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紹興遊記:西邊的一座小橋下有一小溪水,流水潺潺

從少年時讀魯迅的作品起,就對紹興產生了愛慕之心。真想去看看烏篷船,舊氈帽,到咸亨酒店去坐一坐,體會體會當年孔乙己的心情。但身為浙江人,卻不能去近在咫尺的紹興,不是錢不夠就是事兒多抽不開身,一直捱到這個春節,約上了自家兄弟姐妹作了一次紹興行。

紹興真是一個好地方,一到紹興就有一種古樸之風撲面而來。街面還是老房子,大多是二層樓;高層的不多。街面整潔,市民衣著也樸樸素素,這兒少有現代的商業浮躁,也少有銅臭味。紹興人心態平和,千百年的傳統文化濡染造就了傳統的紹興人,這獨特的文化美德已融入紹興人的血液中,成為他們的人格底色。

紹興遊記:西邊的一座小橋下有一小溪水,流水潺潺

在當今商品大潮中,紹興人還保持古風,好多老人頭上還戴著當年的氈帽。他們沒有去市場爭利鬥私,而是一壺茶坐在魯迅公園悠悠地聽紹劇,老京戲。街中心有河,兩隻烏篷船在河中悠悠地晃盪;我們看見烏篷船就興奮起來,少年時代一直銘記於心的烏篷船今日果然看見了,能不驚喜嗎?於是大家就跳下去,到下一站沈園去。

船工師傅推開篷,船兒就在水中盪漾開來。小船有兩個倉,我們就坐在倉中,前兩個人,隔一篷又坐兩人;小船似蠶豆殼,八個人剛好坐兩隻船,船工在船頭搖櫓,水聲矣乃直向下遊而去。兩岸街景似幻燈一般,人聲喧嚷,汽車賓士。而我們卻行走在當年魯迅故鄉的水道上,現代與傳統互相滲透,兩種情緒別樣感情交融成灑揚的江南情調。

紹興遊記:西邊的一座小橋下有一小溪水,流水潺潺

船過橋底黑黑一片,搖了幾分鐘,忽然開朗,船已穿過橋底,到沈園的一條偏街,出了篷船到了沈園的那一頭,我們上了岸就向沈園走去。沈園是一個很大的園林式的花園,陸游的詩中多次提到沈園,那個與他心心相印的表妹唐琬就是在沈園與他演繹了令人肝揚寸斷的愛情故事。

陸游的好多詩表達了自身與唐婉遺綣情恨,讀之使人黯然神傷。陸游與唐琬是一曲愛情絕唱,也把沈園鐫刻在中國文化史上。沈園內芳草萋萋,曲徑通幽。那西邊的一座小橋下有一小溪水,流水潺潺,這橋當年是陸游與唐琬婚變後相見的地方,相見後詩人曾寫了一首有名的令後人欲淚的“釵頭鳳”的詞。

紹興遊記:西邊的一座小橋下有一小溪水,流水潺潺

園正中有一亭軒,名為孤鶴軒,是復亭兩重柱,裡一層柱,外一層柱。重簷飛角,整個亭軒氣勢很大。亭軒對面有一碑,碑右刻著陸游的“叉頭鳳”及唐琬和奉的一首詞,情詞婉約,滿篇透出無可奈何的憂傷及愛慕之心。讀之,使人動容欲淚。

若干年後詩人再遊沈園寫下了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的一首七律,讀之也是令人肝腸寸斷。這時的陸游年事已高,年輕時的纏綿遺綣,到老來的形孓一人;心愛的人已逝去多年,蓬山遠隔,當年的愛已化成天外一縷雲煙;面對橋下的縷縷春波,詩人的心只有最後的悽傷與嗚咽。

紹興遊記:西邊的一座小橋下有一小溪水,流水潺潺

這橋這水見證了陸游的愛情悲劇,留下了詩人無可奈何的心跡感嘆。站在沈園中,有一種深厚的文化氣息。沈園不是普通的園林,它因詩人陸游的愛情悲劇而馳名千古,一草一木無不在訴說當年的離合悲歡。車向北開了好長時間才到蘭亭,蘭亭原為蘭渚,原來是越國勾踐曾在此種蘭,故為蘭渚。

