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用腳步丈量南京明外郭城牆:丁字牆,外郭城上一個特別的存在

在夾崗門以西和下一個城門鳳台門以東的外郭城段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

特別之處在於,在離夾崗門以西不遠處,外郭城又向北伸出一道通向京城城牆的土垣,因其與環形的外郭城之間形成了三岔和“丁”字型,所以此段城牆被稱為“丁字牆”,還因為它是夯土而成,故而也被稱為“土城頭”。

而且,在這段丁字牆上也設定了一座城門,並因城門附近有雙橋而得名“雙橋門”。

南京有民諺曰:“內十三、外十八,一根門閂往裡插”,其中所說的“門閂”,應該就是指這道由外郭伸向京城方向的土城。

用腳步丈量南京明外郭城牆:丁字牆,外郭城上一個特別的存在

外郭城的丁字牆及其城牆段上的雙橋門

由於城市建設和城區擴大,丁字牆所經過的這一帶變化很大,原有的城垣已難尋舊跡,那麼,丁字牆到底呈現出一個什麼樣的走向呢?

按照朱明娥編著《南京明外郭》一書中所述,丁字牆從雙龍大道與雙麒路交界處開始,沿西北-東南走向的雙龍大道、卡子門大街至卡子門,原城牆已作為卡子門大街道路路基使用;然後自卡子門沿晨光路(其中一段叫土城頭路)至雨花門外養虎巷東邊的雙橋門(現道路名)與晨光立交橋交界處,向北沿龍蟠南路至通濟門南外秦淮河邊,最後在如今的清水塘處結束。

用腳步丈量南京明外郭城牆:丁字牆,外郭城上一個特別的存在

丁字牆的關鍵節點和大致走向

我的步行軌跡應該說與其所述線路基本吻合,只是在雙橋門一帶的軌跡與實際走向有一定的偏差,因為雙橋門門址處已經變成了雙橋裡小區,只能從小區北側的雙橋門(道路)繞行,從而使步行軌跡形成幾乎直角型的折彎,從常理而言也明顯不符合原有城牆理應平滑拐彎的走向。

用腳步丈量南京明外郭城牆:丁字牆,外郭城上一個特別的存在

與丁字牆走向基本吻合的步行軌跡

從雙麒路與雙龍大街交叉口出發,途中經過卡子門,看地名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此處應為舊城門,其實它與明城牆既無關也有點關係。卡子門並非丁字牆這一段明外郭城上的城門,而是清代時在丁字牆上加設的一個關卡,用來向所有來往客商、老百姓收取貨物稅,所以,此門實際是一個收稅的關卡,故而叫卡子門(故此處的卡應讀qia)。

用腳步丈量南京明外郭城牆:丁字牆,外郭城上一個特別的存在

用腳步丈量南京明外郭城牆:丁字牆,外郭城上一個特別的存在

卡子門一帶

過了卡子門廣場,再向北即進入晨光路,此路名應該得自於原來位於路西側區域內的晨光機器廠。而晨光機器廠也有值得大書一筆的歷史,其前身是中國近代洋務運動時期兩江總督李鴻章於1865年創辦的金陵機器製造局,至今已有157年的歷史,是我國最早的四大兵工廠之一,被譽為近代民族工業的搖籃。

用腳步丈量南京明外郭城牆:丁字牆,外郭城上一個特別的存在

晨光路

至今為止,晨光路上還留有一些明外郭城的舊有痕跡,時不時可以看到“土城頭”這樣的名稱。比如,冠之以“土城頭”的公交站,標有“土城頭”的門牌號,雨花門地鐵站附近還有“土城頭一號小區”,等等。

用腳步丈量南京明外郭城牆:丁字牆,外郭城上一個特別的存在

“土城頭南”公交站

用腳步丈量南京明外郭城牆:丁字牆,外郭城上一個特別的存在

“土城頭”公交站

用腳步丈量南京明外郭城牆:丁字牆,外郭城上一個特別的存在

土城頭的門牌還在

但是,在最近一輪的城市建設之前,這樣的痕跡更多也更原始一點,因為這一帶當時的地名就叫土城頭,這段路就叫做土城頭路。

如今,走在寬敞整齊的晨光路上,勾起了我對二十多年前一段往事的回憶。

記得大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我老家的侄女來南京玩,住在她表哥租住在土城頭西側一帶的一棟宿舍樓裡。一天晚上,我去看望她,只記得當時是在長樂路上南京市第一醫院門口換乘的最後一趟公交(已經不記得公交線路的序號),此後我剩下的記憶片段就是,公交車搖搖晃晃行駛在一個雙向兩車道、顛簸不平的鄉村土路上,我下了車向前來到一個路燈昏暗的路口,然後右轉再經過一條更窄甚至滿是塵土紙屑的小路上,才到了環境同樣凌亂的樓房前。

