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網約護士”為您上門打針,醫療安全誰能保障

在手機App上預約一名護士,上門提供居家護理。被許多人笑稱為“滴滴打針”的“網約護士”服務迎來了官方版“上線”。

2月13日,國家衛健委舉行新聞釋出會,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對“網約護士”的護理服務範圍,以及服務過程中如何保證醫療安全進行了迴應。

“網約護士”為您上門打針,醫療安全誰能保障

儘管有醫療機構為護士的資質與安全進行背書,但是上門服務的合法性與責任劃分,以及醫療服務的安全問題仍需要進一步探索。

01

“網約護士”早已不是新鮮事

從2017年年底開始,10餘個提供“網約護士”服務的手機App陸續上線。

“網約護士”為您上門打針,醫療安全誰能保障

患者在手機上進行註冊和身份認證後,選擇所需服務,上傳醫療機構開具的處方、藥品及病例證明,即可等待護士接單。訂單透過稽核後,護士就可與患者預約時間,開展上門服務。

但是隨後,這種服務也引發了社會爭議。

網約護士是否安全?

收費是否合理?

會不會搶奪公共醫療資源?

這種服務會不會像很多共享經濟一樣只是曇花一現?

02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企業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表示,中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2。4億人,這裡還有4000萬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這次“網際網路+護理服務”,主要聚焦在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的醫療護理的需求。

在“網際網路+”護理的試點過程中,國家衛健委選取了人口比較多、老齡化比較嚴重的幾個省份,以及“網際網路+”環境比較成熟的地方先開展試點。

試點內容

此次下發的《方案》對“網際網路+護理服務”做了明確界定。同時,《方案》對“網際網路+護理服務”的提供主體、服務物件、服務專案、服務行為、服務管理、第三方資訊科技平臺、相關責任、風險防控、支撐機制等九項試點內容提出了原則性要求。

概念界定

“網際網路+護理服務”主要是指醫療機構利用在本機構註冊的護士,依託網際網路等資訊科技,以“線上申請、線下服務”的模式為主,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的護理服務。

提供主體

試點地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可結合實際確定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並已具備家庭病床、巡診等服務方式的實體醫療機構,依託網際網路資訊科技平臺,派出本機構註冊護士提供“網際網路+護理服務”,將護理服務從機構內延伸至社群、家庭。

派出的註冊護士應當至少具備五年以上臨床護理工作經驗和護師以上技術職稱,能夠在全國護士電子註冊系統中查詢。

鼓勵有條件的試點醫療機構透過人臉識別等人體特徵識別技術加強護士管理,並配備護理記錄儀。對於有違反相關法律法規、不良執業行為記錄的護士應建立退出機制。

服務物件

重點對高齡或失能老年人、康復期患者和終末期患者等行動不便的人群,提供慢病管理、康復護理、專項護理、健康教育、安寧療護等方面的護理服務。

試點地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可結合實際和人群健康特點,按照突出重點人群、保障質量安全、防控執業風險的原則,確定“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具體服務物件。

開展專案

試點地區應當結合實際,在調查研究群眾服務需求,充分評估環境因素和執業風險的基礎上,組織制訂本地區“網際網路+護理服務”專案。

原則上,服務專案以需求量大、醫療風險低、易操作實施的技術為宜,可以使用“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相結合的方式予以明確,切實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

行為規範

試點醫療機構在提供“網際網路+護理服務”前對申請者進行首診,對其疾病情況、健康需求等情況進行評估。

經評估認為可以提供“網際網路+護理服務”的,可派出具備相應資質和技術能力的護士提供相關服務。

網際網路資訊科技平臺應當具備開展“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要求的裝置設施、資訊科技、技術人員、資訊安全系統等。基本功能至少包括服務物件身份認證、病歷資料採集儲存、服務人員定位追蹤、個人隱私和資訊保安保護、服務行為全程留痕追溯、工作量統計分析等。不得買賣、洩露個人資訊。

風險防範

《工作方案》還提出,要積極防控和應對“網際網路+護理服務”風險。

網際網路資訊科技平臺可以購買/共享公安系統個人身份資訊或透過人臉識別等人體特徵識別技術進行比對核驗;試點醫療機構或網際網路資訊科技平臺應當按照協議要求,為護士提供手機APP定位追蹤系統,配置護理工作記錄儀,使服務行為全程留痕可追溯,配備一鍵報警裝置,購買責任險、醫療意外險和人身意外險等,切實保障護士執業安全和人身安全,有效防範和應對風險。

價格制定

在價格方面,試點地區應當結合實際供給需求,發揮市場議價機制,參照當地醫療服務價格收費標準,綜合考慮交通成本、資訊科技成本、護士勞務技術價值和勞動報酬等因素,探索建立價格和相關支付保障機制。

03

服務溢價229%

剛說到價格制定,現在小編不得不提一嘴了。

目前,“網約護士”的市場定價較為混亂。

以打針這一服務專案為例,“金牌護士”App上每一次為159元,而“醫護到家”App則高達239元,價格差異超過50%。而在公立醫療機構,打針費用不超過10元,這也意味著,App平臺239元的收費中,服務溢價達229%。

“醫護到家”App顯示,截至2月13日,打針專案的購買次數已經達到26768次,輸液則高達45259次。在2018年6月,“醫護到家”App中的上門打針、拆線等服務費則只需139元/次。

“網約護士”為您上門打針,醫療安全誰能保障

這價格,感覺像是索要。

此前,國家衛健委負責人曾表示,“網約護士”的服務價格由市場決定,護士主要是利用業餘時間提供服務。而《“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也保留了市場調節價格這一機制。《方案》要求,試點地區應當結合實際供給需求,發揮市場議價機制,參照當地醫療服務價格收費標準,綜合考慮交通成本、資訊科技成本、護士勞務技術價值和勞動報酬等因素,探索建立價格和相關支付保障機制。

網友反應

針對此次出臺的方案,不少網友深表歡迎,認為這是真正的便民服務。

“網約護士”為您上門打針,醫療安全誰能保障

“網約護士”為您上門打針,醫療安全誰能保障

但也有部分人依然對“安全問題”表示擔心。

“網約護士”為您上門打針,醫療安全誰能保障

“網約護士”為您上門打針,醫療安全誰能保障

04

誰為安全擔責

目前,北京、天津、廣東陸續開放護士執業地點,不再侷限於執業註冊地點。然而多點執業的“點”並不包括上門服務。

北京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稱,護士多點執業,執業點是指固定的醫療服務點,而不是居民住所。

“原來為了方便對護士進行管理,遵循一個護士供職於一家醫院的原則,依靠醫院和護士之間的勞動合同,固化醫院和護士的法律關係。如今護士多點執業雖是一定的社會需求導致的,但是如果護士多點執業發生問題後,誰來承擔責任也變得難以明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說。

“金牌到家”App顯示,護士提供包含扎針、看護的服務時間只有10-20分鐘,護理結束後如出現異常反應,很難及時發現,進行治療。

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邱寶昌表示,護士在醫院服務時,醫院有一整套軟硬體系統作為保障。在脫離醫院監督的情況下,出現醫療事故的時候,因為缺乏急救器材等,護士也許無法採取有效措施。而護士上門服務時,藥品多由患者提供,藥品本身的合法性、藥品儲存溫度是否合規、是否受到汙染也難以保證。

對於“網約護士”下一步的管理模式,劉俊海建議,傳統醫療結構可以依託自身的優勢,藉助網際網路的力量,自己成為護士上門服務的提供方。這樣不僅醫院可以增加收益,患者發生意外時,也能找到承擔責任的機構。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常蕾 方潁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