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武仁授受:從親媽偏心到弟弟識時務,元武宗能上位全靠有軍隊

最是無情帝王家,皇室中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多數時候都不過是表面文章,一旦涉及到最高權力之爭,父子、兄弟之間的溫情就瞬間被撕裂,有的會拼盡全力鬥得你死我活玉石俱焚,有的則識時務的暫退一步,用妥協退讓換取未來。

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就是後者,當他面臨親哥哥海山重兵南下的危急時刻,就很識時務的把皇位拱手相讓,換取一個太子之位。

武仁授受:從親媽偏心到弟弟識時務,元武宗能上位全靠有軍隊

元武宗

01,武宗偏心的親媽

大德十一年(1307)正月初八,元成宗鐵穆耳駕崩,由於沒兒子即位,暫時由皇后卜魯罕監國稱制。

三月初二,成宗的侄子、23歲的諸王壽山(即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在中書右丞相哈剌哈孫的支援下,發動大都政變,囚禁皇后卜魯罕和支持者安西王阿難答(忽必烈之子忙哥剌之子),自稱監國攝政。(參見拙作:

大都政變:元仁宗勾結宰相先發制人,卜魯罕猝不及防大意失江山

政變成功的壽山成為大都英雄,寧遠王闊闊出(忽必烈庶子)、鎮遠王牙忽都(拖雷之子撥綽之子薛必傑兒之子)、諸王禿剌(察合臺之子抹土幹之子不裡之子阿合馬之子撒迪之子)紛紛勸進:

罪人已經伏法,太子您是世祖皇帝曾孫,應該早正大位,以安人心。

心花怒放的壽山,此時並沒有喪失理智、被勝利衝昏頭腦、就覺得皇位舍他其誰,他想起手握重兵的親哥哥懷寧王海山,壓下對皇位的渴望,無比矜持的拒絕

:你們怎麼能這麼說呢!罪人勾結後宮,妄圖禍亂我家,我身為嫡系,清理奸邪是理所應當的,可不是為了覬覦神器,皇位應該由我哥懷寧王繼承。

此時,對皇位勢在必得的懷寧王海山,已經率軍從駐地阿爾泰山來到上都,召集諸王勳戚齊聚上都,並處死支援卜魯罕皇后的濟南王也只裡(合赤溫之子按赤臺之子察忽剌之子)。

在當時的元帝國,從身份、地位上,能夠勝過懷寧王海山的,唯有晉王也孫鐵木兒,但他才15歲,在年齡、資歷乃至名望上,都比不過已經27歲的堂兄海山,所以,說海山是當時元帝國最強大的宗王也不為過。

武仁授受:從親媽偏心到弟弟識時務,元武宗能上位全靠有軍隊

元武宗

重兵在手的底氣,足以讓海山睥睨整個大元,所以他才敢直接處死三等金印駝紐位的濟南王也只裡。他聽說柔弱的母弟壽山已經控制大都,在面對上都諸王們的紛紛勸進時,海山也推辭說老孃和弟弟都在大都呢,等召開了忽裡勒臺再說。

此時海山、壽山兄弟對峙的情況,恍如當年甘麻剌和鐵穆耳兄弟相爭的翻版。(參見拙作:

被撤出太廟的元顯宗:老媽偏心弟弟猜忌,因為結巴和皇位失之交臂

按理說,政變是當弟弟的提著腦袋冒著生命危險發動成功的,勝利的果實似乎應該弟弟摘取,但是,身為嫡長兄的哥哥卻手握重兵,對皇位虎視眈眈,有哥哥看著,弟弟也不敢貿然登基啊!

再說兩都諸王,身在上都的,自然支援擁兵自重的哥哥海山;而身在大都的,協助弟弟一起扳倒當朝皇后,雙方建立密切的關係,自然想和弟弟一起分權力蛋糕。

當媽的又是怎麼想的呢?

眾所周知,答己是個不安分的女人,她和婆母闊闊真一樣,由於和長子分開太久而母子感情疏離,更偏愛留在身邊的孝順小兒子,娘倆又有一起被流放懷慶的患難感情,答己自然希望柔順的小兒子當皇帝。

於是,這個狡猾的女人就假託星相家推算兩個兒子的星命,希望用星象來勸退海山。

答己的使者前往上都給海山捎話:

兒砸!星相家占卜說了,你當皇帝會短命,只有你弟弟壽山當皇帝才長久,手心手背都是肉,你們哥倆都是我親生的,我絕不會偏心誰,可是兒砸!星相家的話你不能不重視啊!

海山聞言憤憤地對親信康裡脫脫說:我捍禦漠北,勤勞王事十年,對國家有功,按次序還是嫡長子,皇位歸我有什麼疑問?何必拿星相家的話來忽悠人?脫脫,你先行一步去看看誰在中間搞鬼,我隨後就親率大軍進京!