進門先到鵝池,這池邊有一亭,亭旁有一枝大香柏枝葉婆娑覆蓋住亭;亭為三角亭,亭內一碑,碑上直書“鵝池”二字。據說是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兩人合寫,字跡粗細分明,大概是父寫粗筆,字寫細筆,碑對面,一條小淺水,淺水中三隻鵝在戲水,據傳說,,王羲之辭官後一直在讀書養鵝,故水為鵝池,並立碑紀念。

紹興遊記:西邊的一座小橋下有一小溪水,流水潺潺

看了鵝池就去蘭亭,只見秀竹搖曳 ,芳草覆路,白色的小經曲曲逶逶。轉過一片小竹叢,有水如帶,細細涓涓;細細而流。水中石頭參差錯落,水隨石流,曲折迴旋。水邊上有一石,紅字寫之“曲水流觴”,原來這兒就是曲水流觴之處。

東晉永和九年書聖王羲之邀集摯友文人四十一人在 此雅會,人各賦詩,王立即寫成了一篇被譽為文化藝術史上的藝術傑作“蘭亭集序”。故此曲水流觴地即為後人書法藝術的集中地。每年的春天,歷代文人必在此聚會,切磋書藝。依著曲曲折折的河水而坐,把盛滿酒的器具放入水中,酒隨水而流,流到那人身邊就那人喝。

紹興遊記:西邊的一座小橋下有一小溪水,流水潺潺

喝一口即放入水中流向下一個人,依次而下;這其間或聯句或作詩,揮筆潑墨隨興而作。後代就名曰:“曲水流觴”這種雅聚與逸事,把書法藝術推向高潮。到今日每年的書法節,蘭亭內就會有很多人聚集在小溪水旁,他們有國內的文化人,書法家,有喜愛中國文化的外國友人。

他們不遠萬里來到中國,來到紹興,坐在這曲水旁,看酒器緩緩流到身邊,喝一口酒,渾身彷彿就有了力量,這不是普通的酒,這是中華幾千年文化釀造的甘泉,把一把酒器,喝一口酒,就握住了這潺潺曲水中華文化的源頭。過蘭亭,經過曲曲折折的石徑小路,就到了王右軍祠——王羲之祠。王羲之即王右軍,因他曾做過右軍的官職。

紹興遊記:西邊的一座小橋下有一小溪水,流水潺潺

祠內有一塑像,王羲之神態安詳,衣著鮮明,雙目睿智有神,是立像,兩旁有聯:雅集鴻文傳百代,流芳韻事是千秋,是朱仲華撰句,馮亦摩書;字型流暢飛動,橫批為“曲水放彩雲”。祠後有八角亭,名為御碑亭,御碑亭氣勢雄渾,為覆亭。外八柱,內八柱重簷飛角,氣韻飛動。

正中有康熙帝手書御碑,碑高6。85米,寬2。64米,厚重約18噸;置於亭正中莊嚴肅穆,使人然起敬。碑底為鬚眉座,碑冠六龍浮雕。碑陽為康熙帝手書“蘭亭序”字型流暢,碑陰刻乾隆遊蘭亭時所寫蘭亭即事詩。祖孫兩人手跡同處一碑,為蘭亭增添一道靚麗的風景。遊罷蘭亭日已西斜,我們就匆匆回來了。

紹興遊記:西邊的一座小橋下有一小溪水,流水潺潺

因時間緊迫,到紹興,遊鹹享酒店是夜裡去的。鹹享酒店在市中心,旁邊有一高大現代化挺氣派的鹹享大酒店,緊鄰是正式的鹹享酒店,古色古香的曲尺櫃檯,老酒用酒勾一斛一斛地舀。酒家女兒身穿淡粉紅大襟夾襖,領邊,襟邊有紅絲線滾邊;袖邊也有滾邊,袖子寬大,好似清末民初的裝扮。

