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2歲孩子故意摔東西,他是有意氣父母嗎?孩子破壞心理父母要了解

1

2

歲的孩子簡直就是一個搗蛋王,天天故意做壞事,我該怎麼辦?”

一位媽媽,給我發來私信訴苦說:她太鬧心了,實在是有些hold不住自己家的小魔王啊!

原來這位媽媽有一個2歲的男寶,也不知從哪一天開始,小傢伙愛上了“搗蛋”這件事,並且是“故意”。洗個手,他就故意把爸媽的牙刷牙膏扔進臉盆;吃個飯,他故意把自己的勺子一次次掉落地;悄悄走進廚房,拿起雞蛋就往地上砸,看到一地蛋黃,開開心心跑出來;甚至有時候,故意把吃剩的香蕉皮一次次丟到媽媽身上,越阻止越開心……

2歲孩子故意摔東西,他是有意氣父母嗎?孩子破壞心理父母要了解

一件件,一樁樁,孩子的壞事簡直一籮筐,媽媽真要一件件數落起來,足足可以講上半天。

這位媽媽說,為這事,她不止一次教育過孩子,告訴他不應該這麼做。可是,孩子當下答應得好好的,一轉背卻又是故伎重演。

難道孩子這麼小就學會了氣我?難道孩子從小就詭計多端?難道這孩子就是上天派來折磨我的猴子精?

這位媽媽對自己孩子的表現哭笑不得,最後她無奈地問:我家娃,到底中了什麼邪,為什麼變得那麼不聽話,那麼“壞”?

我聽了她的訴苦,順手在問答上也搜了一圈發現:這其實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有很多媽媽都在抱怨:我家寶寶2歲了,老是故意摔東西,故意惹人生氣!

2歲孩子故意摔東西,他是有意氣父母嗎?孩子破壞心理父母要了解

所以,寶寶身上普遍性的問題,我們還是要從寶寶的生長髮育規律上去找原因。

02

幼兒心理學著作《魔法歲月》指出:

3

歲以前,孩子還沒有形成道德感,孩子的自控能力仍取決外部的因素,即父母對其行為的贊同與否。

那什麼是道德感呢?

道德感就其本意而言,是由人格掌控的行為準則和禁令構成的,並從內部約束人的行為。這種內在的準則通常不受外在控制的影響。

簡而言之,成人之所以會控制自己的行為,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能做,關鍵在於道德感的約束與指導。當一個具備了道德感,就好像不用外部的“警察”時刻監控他的行為,對於不該做的事情,他自己就會有衡量標準,他就會約束自己的衝動,對違背道德感的行為感到內疚,因此也不會允許自己去做那些事。

2歲孩子故意摔東西,他是有意氣父母嗎?孩子破壞心理父母要了解

對於兒童而言,這樣的道德感直到孩子五六歲的時候才會出現,到9歲或者10歲時,才能夠在孩子的人格中穩定下來。

所以,對於一個

2

歲左右的孩子而言,在目前階段,他是不具備道德感的。

孩子做的搗蛋事,對他們來說充滿了快樂和好奇,他們樂此不疲地投入熱情到小把戲中,由此也時常讓家長們焦頭爛額,苦惱不堪。

2歲孩子故意摔東西,他是有意氣父母嗎?孩子破壞心理父母要了解

03

2

歲左右的孩子,其對自己行為的控制力來自父母的贊同與否。

我記得兒子2歲左右的時候,有一天,孩子上桌和我們一起吃晚飯。就在孩子手舞足蹈間,一不小心就把他手邊上的一個瓷調羹給碰掉落地了。只聽“嘩啦”一聲,調羹落地,摔得粉碎。

“你這孩子,又打碎東西了!”奶奶見狀,趕緊彎腰去撿,一邊小小地繼續抱怨:“你們這兒子啊,多有能耐,才一個禮拜的功夫,都快把我一打的調羹都摔完了……”

奶奶一邊告狀,一邊卻又哈哈大笑,她可能覺得孩子的行為可愛,言語之中還有那麼一些小得意:覺得這孩子挺有本事!

