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湘籍專職詞曲作家、創作歌手鄭君:天賦、功力與堅持缺一不可

湘籍專職詞曲作家、創作歌手鄭君:天賦、功力與堅持缺一不可

現在的鄭君依然與創作相生相伴,以湖南為“根據地”,在全國各地行走,尋找滋養創作的土壤。目前,鄭君已經創作了近1000首作品,精選發表的有近300首,賣出100餘首,還有100餘首歌曲曾獲得“五個一工程”獎、“群星獎”金獎、全國創作歌曲評比“一等獎”等省級以上獎項。

初見鄭君時,很難將他與藝術聯想在一起。他是屬於那種在人群中並不顯眼的存在,喜歡戴著鴨舌帽、一副眼鏡,還經常揹著一個很重的布包,裡面全是他這些年來的音樂作品,甚至還有一個錄音機。“因為我隨時都準備給人們聽我的作品。”

“曾經有一位大家說過,判斷原創作品好壞的最佳方式是清唱。”這些年來,每次給別人展示自己作詞、作曲的作品時,鄭君總是會選擇拿出譜子自己清唱。“清唱的效果肯定不如製作好的成品,但如果是不太好的製作,還不如優秀的清唱或者鋼琴彈唱。”

致敬“政協”的原創音樂人

“地圖上你像一艘船,又像我童年劃過的舢板,夢中那美麗的日月潭,何時可以在你的湖心蕩漾……”這首《我的臺灣》則同時兼顧了民族風格和時代的通俗性。“這首曲風比較抒情優美,注重深情童真的表達。”清唱時,歌曲溫情的一面也在鄭君的演繹下緩緩展開。

“我看到過一些關於臺灣的報道很有觸動,而政協作為統一戰線組織,與臺灣有緊密的聯絡,於是創作了一系列這類題材的歌曲。這首作品的旋律幾乎是一氣呵成的,不過在歌詞上斟酌了很久,做得很精細。”鄭君說起了自己的創作初衷。

“烽火硝煙裡緊握手,天安門城樓齊聲吼,改革開放鼓好勁頭……風雨同舟,我們並肩攜手……”鄭君慷慨激昂的演唱著《風雨同舟》,每當這時,他的手和腳便自然地成為了樂器,敲打著節奏。

“這是一首整體情緒激昂大氣、鏗鏘有力的歌曲。”鄭君說,這是他為慶祝新中國和人民政協成立70週年,響應全國政協和湖南省政協面向社會廣泛徵集歌曲等作品的號召而重新創作的歌曲。“這首作品是在經歷了長期的積累和修改後,才最終打磨出來的作品,是一次較大的突破,因為想做出精品。”鄭君介紹說。

湘籍專職詞曲作家、創作歌手鄭君:天賦、功力與堅持缺一不可

聽完這兩首作品,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這不像是一個人寫的。談起自己的作品風格,鄭君解釋道,自己從不侷限於哪一類固定的風格,音樂作品有很多不同的美,簡單美、複雜美都可以,不論是哪一種型別,首先必須做到的是原創。“嚴格來說,人人都能作曲,但是要達到優秀專業作曲家水準,必須要有足夠的原創,有自己獨特的音樂語言,不然就只能算是處於模仿階段的業餘愛好者。”

這些年來,一直堅持原創的鄭君走得並不平坦,也曾遇到過很多瓶頸和挫折,尤其是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和大部分的作曲家一樣,創作之餘他們都還在尋找機會——一個讓好作品“冒出頭”的機會。但他也始終認為正是這些年的經歷和磨難,才讓他能創作出真正具有人性化的作品。

一念之差的選擇,走上創作路

學生時代的鄭君算是較早一批參加高考的學生了,高考的第一年他報考了北京廣播學院的播音專業,在當時報考的1000多人中,鄭君成為了終選的8人,但因為只錄取1人,他與心儀學校遺憾錯過。

後來鄭君考上了株洲電視臺的新聞主播,但同時他也收到了湖南師範大學的音樂學院的錄取通知。萬般糾結的他,在老師的建議下,選擇了繼續讀書。在那個大學生十分珍貴的年代,這是一個“不會錯”的選擇,儘管現在回想起當初,他有時也會憧憬如果做出了另一種選擇,他的生活將會是怎樣?