康裡脫脫率先南下進京,海山也兵分三路,自己親率西路軍,諸王按灰率領中路軍,床兀兒率領東路軍,各領勁卒一萬向大都進軍。

才經歷了大都政變的大元帝國上空,隨著懷寧王海山擁兵南下,再次被劍拔弩張的氣氛所籠罩,空氣似乎都要凝固。

武仁授受:從親媽偏心到弟弟識時務,元武宗能上位全靠有軍隊

答己

02,武宗識時務的弟弟

康裡脫脫飛馳來到大都,去入見答己太后,告訴她:你大兒子率領大軍已經向大都而來了。答己一聽就慌神了,沒想到大兒子如此混不吝,連星相家的話都不信。

不管她心中怎麼想,在表面上還是一臉委屈地對康裡脫脫訴苦:

星命之說雖然出自陰陽家,但那是我對太子周思遠慮,是老母親對大兒子的深愛啊!我也就是說說而已,如今朝中奸佞已經被太子的弟弟剷除,宗親大臣都商量好了,就等太子來即位,太子為什麼不趕緊入京即位呢?

曾經勸進壽山當皇帝的諸王們,例如禿剌,也都急忙見風使舵向康裡脫脫示好:臣等擁戴海山太子絕無二心。

眼看大哥還沒進京,大家都紛紛改弦易轍,諸王壽山不由的檸檬了,特別是大德政變的真正幕後人、中書右丞相哈剌哈孫,一直保持沉默,並沒有因為自己出頭扳倒監國皇后,就力挺自己上位。

面對如此局面,

壽山也不得不按下心中的不甘,一邊派人去迎接哥哥海山,一邊拉著老孃一起給康裡脫脫說小話,希望他從中調和,免得海山太子受奸邪小人的離間,使他們母子兄弟骨肉相間、心生嫌隙。

康裡脫脫胸脯拍得彤彤響,表示自己願意協調三宮,絕不會讓海山太子對親媽和親弟產生誤會。

武仁授受:從親媽偏心到弟弟識時務,元武宗能上位全靠有軍隊

元仁宗

再說海山,行軍來到旺兀察都(河北省張北縣),在那裡見到弟弟壽山派來的第一波使者,海山對使者極其傲慢,讓使者捎信給老孃,叫康裡脫脫的哥哥阿沙不花前來見他,別人來了沒用。

識時務的壽山迅速讓阿沙不花帶著天子衣冠前往

,還讓阿沙不花為他美言:太子在大都監國以備他變,就等著陛下前來了。壽山這話也很狡猾,直接把自己定位為太子,也是變相提醒哥哥不要無視自己的功勞。

阿沙不花也是海山信任的人,他見到海山後,以萬死保證太子壽山沒有二心。海山這才“大悅”,解下自己的衣服給辛勤奔波的阿沙不花披上,並任命他為中書平章政事,軍國大事並聽裁決。在阿沙不花的請功下,海山又任命11個有功之臣為兵馬指揮、直省舍人。

這時,

阿沙不花的弟弟康裡脫脫也趕到旺兀察都,海山在馬轎中召他同坐,詳細瞭解大都的情況,確定小兄弟不敢有啥小動作,海山才讓阿沙不花回大都通知他媽、他弟,他回上都等著他娘倆。

海山這邊率軍返回上都,得到訊息的壽山急忙和老孃打點行裝,率領百官帶著天子大駕前往上都迎接哥哥。

五月初二,答己、壽山母子和海山相會於上都,左右諸王也全部到會,海山下令廢嬸嬸卜魯罕皇后,流放東安州,隨後賜死;又把阿難答、明裡帖木兒賜死。

武仁授受:從親媽偏心到弟弟識時務,元武宗能上位全靠有軍隊

答己

03,武仁授受兄終弟及

五月二十一,懷寧王海山在上都大安閣即位,是為元武宗。

追封他早死的啞巴爹答拉麻八剌為皇帝,尊親媽答己為皇太后,對群臣各種加封賞賜,就連弟弟壽山的奶媽李氏也封壽國夫人,奶公楊燕家奴為壽國公,特別給弟弟作臉。

還為了酬謝弟弟的靖難之功,

在六月初一,武宗捨棄自己的兒子,冊立弟弟壽山為皇太子;六月初二,就在旺兀察都之地營建中都城。

六月初五,武宗追尊老父親為元順宗昭聖衍孝皇帝,追尊叔父成宗為欽明廣孝皇帝,一起升祔太廟,讓自己沒當過皇帝的爹居於皇帝叔叔之上。

為了進一步打擊卜魯罕皇后,武宗又追尊成宗皇后失憐答裡為貞慈靜懿皇后,升祔太廟配享成宗。

武仁授受:從親媽偏心到弟弟識時務,元武宗能上位全靠有軍隊

興聖宮

六月二十七,武宗晉封五等王的叔祖寧遠王闊闊出為一等寧王;七月初一,晉封諸王禿剌為一等越王;十一月,晉封鎮遠王牙忽都為楚王。

按制度,只有大汗皇帝的嫡子、嫡孫才可以受封一等金印獸紐王,嫡次子、庶子以及拖雷系其他宗王,才能受封二等金印螭紐王,成吉思汗諸弟家族的宗主可以封三、四、五等王,駙馬家族封六等王。