這期間,我觀察到兒子的神情:他先是怔怔一看,然後釋然,接著很歡樂,一點都沒有做錯事的內疚感。

“喏,給你!別又再打碎了!”奶奶又重新拿了一個新調羹,放在孩子桌面前。

可就在奶奶落座之際,只聽“嘩啦”一聲,兒子又以猝不及防的速度,手起,調羹落。

當然,他是故意的。我們正想責備孩子,爺爺奶奶當即打圓場:“孩子嘛,就是這麼長大的,你小時候(指我老公),不知摔碎多少碗呢!”

……

2歲孩子故意摔東西,他是有意氣父母嗎?孩子破壞心理父母要了解

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比如扔玩具,扔餅乾,扔雞蛋……一個不留神,兒子就又幹出了壞事。

2

歲左右的孩子因為不擁有任何類似道德感的東西,他就不會透過自我剋制來約束自己故意亂扔東西的衝動。

在兒子扔調羹這件事情上,奶奶的言語行動,並沒有讓孩子捕捉到做這件事的是不應該做,不允許做,或者這麼做會讓奶奶很不高興;反之,孩子“扔”這樣一個舉動,看到一個完整的事物就那麼一下,變成四分五裂,新發現,新鮮感讓孩子感到樂趣無比。因此,孩子對這樣的行為樂此不疲。

2歲孩子故意摔東西,他是有意氣父母嗎?孩子破壞心理父母要了解

04

孩子故意搗蛋,難道就這麼由著他們嗎?其實不然。

雖然

2

歲的孩子還沒有辦法做到用道德感去指導自己的行為做法,但是他們自控力強弱,很大程度上取決父母對其行為的贊同與否。

如果一個孩子孩子對父母的愛,對父母是持有贊同意見還是持有否定意見看得很重視的話,這將極大程度影響他們的行為。

換一句話說:如果孩子對父母是否贊同還是否定他的做法,毫不在乎,他就不會下意識去控制自己的行為動機,只會由著自己的想法做任何讓他感到高興的事兒。

那些別人家的孩子,看起來很乖,行為端正的2歲孩子,他們與“搗蛋王”之間最大的差別是:當他們正準備實施自己的詭計陰謀時,在他們的內心會喚起父母不贊成他這個行為的心理意象,由於料到爸爸媽媽的不贊成,他們才會在動手之前放棄故意摔杯子摔碗等這樣的行為。這個過程,道德感並沒有介入其中。

2歲孩子故意摔東西,他是有意氣父母嗎?孩子破壞心理父母要了解

05

說到這兒,很多父母可能會很不理解:

“不對啊,我常常跟孩子說不行不可以不能,但為什麼我的孩子還照樣故意呢?”

幼兒心理學是這樣來解釋的:

在幼兒能為了獲得父母的贊同、實現情感滿足而犧牲自己的快樂之前,我們要花費很多時間對同一類事情進行多次重複。

我們發現了嗎?當2歲的孩子一再重複父母不贊成的行為時,我們並沒有減少對孩子的愛,孩子的行為也不是說他們不愛父母,我們所看到的是一個有著強烈慾望但自控力薄弱的孩子!

雖然禁令的累積效應出現得很慢,但我們應該做的,就是繼續不斷、重複地教育孩子:寶寶做這件事是不對的,爸爸媽媽不喜歡寶寶這麼做!

2歲孩子故意摔東西,他是有意氣父母嗎?孩子破壞心理父母要了解

如果有一天,當你看大孩子在做自己的小把戲之前猶豫了,又或者孩子在父母的責備聲裡內疚了,那麼恭喜你:你的孩子終於從內心意識到了父母的態度。

期待吧,就在不就的將來,孩子會為了獲得父母贊同的願望,剋制自己做禁止行為的衝動。而由此,孩子也一天天健康地成長!

諾媽家有男寶 / 80後小媽,育男寶一枚,自稱諾媽。世界很大,理想很小,讀書、寫作、遛娃,笑看窗外事,靜寫心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