鹹享酒店三間兩進,第三間是店面平屋,曲尺櫃檯外是酒客的廳堂,一張張桌子比學校課桌大一點,人們隨處坐,喝酒聊天,下酒菜也是茴香豆。看到這情景使我想起了當年的孔乙己,那種落魄與窘迫,吃這些茴香豆還要時時掛賬,最後弄得被打斷腿的下場,可憐的孔乙己是封建時代的產物,鹹享酒店由於孔乙己而有名。

紹興遊記:西邊的一座小橋下有一小溪水,流水潺潺

旁邊的鹹享因是贗品沒人進去,舊屋咸亨則賓客滿座;這當中有好些人是想來體會孔乙己的性情的。但時代早沖刷了當年的封建愚昧氛圍,坐在這兒現代的孔乙己們心態悠閒,他們細斟淺飲,在古色古香的鹹享酒店放逸一下心情,有的西裝革履的老闆在這兒與人對飲,描繪又一個經濟藍圖。

二進是一個小庭院二層樓,上面是包酒宴的包廳,院子放滿了未開拆的整壇酒,堆得滿地滿天,上得樓去,正有人辦喜事,歡聲笑語,紅光滿堂。今日的鹹享酒店是時代變遷的見證,古色古香的鹹享陳瓶已裝上了新酒。小時候對秋瑾的詩十分喜愛,那種氣勢及才情是一般男子也寫不出來的。

紹興遊記:西邊的一座小橋下有一小溪水,流水潺潺

懷著對一代女俠的仰慕之心,這次去紹興先去了秋瑾故居。故居臨街,現街已闢成寬闊的馬路與市中心主大道成直角之勢。秋瑾故居三間五進,全名叫“和暢堂”,上石階進臺門即到廳堂。四把太師椅,中間有茶几,廳堂外有條案,條案靠彩壁。彩壁最上楣有“和暢堂”三字,這兒是秋家會客議事之處。

二進屋到三進屋有一個狹狹小小天井連線,花壇倚牆,石板鋪地。東首為秋瑾臥室,烏朱地板,舊式床,素衣簡被,南窗下有書桌,桌上有筆墨。書氣氳氤,大氣沉靜。全室展示了一代女傑豐富的精神世界。西首有其義妹吳芝英的一副對聯:英雄尚毅力, 壯士多苦心。

紹興遊記:西邊的一座小橋下有一小溪水,流水潺潺

並有秋瑾家世介紹,西進條磚鋪地,木條拱頂,兩旁為紀念室,是秋瑾事蹟展覽處,中間廳堂掛滿了名人題字,有宋慶齡的,鄧穎超的,吳玉章的。故居第一進是當年浙東革命黨人領袖王金髮來落腳之處。秋瑾經常在此會晤黨人謀劃起義。

秋瑾一個女子在沉沉的封建社會黑夜中在民族危機中仗劍而起,為民族與大眾利益奔走呼號;不惜犧牲自己的年輕生命。她不僅是一個女革命家,還是一個才情卓越的詩人。那些革命詩篇,雄風撲面,蕩氣迴腸,既有政治煸動力又有藝術感染力,是近代史上既有政治抱負又有絕世才華的資產階級女革命家。

紹興遊記:西邊的一座小橋下有一小溪水,流水潺潺

牆上有一照片是在日本留學時照的。平頭短髮,頭戴鴨舌帽,身穿西裝,手持一短劍,那種落拓不羈颯颯俠氣直逼人心底。沿次觀看下來,心中很有一種感慨,這個古色古香沉靜柔和的和暢堂故居競會產生秋瑾這大氣雄風的女俠,這兒書香滿門,禮儀有加,也正是幾代人的文化詩書陶冶了一代偉人,濡養了一代女傑,女詩人。

沒有家庭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近代革命史決不會出現一個秋瑾。她是家庭幾代書詩文化的產兒,是時代的挑戰者與覺悟者,負有社會與歷史使命,她的精神和品格光照千秋,激勵千千萬萬的後人投身社會,改革社會,秋瑾是不朽的。

出得門來,已近正午,春光熙熙,望一眼紹興街頭,車來馬往,行人悠然,時代已不同了,但秋瑾的形象還活在紹興人的心中,也活在我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