如今回想起來,公交車也許是從長樂路轉向江寧路,然後出雨花門,最後的這一段理應就是北接江寧路的土城頭路。當年,我走過的也許還是留著民國時期道路痕跡的路面,那裡也許還有很多土城頭的影子。

土城頭路在離雨花門不遠、內環南線高架下面還與寧蕪鐵路有一個平交點,一旦寧蕪線上有火車透過,行人、腳踏車和各種車輛都得瞬間靜止,等待放行。既巧又不巧的是,我那天正好遇到了火車透過,也在這些焦急等待透過道口的人群裡。

用腳步丈量南京明外郭城牆:丁字牆,外郭城上一個特別的存在

綠皮運貨列車透過道口

用腳步丈量南京明外郭城牆:丁字牆,外郭城上一個特別的存在

遠去的火車

用腳步丈量南京明外郭城牆:丁字牆,外郭城上一個特別的存在

道口恢復通行後的內環南線高架下面

過了寧蕪線,就到了丁字牆上唯一的城門雙橋門附近。按照《南京明外郭》一書所述,雙橋門原址應該位於如今的雙橋裡小區內。

用腳步丈量南京明外郭城牆:丁字牆,外郭城上一個特別的存在

西養虎巷和東雙橋門路在雨花門前相接

也就是說,丁字牆在民國時增闢的雨花門附近與明京城城牆靠近,並且,隨後的走向基本與這一段的京城城牆一致,二者隔秦淮河幾乎呈平行走勢。而雙橋門大致上就在內外城牆開始靠近時的起點附近。

用腳步丈量南京明外郭城牆:丁字牆,外郭城上一個特別的存在

雙橋門(路)

用腳步丈量南京明外郭城牆:丁字牆,外郭城上一個特別的存在

雙橋門路南側即為雙橋裡小區

從雙橋裡小區北側的雙橋門路向東行,在雙橋門立交橋下折向北,再沿龍蟠南路行走在秦淮河邊。一邊可以感受龍蟠南路和內環東線高架上的車水馬龍,一邊又可以欣賞秦淮河上的風光。

用腳步丈量南京明外郭城牆:丁字牆,外郭城上一個特別的存在

秦淮河上的風光

用腳步丈量南京明外郭城牆:丁字牆,外郭城上一個特別的存在

武定門附近的遊船碼頭

過了武定門後不久即可到達丁字牆的終點、離通濟門不遠處的清水塘附近。

用腳步丈量南京明外郭城牆:丁字牆,外郭城上一個特別的存在

清水塘風光

關於明代加建這一條全長近8公里的丁字牆的出發點,很多資料並未涉及,但有一種說法是為了加強明外郭與京城之間東部區域的防禦,因為那裡有天地壇、山川壇等重要建築,尤其是,朝廷的權力核心皇城、宮城及其它重要的政府部門都在東部的京城正陽門(現光華門)內(下圖中藍色虛線框內)。

用腳步丈量南京明外郭城牆:丁字牆,外郭城上一個特別的存在

藍色虛線框中城東權力核心區

這樣的說法顯然很合理。如果敵方從外郭的西部突破,要想進入外郭內的東部地區,就必須穿過丁字牆與京城城牆之間狹長的巷道。兩側城牆上的守城士兵即可對其形成兩面夾擊和合圍之勢,從而使東部區域的防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和加強。

上一幅圖拍攝自開館不久的南京城牆博物館內的展板,不過,我想加以說明的是,其中丁字牆位置的示意不夠嚴謹,參考與明代丁字牆相關的卡子門位置、卡子門與雨花門之間土城頭遺蹟等線索來看,圖中丁字牆的示意顯然與實際走向有較大的差距。

我是@雲淡風輕輕談風雲,在這裡談天說地,沒有主題;東拉西扯,漫無邊際,然皆有感而發,力求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