學一科,在籍學生就達到了八千名!這還不算律學、算學等,實用學科就更多了。這些學生在學成之後,將唐朝的律法、醫藥、農耕等技術帶到了所在國,極大促進了文明的傳播。

漢唐時期的西域都護府,到底是勢力範圍還是疆域?無疑是疆域!

在這之中,西域等與大唐接壤的國家進一步受到唐文化的輻射,心中向唐,萬國來朝成為一種自發的行為,能成為唐朝子民,成為那個時代的一種榮耀。

因此,滿頭白髮守西域,雖然悲哀,心中卻是無比自豪。

結語

秦朝時,咸陽到九原有一條秦直道,至今上面不長樹木,因為當年在修造這條路的時候,築路人員下了很大的力氣,逐點、逐層將它夯實。歸化一個地方亦是如此,僅僅佔有並非就是你的了,在反覆爭奪中,不停的揉碎、碾壓,文化的浸潤便相當於粘結劑,經過反覆鍛打,終成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