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前行,就是一種力量

自從自己開始透過文字和影片分享心理學知識、分享自己在心理學中的感悟開始,自己的生活也有了很多變化。其中,最大的一個變化,就是自己更愛思考了。更愛思考,也就更愛寫東西。無數文思泉湧的東西,也就隨著手機螢幕,一點點流淌著。

其實,之前我一直在閱讀各類文章,身邊也有同學運營著自己的公眾號,也一直期待自己也能寫出這樣的文章。可是,自己一直以來沒有自信。覺得自己寫的文章沒人看,做出來的影片沒人感興趣。還記得去年的時候,參與過一次寫作機會,不過,一開始完成的並不是很理想,為此也曾苦惱過。為此,許多同行也給了我很多指導上的建議,讓我一點點有了信心。也就在那個時候,自己覺得,可能是時候做點不一樣的事兒了。

不過,由於自己一直以來陷入的兩難境地,使得整整一年的時間,我的內心都是掙扎的。是放棄心理學做一個普普通通的老師?還是發揮自己的優勢,做一點不一樣的事兒?

我想,很多心理老師,都會陷入過這種兩難境地。要知道,有的時候,我們在工作中確實會迷失,確實會把自己心中的委屈藏起來。

不停地苦惱於此,就會深陷在自我否定的怪圈中。而一直在這種怪圈中,就越會否定自己。

雖然,外界的很多東西,我們已經無法改變了,可是,如果不去前行,可能就不會有成長,也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正如前一段時間,和韋志中心理學網校的周世群老師溝通的時候,周老師分享給我這樣一段話,讓我很受鼓舞:

以前很多的心理學工作者會說中國的心理學的春天還沒有來。言下之意,就是覺得中國心理學的這種勢頭、這種發展狀況不好,從而有很多人就放棄了。但是其實我們來想想,如果沒有我們這一群人的推動,心理學的春天怎麼會來呢?它不會自然而然的就來了,我們什麼工作都不做,在家裡等著它,它就會來了嗎?

是啊,什麼都不做,它就不會來。當它有一天真的到來的時候,我是否做好了準備呢?

前行中,會有很多波折,會有很多不確定性。比如,有些心理學工作,是身邊的心理學朋友和同行都沒有接觸過的,要不要參與?有些心理學工作,很有意義,但也很辛苦,要不要去做?

如果總是糾結“要不要去做”,久而久之,就什麼都不會做了。這就是心理學行業的特點。

這就好比,許多綜藝節目喜歡的“拉飛機”環節。這個環節告訴我們的意義是:當飛機一開始拉動的時候,飛機受到的阻力很大,就算很多人也不會拉動。可是當你再使一把勁的時候,它就會動起來。動起來了之後,原有的“力的平衡”被打破,就會被一種新的“力的平衡”替代。而這種新的“力的平衡”,就來自你自己的努力程度。

前行,就是一種力量

只要用心做,不可能的事也會變得可能

這就讓我想起了一個在課堂上經常給學生舉例的“歸因理論”,即:能力、努力、任務難度、運氣。只有“努力”才是我們唯一可以做的事情。

前行,就是一種力量

歸因理論

因此,遇到什麼事兒,不要想,做就好。想做什麼事兒,不要想太多,做就好。做,就是前行。前行,就是一種力量。

以考研英語朱偉老師常常說的話做結:少一些功利主義的追求,多一些不為什麼的堅持(Less interests, more interest)

前行,就是一種力量

考研英語朱偉老師常說的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