由於沒有上過預備班,初入大學的鄭君,被分到了最差的班級。因為天生樂感突出,經常在班級範唱視唱練耳課,一個月後,他便被調到了最好的班級。當時音樂學院的院長建議他從聲樂轉到作曲,就此開啟了他的原創音樂之旅。

湘籍專職詞曲作家、創作歌手鄭君:天賦、功力與堅持缺一不可

畢業後的鄭君做了一名創作歌手,在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曾連續五年獲得長沙市最佳歌手,《姐姐出嫁》《愛戀風景線》等原創作品都在湖南電視臺播出。“在長沙流行音樂這塊,我屬於開拓者之一,不過後來港臺歌手來內地發展,機會就越來越少了。”鄭君說道。

隨著內地市場的不景氣,鄭君還做過8年時間的聲樂老師,在長沙市一中教學生唱歌,也一直堅持創作,傳唱了近30年的長沙市一中的校歌就出自他之手,至今影響著一批批師生。

都說好的作品是會影響著一代代的人,談及影響自己的前輩,鄭君毫不猶豫的說到了白誠仁,“老一輩的作曲家,我很敬佩白誠仁,他是有品德有藝德的藝術家,大家都說他是‘湖南音樂界的袁隆平’,代表作《挑擔茶葉上北京》《洞庭漁米鄉》《小揹簍》,都是代表湖南特點的經典作品。”

一直以來,鄭君算是天賦型的創作者,在高中時期,從來沒有接觸過專業音樂培訓的他,曾因為與同桌的一個“賭約”,自學樂理知識,把眼保健操的樂譜憑藉聽覺記了下來,就連學習了9年長笛的同桌都豎起大拇指佩服。本科升學時,憑藉總分第一的成績,獲得了湖南師範大學的楊樹達獎。也有不止一個作曲界的大家評價他“小鄭的作品獨具風格,是走全國路線的。”

“音樂作品的最佳評判者是普通大眾,他們認為好的東西才是真正的好作品。”而如何能創作出好的原創作品,鄭君認為除了專業功力的沉澱,更離不開的是天賦,這是音樂學院培養不出來的。

撕開作曲的“冷門”標籤

曾經有人評價鄭君是極賦創新亮點特色實力派詞曲作家,同時還是民美通多風格創作歌手。而他最在意的是自己原創音樂人的身份,“原創的東西往往不容易被人接受,因為凡是創新的東西都是大眾不熟悉的內容,他們需要時間去接受,一旦他們漸漸感受到了創新的魅力才會越發覺得創新的作品好。”

歌星陳少華的音樂特輯主打歌《我想回家》,是鄭君早期的代表作之一,被中央電視臺電臺等評為“上榜金曲”,還被收錄在有《春天的故事》《心太軟》《中國人》等“熱歌金曲”合輯磁帶中。而他心中一直的遺憾是,因為陳少華當年的意外事件,這首作品現在只能在磁帶中重現了。

作曲是個冷門行業,就算作品出名,作曲家也只是幕後英雄,這一點鄭君比誰都清楚,在堅持原創的近30年時間裡,他也曾質疑過自己。在一次與恩師王佑貴的見面中,老師告訴他,“你現在最重要的是要把作品推出去,再好的作品不推永遠是廢紙一堆。”

湘籍專職詞曲作家、創作歌手鄭君:天賦、功力與堅持缺一不可

一語驚醒夢中人,此後的鄭君一直在各地尋找機會將自己的作品推廣出去,而這也成為了他現在最大的困境。伴隨著近年來國內音樂市場衰落,想要憑一己之力將作品推廣出去難上加難。“我現在非常希望有人能助我把作品優質地製作出來,不為賺錢,只想作品被廣泛地傳唱出來。”鄭君說道。

“現在的時代太浮躁了,很多作品都是為了商業利益而生產。年輕人也在一味地模仿,不論是創作還是欣賞歌曲,導致很多藝術精品反而被忽視了。”鄭君曾經問過很多年輕人這樣一個問題:這一輩子真正打動你,讓你非常感動的歌,能說出兩三首嗎?為什麼它會打動你?很少有人能立刻回答出這個問題。

“事實上,這反映出很多人對於音樂的欣賞並沒深入,接觸的音樂型別很有限,甚至沒有接觸過國粹和世界經典作品。其實他們不是不喜歡經典作品,只是還沒有了解。”鄭君認為,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程度對藝術作品的欣賞度不一樣,往往那些藝術價值更高的作品,推廣起來越困難。

而一個國家真正要想提高國民的文化素養和音樂素養,不能總是迎合大眾的口味,需要投入資金和宣傳等,鼓勵生產文化素養高的作品,同時也更好地引導老百姓,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

當被問及是否有建議給想要進入作曲行業的年輕人時,鄭君思索後回答道,“作曲這條路很難,需要天賦,也需要堅持。現在的作曲人才存在嚴重的青黃不接現象,當務之急是要讓真正的好作品和優秀的人才,有機會能夠冒出來,讓他們有積極性繼續堅持下去。”

湘籍專職詞曲作家、創作歌手鄭君:天賦、功力與堅持缺一不可

文 | 《文史博覽·人物》記者周歡 馮玉潔(見習)