成宗即位後,也比較嚴格執行以血緣親疏為主的封王原則,只是給自己女婿闊裡吉思破例封了二等王;但到武宗時代,為了拉攏賄賂宗親,開啟大肆濫封之風,不管嫡庶、親疏,只要皇帝認為你有功,就可以封一等王,甚至取得設立王傅府的資格。

從武宗即位、尊母為太后、仁宗之立太子,就形成武宗朝特有的三宮政治

,武宗的帝黨,仁宗的太子黨,以及隆福宮太后答己的後黨(至大元年三月又為答己營建興聖宮),

皇帝聖旨、太子令旨、太后懿旨同時頒行,幾乎具有相同的效力

,這種情況下,武宗朝的政治就此淪為多頭政治,其中的混亂就可想而知了。

武仁授受:從親媽偏心到弟弟識時務,元武宗能上位全靠有軍隊

元皇宮

04,猴格說

元武宗並不是後世印象中就知道沉溺酒色的武夫,他具備皇帝應有的政治素養,他明白皇位能夠花落他家的緣故,宰相哈剌哈孫可是大功臣。

他不是皇帝時,結交宰相當助力,等他當上皇帝時,就發現中書權利過大的宰相對皇權的威脅,所以,儘管哈剌哈孫對他的上位立下大功,他還是要把功高震主的哈剌哈孫換掉。

在武宗即位不到兩個月,還沒有回大都時,七月十一,哈剌哈孫就被踢出京城,去新設立的和林行省當左丞相,與月赤察兒搭檔去了,並死在次年閏十一月。

除了哈剌哈孫,親弟弟太子壽山的功勞也不容小覷,如果不是壽山搶先發難,扳倒猝不及防的卜魯罕、阿難答政府,控制大都,擁兵南下的海山就要對上比他還有功勳、還有資歷的安西王阿難答。

在海山勒兵南下的時候,阿難答必然也要調集他的軍隊入京,和上都的海山交戰,兩都之戰的就要提前上演了,阿難答對戰海山,講真,鹿死誰手尚未可知,他倆真打起來,漠北的少年晉王來坐收漁翁之利也不是不可能,那就真的要改變歷史了。

所以說,

太子壽山的功勞也是無可比擬的,他被立為太后後,還同時出任中書令兼領樞密使,後來尚書省成立,又任尚書令,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他身邊還聚集了不少儒士,比如李孟、張養浩、曲樞、阿里海牙等等,總攬全國軍事、民政、財政大權,成為大元另一個政治中心。

武宗為了消除太子黨的影響,爭奪更多的政治資源,他在登基第二天就下令營建中都,還質疑弟弟最信任的老師李孟挑撥他們兄弟關係,迫使李孟逃匿,太子也不敢為李孟講話。

武仁授受:從親媽偏心到弟弟識時務,元武宗能上位全靠有軍隊

元仁宗

除了趕走李孟,至大二年(1308)正月,越王禿剌有罪賜死;至大三年(1309)二月,寧王闊闊出謀不軌,九月被流放高麗。

即便十月以皇太后答己受尊號大赦天下,闊闊出的餘黨都被赦免,闊闊出也沒免罪,直到仁宗即位後的皇慶元年(1312)九月召回。

當初勸進仁宗壽山的三位留名史冊的親王,唯有牙忽都置身事外,而武宗整治闊闊出和禿剌時,正是牙忽都參與鎮壓並審查,還為此得到武宗的賞賜,可見牙忽都機靈的投靠武宗,才免於禍。

不過,至大四年(1311)正月,武宗駕崩,三月,仁宗即位,大概在九月以後,楚王牙忽都就消失在史籍中,不知道他的死亡和仁宗有關係沒。

在清洗太子勢力之餘,武宗又另立尚書省,架空中書省,讓尚書省成為全國最高行政機構,把中樞大權掌控在手心。

同時,武宗深知自己能夠上位還得益於自己有兵權,自然不願意再出現威脅自己家帝位的潛在勢力,所以對漠北也進行大改動。

七月十一,罷和林宣慰司都元帥府,設立和林等處行中書省及和林路總管府,並在稱海城設定稱海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分治漠北地區,特別任命重臣月赤察兒為中書省右丞相,以哈剌哈孫為左丞相,此後也不再派宗王出鎮總領漠北諸王。

如果武宗活得久一點,在哥哥面前蟄伏起來的仁宗,的確有很大機率是即不了位的,歷史也會是另一個走向了。

客觀地說,元成宗的能力以及性格不如大哥甘麻剌,那麼,仁宗的能力和性格也不如哥哥武宗海山,但問題是,歷史選擇了他們而拋棄了後者,這,也是大元朝的宿命吧!

就是這樣。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參考資料:元史、元嶺北行省建置考等

透過表象,尋找歷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謝絕脫離人文環境的過度解讀和陰謀論。如果覺得寫得還行,就點個贊推薦一下下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